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科幻之美——由《星际穿越》说开去

科幻之美——由《星际穿越》说开去

记得《星际穿越》在国内上映时,让科幻电影成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神作”、“烧脑”等夸赞不绝于耳,当然也有不喜欢的,嫌它太长、看不懂,不过这都无关紧要。科幻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这部里程碑式的默片宣告了科幻电影类型的诞生。一百余年来,科幻电影潮起潮落,历经高峰低谷,既有大师佳作,也有垃圾烂片,但作为电影人和观众幻想的载体,却始终保持着独特魅力。粗略来说,科幻电影可以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顾名思义,前者重视理论基础和技术细节,后者更多的是在某种概念基础上的幻想。近年来,软科幻电影大行其道,成为好莱坞的碾财利器,一大堆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可以归入软科幻的名下,其中绝大多数依然是在贩卖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和卖弄特效技术,难免有审美疲劳之感。而作为最能体现科幻神韵和电影特质的太空题材电影,则少之又少,却往往佳作连连、“软”、“硬”兼施,软一点的如《星战前传》系列、《银河护卫队》系列,而最令科幻迷神往的还是兼具技术细节与空间美感的硬科幻,如《月球》、《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以及《星际穿越》。

为什么描述太空的电影如此令人神往?回想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有抬头仰望的瞬间,星星点点的璀璨夜空,使年幼的我们充满好奇,当我们开始成长,得知宇宙的无边无际和人类的渺小无助,更多的是对造物主的敬畏,而在成年之后,每每被俗事缠身、疲于奔命,可曾记得自己究竟有多久没有静静的仰望星空了?人生百年不过一瞬间,相对于广阔的星空和浩瀚的宇宙,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正是对于宇宙的敬畏与神往,催生了一大批以此为题材的硬科幻电影,从影史巅峰《2001太空漫游》到《星际穿越》,尽管技术水准不同,故事情节各异,但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对星际旅行和宇宙空间的展示,以及人类面对宇宙的态度。毫无疑问,没有什么比在高配置的影院里欣赏宇宙奇景更能荡涤人的心灵。《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空间站在太空中缓缓运行,配以《蓝色多瑙河》的经典旋律,竟浑然天成;而在《星际穿越》中,星际旅行的大部分场景,是无声的(契合真实情况),当飞船经过木星、穿越虫洞,银幕下的我们仿佛同样置身宇宙,去感受、去触碰。宇宙的震撼和美丽毋庸讳言,胜于一切言语,而宇宙的危险与恐怖,则同样令人不寒而栗,去年的《地心引力》已经用极度真实的视听语言展示了一次近地空间事故,由于太空的真空环境,无声的撞击和爆炸更具有穿透银幕的力度,当年《异形》的宣传语“太空中,没人听得见你的尖叫”无疑是对此最生动的注释。

让我们再回到《星际穿越》,鉴于导演兼编剧之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艺术追求,为本片赋予了高出普通科幻片数个段位的理论深度、叙事结构与情感力度。关于墨菲定律、相对论、虫洞、黑洞、牛顿定律、多维空间、平行宇宙等科学概念,其实都属于大众科普范畴,无奈当下大众的科学水平实在让人汗颜,好在影片都能尽力给予形象的解释。而故事结构与逻辑性则是诺兰的特长之一,当初《盗梦空间》的嵌套结构时至今日还有人在讨论,本片则通过星际空间穿越引发的时间流逝不对等以及多维空间理论,完美的实现了首尾情节呼应,前后浑然一体。在如此高密度的叙事和科学理论的夹缝中,导演依旧铺就了一条动人的情感线,实属不易,这也使得气质偏理性和严肃的硬科幻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星际旅行、虫洞穿越、黑洞内部的想象,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但对于家庭和亲情,则是世人共通的情感,以此为终极落脚点,使本片有了超越类型之外的可能。

有一种评价说《星际穿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2001太空漫游》,不无道理,除了电影语言的相似,前者对后者的细节致敬,更重要的是,二者都极具前瞻性的提出了人类的未来和归宿这一终极诘问。《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宇航员在神秘黑石板的引导下,实现了自身进化;而《星际穿越》更为务实,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地球最终将不适宜人类居住,探索地外宜居星球则成了必然选择,这也是影片宣传语“人类生于地球,却从未注定亡于此处”的用意所在。或许这种问题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太过遥远和无关,但不要忘了,人活一世,你是否认真探究过活着的意义?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的终极问题往往会困扰很多人一生,而行动是最好的解答。电影结尾,库珀穿越虫洞幸运生还,见到了人类光明的未来,而布兰德则独自在一个宜居星球默默执行着人类繁衍的使命,库珀决定去追寻她……这似乎是可以预见的明天。科幻不仅仅是空想,有时也是未来的指引。

最后不得不提本片的特效,诺兰的写实主义风格在《盗梦空间》里让人印象深刻,本片则更甚,作为太空科幻,星际穿越的画面绝无炫耀的成分,而是安静的展示着奇观和震感,大量实景和模型拍摄的真实质感绝非CGI能比,以至于机器人的造型都极力简化,给人朴拙之感。

什么是科幻?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这并不妨碍科幻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幻是技术进步的无形推手,人类生活也因此更加美好。愿科幻思维的火花时时闪耀,星火燎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1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