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晦暗外表下温暖而澎湃的爱——看《误杀》中的对立与统一

晦暗外表下温暖而澎湃的爱——看《误杀》中的对立与统一

李维杰经营着一家网络公司,与妻子阿玉在小城打拼多年,有一处温馨的住所,还有两个漂亮可爱的女儿。雨夜的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较量......

你一定猜到了,我要说的是近日刷爆影坛的国产翻拍电影《误杀》。

电影上映短短几天,已收获不俗的战绩和口碑,被誉为国产电影翻拍典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在这部影片里,有人看到情节设置与悬念布局,有人看到叙事手法与表现张力,有人看到改编质量与演员功底,有人看到家庭问题与社会价值。

有一点却几乎是公认的,那就是影片揭示了晦暗外表之下,温暖又澎湃的爱。以爱之名,成就一切,毁灭一切。这里我想讨论一下围绕这个主题背景所体现的几组对立与统一。

图片来源网络

01 一千部电影与一千个案件:两个阶层的冲突与对抗

正如“看过一千部电影,便知这世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又如“经历过一千个案件,会发现根本没有完美的作案现场”。

肖央饰演的李维杰与陈冲饰演的拉韫是这部影片的最大对立。一个是看过一千部电影的普通市民,一个是破过一千个案子的警察局长;一个为保护家庭铤而走险挑战法理,一个为保护儿子撕下面具不择手段;一个庸碌无为却心思缜密,一个破案如神却冷酷无情;一个代表草根个体四两拨千斤百转千回,一个象征权力机关公信尽失却最终落入制度之笼。

看似互不影响、和谐共生的两个群体,却牵动整个故事的节奏与走向,将矛盾对抗升级至高潮。

影片用了几组反差镜头来表现这种对抗冲突。最有代表性的是拉韫威逼李维杰小女儿安安招供那一幕,伴随着失态的嘶吼与扭曲的表情,警察局长的身影在黑暗中一点点放大,一点点压过来,逐渐笼罩惊恐无比的小女孩安安全身。巨大的阴影与弱小的女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压迫感,令人瞬间不寒而栗。弱势与强权、光明与阴暗、法理与正义、家庭与社会的对立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幕是雨中掘地搜尸。气势汹汹的局长,被施以酷刑的嫌疑人一家,煽动叫嚣的警察,奔跑的警犬,愤怒的人群......极度饱和的画面感让矛盾冲突最大化。在即将开棺验尸的瞬间,镜头开始推得越来越慢,拉韫的脸逐渐狰狞,雨中的喧哗成了模糊的背景,而观众的心弦也逐渐扣紧。镜头变慢反而加剧情节的紧张,慢镜头与快节奏的强烈反差,加速了观众共情,剧情的悬疑性也得到了放大。

李维杰通过瞒天过海暂时获胜后引发的全民暴动,李维杰自首后记者的街头采访,体现的正是普通民众对于权力机构的长期不信任和积怨;环环相扣的对立冲突,也无一不映照底层百姓在寻求尊严和价值路上的无奈与心酸;那贯穿全片的有关法律与道德、法理与情感的较量和思考,更是将主题升华至社会与人性层面的灵魂拷问。

之于李维杰们,爱或许可以被原谅,社会底线却不可触碰;之于拉韫们,将权力永久关进法治的笼子,也许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拉韫与阿玉:女子本弱or心有猛虎

谭卓饰演的阿玉是影片的又一亮点,看似怯懦却力量无穷。在女儿被辱时的挺身而出,女儿误杀素察后的果断担当,警察上门时的慌张与此后的冷静,被拉韫威胁女儿时的愤怒嘶吼,将一位母亲的柔弱和坚强生动而鲜活地表现出来。

可以说,阿玉这个人物设定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

而与拉韫对峙的镜头,是两位母亲唯一一场对手戏。在这场戏里,不仅有对立,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统一,那就是不顾一切的护犊之情。

拉韫在工作中雷厉风行、杀伐果决,面对儿子却无限宠溺、罔顾原则。在打盹时梦见儿子醒来后的心碎,在看到视频瞬间的痛哭失声,在开棺验尸前的忐忑与狰狞,在锁定嫌疑人后的敏感与焦躁,在真相大白后的坍塌与脆弱......这个时候,她是警长,也是母亲;她令人恨得牙关紧咬,也让人不禁心生怜惜。

就是这样两位母亲的对手戏,一位强势而狠毒,却“为了孩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位安分而胆怯,却破口指责“有的孩子是禽兽”。所以不少人说,这唯一的一场对手戏将老戏骨陈冲和实力派谭卓的演技发挥到极致,看得过瘾却意犹未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阿玉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则可以看作拉韫对于母性和人性的表达。

03 平平与素察: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在阿玉愤怒喊出这句话后,相信大多数观众都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平平出生在普通家庭,简单、纯洁、上进,也有着青春期对父母的误解和叛逆。

在被富二代素察下药强暴威胁后,因为害怕视频流出而答应了素察的第二次见面要求。但内心的折磨还是令她将此事告知了母亲,在素察拿起手机疯狂地砸向母亲后,平平拿起身边的铁锨勇敢地朝素察挥去......这才有了故事的起因。

在谜底揭晓之前,故事的起因看似来自于平平对素察的“误杀”。

而弱小的平平能做出此事,首先是出于对母亲的保护。当时当境,如果平平再不下手,被“误杀”的可能就是母亲了。

其次便是作为一名少女对于贞洁名声的坚守。如果不答应素察,视频就会外传,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如果没有母亲赶到,平平会无奈就范还是奋力反抗,根据故事的表现,我认为她还是会选择后者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与之相比,素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了。父亲是市长候选人,母亲是警察局长。父亲忙于选举疏于管教,母亲过于溺爱管教不当,导致素察小小年纪便嚣张跋扈、无法无天。

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揭示了素察的家庭关系背景:一向强势的局长母亲温柔又小心地为儿子擦拭伤口,从选举现场退下来的父亲收回谦恭的笑容,怒气冲冲地进屋,挥手就给了儿子一记耳光,因为他差点戳瞎别人的眼睛,而使自己的选举受到影响,母亲则劝父亲说已经花十万打发受害人了。

父亲耽于政务未加管教,母亲一味纵容不予管教,这才是孩子作恶多端的由头。

所以,你的熊孩子你不教育,总有人替你教育。你给予怎样的教育,你的孩子就是怎样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这让人想起近些年频繁曝出的校园霸凌、青少年犯罪事件。无论是“13岁少年杀死10岁女童”,还是“12岁弑母男孩笑着指认案发现场”,亦或是“15岁少年将老师打进ICU”,或是“北大弑母案凶手曾是高考状元”,单是标题就让人感到脊背发凉、细思恐极。

我们不由得深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禽兽”孩子,大多是父母惯出来的。不当的教育,可能正在“误杀”你的孩子。

当然,除了家庭,我们的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每一宗校园犯罪案件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缺失首当其冲,学校态度漠视推波助澜,社会惩戒机制欠缺火上浇油,媒体舆论不良引导一触即发。可以说,每一起青少年犯罪惨剧的发生,都是教育缺失和畸变的后果,家庭、学校、社会都难辞其咎。如何从源头上遏止,每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影片留给我们的又一灵魂拷问。

04 李维杰与都彭:两位失败的父亲

老戏骨姜皓文饰演的素察父亲、市长候选人都彭在戏中的设定似乎并不重要,却有力地刻画了现实、深化了主题。

毋庸置疑,作为父亲,都彭是失败的。在选民前的谦恭有礼、温文儒雅,与面对儿子、妻子的严苛冷酷大相径庭。都彭戏份不多,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位虚伪圆滑、工于心计、只顾前途、家庭缺位的政客父亲形象,也促使我们反思,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究竟有多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有多少“都彭”,在孩子的成长中一步步亲手将其推向深渊?

比如“我爸是李刚”的原型李刚。近日,其子李启铭服刑6年后出狱,却与父亲失联无法相见。李启铭在22岁时醉驾致一死一伤,因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而被全网唾骂,李刚因此事被撤职、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比如老来得子的李双江。在儿子李天一出事之前,他是人民敬重的歌唱艺术家,其妻是漂亮大方、同为歌唱家的梦鸽。原本拥有多么令人羡慕的美满家庭,却因教子无方将儿子亲手送入监狱,两夫妻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终结。

由于李刚、李双江们的事迹,网友们将其与当年郭美美的干爹王军、卢星宇的父亲卢俊卿一道,赐名为“四大名爹”,蜚声全网、遗臭多年。

图片来源网络

而李维杰,无疑他是伟大的,尤其是那句“我没有什么本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戳中多少人泪点。

多少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做着平凡的工作,拿着不高的薪水,养着一家老小。

犹如犯案前的李维杰,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本事”,是个十足的小人物,唯一的兴趣也许只是看电影这样既不实际又不实用的事情。

而在家庭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他们二话不说挺身而出,甚至不惜僭越红线铤而走险,最后也会为了不给子女带来不良引导而悬崖勒马、主动自首。

我相信,如果没有“看过一千部电影”这样的智商和幸运的积累,如果基于电影设定的特定社会背景,我们身边就会有许许多多个李维杰。

所以,这个形象也让不少人产生了共鸣。正如影片最后的采访,“换了是我,我也会和他一样”。

这是李维杰的伟大之处,可也正是他的悲哀和失败之处。

在女儿敏感而关键的青春期,也许是因为中国人传统的性别观念,也许是天然性格使然,他忽视了与女儿的沟通交流,也忽视了对女儿的提前保护。

图片来源网络

“混蛋”如王朔,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自私”如高晓松,在谈及女儿时曾说:我们总是说怎么教育孩子,其实用一份普通的心、一份大将的爱、一份再忙也要陪陪她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影片开头,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平平对李维杰冷眼相看,听见他说夏令营学费太贵便生气走人。很显然,父女俩平时就缺乏足够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而在最后,李维杰写给平平的信中也说到:“没想到我们父女俩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而互相了解”(大意,原话记不太清)。那一刻,在影院的我泪崩。

我们总说父爱如山,因为它沉默、克制、隐忍。可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敏感期孩子的成长期,爱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就是需要表达啊!

以身试法,这个代价未免太重了点。

05 安安与羊:真善美与救赎回归

影片中的安安漂亮、可爱、懂事、聪明。张熙然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瞬间俘获了太多人的心。印象较深的除了被拉韫逼问的那场让人心疼的哭戏,还有在发现母亲掩埋素察“尸体”时的眼神,跟爸爸演习招供时的天真无辜。据说这是张熙然出演的第一部电影,不得不说这个小姑娘实在是未来可期。

图片来源网络

安安在剧中的设定,很容易就将我们从黑暗压抑的犯罪现实带入真善美的美好和柔情中。这一角色,既代表中普通家庭的淳朴本真,又为电影的高能反转埋下了关键而合理的伏笔。

在那个雨夜,安安亲眼目睹了“误杀”之后一场掩饰行动的启幕,又在爸爸的一步步“教导”之下,学会了撒谎不眨眼。

在影片最后,李维杰在阳台上瞭望远方、若有所思,一切似乎尘埃落定、岁月静好。却在此时看见安安涂改过的试卷。

结局可想而知。在安安这个正需要树立是非观的年纪,为了不给女儿坏的引导,李维杰选择了自首。是自我救赎,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多少中年人,即便多么负隅顽抗,面对孩子也会瞬间击中软肋。

然而这部影片要表达的不仅如此。

除了女儿,还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那就是羊。

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通过多次伏笔对照,提示李维杰是一名宗教徒。而羊在宗教中有着特殊意义。

《圣经》中,羊是祭品,象征纯洁美好,最终却要落入死亡。在犹太教祭礼中,作为祭品的羊还要替人类担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替罪羊”。

而在古汉语语境中,羊寓意着吉祥。《王孝渊碑》有言:“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羊”也通“详”,表示细致、完备。在中华文化里,羊象征着五谷丰登、富庶美好。

另外,电影迷们发现,影片致敬了多部经典电影。那么,是否有向经典犯罪影片《沉默的羔羊》致敬的意味呢?比如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似乎和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有些异曲同工的格调。

关于羊出现的镜头讨论较多,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救赎也好,罪罚也好,回归也好,愿景也好,窃以为,影片正是通过“羊”这一意象的设置,来表达对于人类某种普世价值的探讨和召唤,与幼女安安这一纯洁美好的形象一道,将影片最终升华到了某种灵魂的高度。

06 结语

尼采说: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爱是救赎,也是劫难。有人爱得不当,坠入万丈深渊。有人用尽全力,却落入桎梏。

在这个岁末之际,《误杀》应该是一部值得观看、回味与反思的作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4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