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2001:太空漫游》,改变了后世科幻片格局的伟大电影

《2001:太空漫游》,改变了后世科幻片格局的伟大电影

01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部超重量级的影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导演,非常伟大的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的伟大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

可能有朋友会质疑我用词是不是太夸张了,但我要告诉你,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库布里克吧。

库布里克出生于1928年,于1999年去世,今年也是他离开这个世界整整20年了。其实有生之年,他并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奖项,但他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后人这样形容他,“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而这样崇高的评价在业界毫无争议。

《2001:太空漫游》,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影片是以人类第一次登月为背景,要知道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1968年4月2日,而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

那个时候,观众对于影片所呈现的失重、悬浮、旋转、空间站、视频通话等等压根都是闻所未闻的。更别说外星高级物种对人类的影响和指引、人工智能反人类等这些在今天我们都搞不明白的话题。

甚至影片对于太空景象极其真实的一种视觉呈现,让当时的舆论一度质疑美国首次登月的视频,就是他们请库布里克提前拍好的。

当然,这些技术层面的内容,才仅仅是影片优秀的一小部分因素,它的哲学深意才是这部影片被封神的重要原因。

02

《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如果大家表示看着费劲、看不懂,这些都很正常,因为这部电影上映至今50年来,还从来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地看懂了这部电影。

影片的开头是黑屏,没错,就是黑屏。伴随着交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响起,让观众仿佛开启了一场绝无仅有的灵魂之旅。

当荧幕亮起的时候,长达十几分钟的时间,没有台词、没有旁白,只有一群我们人类的祖先人猿在跟自然和生命进行着抗争。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一块又一块黑石的指引下,人类开始进化,从地面进入太空。

关于这部电影究竟表达了什么,导演库布里克从未对观众做过太多的解读,他只是讲这部影片的剧情描述如下:

地球上的黑石,仔细观察了当时类人猿的行为,并决定对它们的进化过程施加影响;

然后我们会发现第二块黑石,它被埋在月球上,这块黑石里设置了程序,会把人类第一步踏入宇宙的消息通过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

接着,我们会发现第三块黑石,它被放置在木星周围的轨道上,等待人类到达太阳系的外缘;

当唯一幸存的宇航员鲍曼最终到达木星时,黑石就猛地把他抛到一个力场里或者说恒星门里,使他开始穿越太空和外太空的旅行,最后把他运送到银河系的另一个部分。在那里,他被放入一个专门展览人类的动物园里,而他自己则沉浸在梦幻与想象之中,以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类似于地球上医院的地方;

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他的生命迅速从中年转入老年,最后进入死亡状态。第四块黑石让他获得重生,身体机能得以加强,成为一个星孩,一个天使,一个超人,随你叫什么都行,然后他回到了地球,为人类进化命运的下一次飞跃做好了准备。

03

库布里克这样告诉我们,“你可以自由的思考影片的哲学含义和寓意,这种思索足以说明影片能在较深层面成功抓住观众,但我不想作出注解,因为这样会让观众变得被动,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无数种自己的解读方式。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或者隔一段时间再看,又有新的体会和心得。

那么在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些浅显的小小提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试着理解一下这部影片。

首先是它的片名,《2001:太空漫游》,它的英文原名是《2001 : A Space Odyssey》——太空奥德赛。

《奥德赛》是伟大的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讲述主人公海上的冒险故事,是人类第一部海洋小说。这部作品充满了激荡人心的悲壮色彩,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强不息,战胜自然。

其次,就是影片最重要的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国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乐作品,更是来源于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散文诗著作。我们好好地听一听音乐、看一看著作,或许对电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04

好了,回到我们刚才遗留的一个问题,库布里克是如何未卜先知,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就对它进行了一个非常真实地呈现的呢?

这要简单回顾下人类的太空探索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和前苏联都积极推进航天技术研究;1957年,前苏联率先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前苏联又成功发送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为太空大主宰。这下美国坐不住了,时任总统肯尼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上太空,承诺预算无上线。

在《2001:太空漫游》这部影片筹备的时候,美国的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紧张地筹备登月计划,他们给了库布里克一大笔赞助费用,希望影片可以更多的贴近真实,以便上映的时候,给大家先科普一下登月是个什么样子。

力求真实,这也正好是库布里克自己的要求。为此他启动了曾经服务于NASA、具有太空飞船设计经验的哈里·兰格为该影片的艺术总监,并邀请曾在美国火箭学会任职的太空科学家弗雷德·奥德韦加入团队。

所以,该影片采用的太空船和空间站的设计,基本上全部都是源自于NASA。库布里克要求自己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要像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所知道的场景一样”

当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登月,并且顺利地返回地球之后,亲眼看过太空的宇航员感叹,“那就跟电影一模一样”

​这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之所以叫《2001:太空漫游》,也是因为库布里克导演在当时对未来的世界展开了大胆的预测。

这其中,影片对未来正确的预测,包括无所不在的电脑及便携式的平板电脑、已经常态化存在的太空站、在围棋当中电脑有能力轻易打败一般人类玩家、还有及时的影像对话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方面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有实现的,比如说,像太空旅行到现在也并没有成为一种常态、月球上还没有建立殖民地、类似影片中的强大人工智能在2001年也并没有出现。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赶快去看一看这部伟大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吧。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4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