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诛仙》毁了,但千万别一棒子打死

《诛仙》毁了,但千万别一棒子打死

《诛仙Ⅰ》票房已破三亿。票房在涨,口碑在降。

早在上映之初,借《陈情令》火出圈的肖战出演男主张小凡的消息,加上元老级网文IP光环加持,注定了它未映先火的爆款体质。

果不其然,上映后接连打败《罗小黑战记》《小小的愿望》等热门电影。

但叫座不等于叫好,从豆瓣口碑分布来看,3星占大多数,其次是1星、2星。

也就是说,对一部分网友来说,这绝对不是一部足以服众的好电影。

十几年前,作家萧鼎以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让《诛仙》被奉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

电影《诛仙Ⅰ》导演程小东被称为“武侠教父”,曾经创下一代武侠传奇——《笑傲江湖》系列、《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等经典。

明明是盘好棋,怎么就成了群嘲之作呢?

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流量

上映过去10天,唱衰流量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

因此,咖爷想试着换种声音,从“武侠”的角度来看,《诛仙Ⅰ》到底“输”在哪儿?

武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在其精神内核。

“武侠”两个字,可以拆开来看。

”: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

”:道路漫长,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所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侠之本心,锄强扶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即便是玄幻题材的《诛仙Ⅰ》,抽离了架空世界和奇幻绝学,走的还是传统武侠的路子。

我们不妨对比不同年代和风格的几部武侠电影,更加直观。

第一部,《刺客聂隐娘》

2015年,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武侠味儿不够浓厚,却开启了武侠的一种新的展现方式。让人惊呼,原来武侠还可以这样拍。

其实《诛仙Ⅰ》和它有契合之处。

程小东擅长营造出一种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诛仙Ⅰ》同样试图展现东方美学意境。

甚至还保留了上世纪港式武侠的风情。

编剧史航跟侯导聊过《刺客聂隐娘》,他很清楚观众的观感如何。明知道是何结果,侯导依然故我,这才有了电影中无与伦比的美。

我们看《刺客聂隐娘》,其实无法与侯导割裂。

马伯庸曾评价说:

“侯先生肯定是已经经历过所有的事情,他已经是破过自己之前所有的执念,所有的积累,最终是升华成一个新的追求,这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片子很难把它跟侯导割裂开来单独说。”

而《诛仙Ⅰ》,自然也不能与程小东割裂。

但是都9102年了,五毛钱的特效,廉价感的服化,终究掩盖了程小东最为骄傲的技法。

光影之外,《刺客聂隐娘》对“侠”的定义,不仅是帮助别人,还有坚持自我。

在拍摄时,侯孝贤跟舒淇说,你就跟武卫康佑写的剑侠一样,不是什么大侠,没有什么正义感,一切都是本能,而且要培养自己一种怯弱的本能。

于是在电影中,聂隐娘回头一下,只是刺伤师父,没有杀。

《诛仙》原著中,张小凡学习仙法,是为了“修真炼道,初窥天地造化之人”。

而在电影中,程小东把它囫囵塞进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武侠片的陈旧“生活流”段落,如屎尿屁笑话,互相肢体捉弄等。

《诛仙》原著一共8本,《诛仙Ⅰ》选取了全书1/3的内容进行改编,少了铺垫不说,更拉低了原著中“人物内心个人欲望与现实理想的冲突”的风骨。

如果抛弃个人成长,只是为了技法而技法,哪里还有江湖中人的半点快意恩仇?

第二部,《卧虎藏龙》

曾获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等4项大奖。

这部真正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武侠的电影,除去东方神韵的外部的美景剪辑和动作设计,单从“武侠”而论,并不是中国化的内核。

熟谙中西文化的导演李安,其实包装的是一个披着清装的西方骑士故事。

与侠义精神的重“义”相比,西方骑士更重“教”,对骑士而言,情人就是他们的上帝。

于是,我们才能看见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彼此心照却只能隐忍的深情。

才有李慕白握住俞秀莲的手时说的,你那些因为练刀练剑而长出来的老茧,让我一直不忍触摸。

在《诛仙》原著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天悯人的武侠情怀,也可以看到碧瑶念出痴情咒,以血肉魂魄为爱付死的撕心裂肺。

而电影中则变成了碧瑶为张小凡挡下陆雪琪一剑而重伤,在气势上已输了大半。

从海报的配置来看,张小凡或许和三位女主都存在一些瓜葛。

而事实上,张小凡的感情线只是一盘散沙。惨遭灭门的他,不记挂着报仇雪恨,反而一天到晚都只想着谈恋爱。

“与其去恨一个不知道在哪的仇人,不如好好珍惜现在的人。”

真正的“武侠”,不应只有爱恨分明,也不应只有儿女情长。

第三部,《投名状》

先“武”再“侠”,“武”是根基,如果没有了“侠”,则容易流于动作片。两者缺一不可,却有偏倚。

陈可辛的《投名状》重“武”,更偏向是一个讲述暴力及其代价的故事。

只要人物的塑造拿捏到位,“武”也有“武”的好看。

在这里面没有威亚,都是这么硬刀硬枪地来,所以给人一种伟大的质感。

而《诛仙Ⅰ》,我们且不论演员演技。从动作上,过于轻飘,实属花拳绣腿的“架子”,连上乘的动作片的皮毛都没有。

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历程,武侠电影诞生于“武”, 兴盛于“侠”, 沉沦于“打”。

《诛仙》连打都没有了,只剩下花前月下,俊男靓女,也就有了所谓的流量拖垮了电影。

剧本失了本心,动作失了力量,自然没有了力度和深度。

第四部,《师父》

年近古稀的程小东,或许应该向徐浩峰学学,毕竟小他20岁的徐导,可以说是当下“武侠”电影的集大成者。

《师父》是他拍过最完整、最成熟的一个电影。

他讲的不是武林中的恩怨、侠义,而是武林中的卑劣。他把武林中那些最卑劣,最龌龊,最阴沉的这些心思,完完全全地刻画出来了。

真正的武林从来不是只有打打杀杀,武林是人情世故。

用徐浩峰自己的话说,“我不是通过硬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我更多的是通过人物关系。”

《诛仙Ⅰ》最疏于着墨的,正在于此。

青云门七脉整日只知练功,全不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花销何来。

就连最后的诛仙阵对决,将和魔教的冲突也完全处理成了“打成一片”的单调手法。

而原著中张小凡一块长大的林惊羽,拜入青云门后最好的朋友曾书书,都是性格鲜活的人物,也没有留下太大的记忆点。

《刺客聂隐娘》的光影,画面干净整齐,线条若隐若现,有留白却不独白。

《卧虎藏龙》的内核,义薄云天,既是侠者精神,也是相濡以沫。

《投名状》的动作,干脆利落,实打实的撞击感,武之钝感宛若天成。

《师父》的剧情,脉络清晰,故事圆满,看破不说破,敦敦善诱。

《诛仙》除开演技,缺的正是这些道法。

以上言论,或许你觉得是一家之言,但事实上,关于这几部武侠电影的评价皆是来源于一部探讨电影的综艺节目《有话请亮牌》

当下,大部分影评人的主场基本是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以及豆瓣知乎类的“专业平台”,说“专业”有点水分太足,毕竟水军无处不在。

“黑你黑得光明正大掷地有声,赞你赞得理直气壮气吞山河”的真·影评人们,反而缺少可以发声的地方。

《有话请亮牌》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地方。

谈到“武侠”这期,不仅主持人史航是资深的武侠迷,他还邀请到了《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以及习武十余年的科普作家河森堡。

一桌居中,三人围坐,让我们对武侠有了新的认知,也了解到很多电影背后的故事。

比如史航评价《投名状》:“陈可辛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导演,文人导演,他对武侠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他这时候拍这个电影是非常吃力的。”

除了上述四部电影,这一期还提到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其精湛是肉眼可见的,集齐了其它4部电影的全部优点。因此三位嘉宾都打出了心中的最高分。

让人好奇的是,《诛仙Ⅰ》在节目中会打几分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除去粉丝滤镜,它值得我们用更多的目光去审视它。

《有话请亮牌》中,史航解读为什么一些很“普通”的电影,依旧吸引人们去电影院观看。

“因为它就是人类的社交货币。”

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是在一个资本快速变现的市场之下,必然会导致货币“贬值”。

也许,《诛仙Ⅱ》《诛仙Ⅲ》正在快马加鞭赶来的路上。

票房专家罗天文对此表示:

任何一部电影都应该是一个单独、完整的个体,观众无论从哪一部进入都应该自成一体,《诛仙Ⅰ》并没有清楚交代明白一个故事的前后,如果因为时长或是想多拍几部圈钱把剧情硬生生割裂是对作品本身质量的一个巨大伤害。

事实上,对这个大IP来说,无论演员还是剧本,都需要更多时间的打磨。

作为观众,也大可不必着急。

等待下一部好作品,远比一棒子打死有意义得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5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