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决战中途岛:中庸?华丽的图像?还是压倒性的精彩大片?

决战中途岛:中庸?华丽的图像?还是压倒性的精彩大片?

相隔40多年之后,美国再次拍摄了反应中途岛大海战的大片《决战中途岛》,很多军迷可能很熟悉中途岛之战的过程,不妨来看看电影和历史交织的奇妙之处。

华丽的图像

1976年的那部《中途岛》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不得不从美国电影《东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电影《太平洋の嵐》、二战新闻影像、甚至英国电影《不列颠空战》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战影像镜头,这些镜头清晰度和色调五花八门,甚至武器型号也和中途岛之战不符合。至于老版电影自己拍摄的场面,很多是在美国“列克星敦”号和“奥里斯卡尼”号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军迷感到出戏。

然而,时代变了,《决战中途岛》借助电脑特技技术,肆无忌惮地制作出以假乱真的场景,特别是战机战舰的近景。什么航母满舵转向,大机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冲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与零式战斗机激战,华丽的海空大战似乎就在眼前。

华丽的特效

中庸而不乏亮点

有些看过电影的网友对《决战中途岛》有些非议。先说说亮点: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动作片,不是军迷追捧的战争片,从动作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段精彩的战斗,从这个意义上是合格的。

电影放出的预告片和剧照中有一个美国飞行员和一个黑头发的女性角色隔着铁围栏痛苦对视的镜头。但是《决战中途岛》没有重现老版电影中美军飞行员和美籍日本女人谈恋爱的虚构情节。这个情节主要是在反对越战的民众情绪范围中,讨好酷爱“反战”和“人文精神”的观众。这个镜头其实是中途岛海战的功臣飞行员理查德·贝斯特参展前和妻子安妮告别的情形。

有些迷惑性的剧照

杜立特带队轰炸东京后在中国迫降,得到了中国抗日军民的保护,电影里有个小场景再现了这一历史,并通过杜立特与抗日游击队干部的对话揭示了日本轰炸中国平民的罪行,并在片尾的主要人物水平简介中表现了一名重伤的无名抗日志士,打出字幕感谢中国抗日军民保护撤退的美国飞行员。这比2001年的《珍珠港》里的篇幅要长得多。

电影里有个情节:日本驱逐舰舰长抓获落水美军后座机枪手布鲁诺·盖多之后,一看到美国飞行员拒绝回答军事情报,就把对方捆起来绑上铁锚沉海,这一描述明显和之前的美国太平洋战争电影有所不同——之前的电影里的二战日本海军可是笔挺军服、整齐队列、大炮巨舰、狂热战斗,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各为其主的绅士战争。而本部电影的描述总算点出了日本的二战罪行,这段确实是历史,不过盖多是被绑上装满重物的油桶沉海的。

布鲁诺·盖多真人(左上)和剧照

因为中途岛之战时,美军参战的一线官兵都是白人,所以电影里有台词的角色中没有出现黑人,而不是像西方的某些电影那样,安排不可能是黑人和不可能出现黑人的场景中强行让黑人出镜。

电影里还再现了“鹦鹉螺”号潜艇(美军有多艘潜艇命名为“鹦鹉螺”)引起的意外事件:“鹦鹉螺”号的不成功袭击引来了日军“岚”号驱逐舰,这艘驱逐舰因此掉队,归队时被美军侦查到,使得美军掌握了先机。

剪辑与节奏

以上说了几个亮点,说说电影缺失的节奏和剪辑方面的不足吧。

电影开头是珍珠港事件,在特技技术更加进步的今天,却不如2001年的《珍珠港》——《珍珠港》以鱼雷轰炸机的特写拉开了序幕,重点表现了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与历史相符。本片的大量镜头都是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在扫射,画面的震撼性不足,也不符合历史。

影片中的珍珠港事件、杜立特空袭东京和美军突袭马绍尔群岛篇幅相当长,约50分钟,而中途岛之战部分约一个多小时。也许导演是想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但是这些部分的篇幅有些过长。

本片中的日军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有些台词令人莫名其妙,比如在珍珠港事件后对山本五十六说南云忠一未能下令炸毁珍珠港油库是非常致命的错误,这显然是美方后来的看法。在海战中,山口多闻被剪辑成一切都算无遗策,最后旗舰飞龙号“莫名其妙”就重伤了,他就殉舰了,非常突兀。

有些没有拍出来或者没有强调的历史如果把握好,能为电影平添很多亮点:

美军的鱼雷机和轰炸机进攻的时候,使用没有看到护航战斗机与日军战斗机空战。

实际上,中途岛之战是美日航空兵对决之中颇具纪念意义的一战:美军战斗机部队在这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萨奇剪”战术,对日本零式战斗机取得了很大优势。

这是“约克镇”航空母舰上的第3战斗机中队(VF-3)的中队长约翰·萨奇发明的,盟国的飞机在盘旋性能上都比不上零式战斗机。萨奇的战术是让美军的双机编队以剪刀状的飞行路线互相掩护,而不是和日军比盘旋性能。如果一架被咬尾,则立即飞向队友,使得敌人的大面积侧翼暴露在队友面前,从而创造出绝佳的开火机会。

然而影片中的空战镜头几乎都是轰炸机机尾机枪手朝着咬尾的日本战斗机射击,这没有充分还原历史,也不如战斗机缠斗的画面精彩。

萨奇与他的战术示意图

美军“约克镇”号航母在珊瑚海海战中受损,本来需要2周才能修好,可是珍珠港船坞的工人日夜不停地抢修,仅花了48小时就修好了她,赶上了中途岛之战。这对于美军来说意义重大——使得参战航母从2艘升为3艘。而电影只有一个镜头表现美军欢呼“约克镇”号航母赶了上来。

抢修中的“约克镇”

美军的鱼雷轰炸机在密集的炮火和日军战斗机的射击下损失惨重,然而电影没有恰当的方式点出这是值得的,他们的牺牲干扰了日军的判断,为俯冲轰炸机争取的攻击时机。

美国鱼雷机强攻(预告片镜头)

王牌飞行员理查德·贝斯特在VS-6中队长韦德·麦克拉斯基判断失误的情况下,带领两架轰炸机命中日本赤城号航母要害,后来再次出击,又命中飞龙号航母的要害。一个飞行员在一天之内炸毁两艘航母,这种战绩在美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电影的表现力度还不够。

理查德·贝斯特真人和剧照

另外,电影里的军舰防空火力主要是日本96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和美国的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也许导演觉得连发的机关炮突突突的画面很好看,其实127毫米舰炮对空射击的画面更加震撼,而且这才是军舰防空的主力武器。

127毫米舰炮开火瞬间

命运五分钟

中途岛之战的著名论调之一就是命运五分钟,这是二战后的旧日军军官渊田美津雄等人炮制出来的说辞,意思是再多五分钟,日军就能从航母上再起飞一波战机,扭转战局。

当然经过后人考证,航母上的操作何止五分钟,日军的密码已被美军破译,战场是单向透明,而且中途岛本身起降了美军大量战机,这些足以推翻命运五分钟的论点。

俯冲轰炸机命中日本航母(预告片镜头)

然而这种充满了好莱坞动作片气息的刺激情节在很多人心中都很有市场。

本片没有可以强调这一观点,从情节设置来看,反而不支持这一点:

战役开始前,日本进行兵棋推演,赤方(模拟美军)的指挥官(历史上是大和号舰长松田千秋,片中改成飞龙号航母的一名军官)采用了和历史上一样的伏击战术打败了日本舰队。然而,推演结果被上级(历史上是宇垣缠,电影中是山本五十六)强行更改,历史上是两艘日本航母被击沉,一艘被重创改为只有加贺号被击沉。电影中是改成美军不再预知日本的进攻计划。

关于渊田美津雄等绘声绘色的描绘所谓航母甲板上堆满了炸弹和鱼雷,布满了加油的软管,电影中改为一个日本军官见到甲板下层的地勤在匆忙为舰载机换弹,感叹这里太危险了。

我认为电影不支持命运五分钟的论调。

细节与成败

和布鲁诺·盖多一起被俘的飞行员名叫弗兰克·奥弗莱厄蒂,电影对他的命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是他和盖多一样被日军杀害。

行为举止古怪的美军破译军官约瑟夫·罗什福尔为了不暴露美军破译日本密码这一情报,拒绝了尼米兹提名的海军优异十字服务勋章,直到1985年才获得这一荣誉,并入选美国中央安全署名人堂。

约瑟夫·罗什福尔真人和扮演他的演员

电影里那个跑到中途岛拍电影的好莱坞影人约翰·福特是真事,他事先不知道大战一触即发,误打误撞拍到了日军轰炸中途岛和美军防空部队还击的真实场面,虽然被弹片击伤,但是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约翰·福特(左)

电影的中文翻译有些错误:比如二战时代美军航空兵分属陆军和海军,没有空军这个军种,所以Air Group不应该翻译成空军,应该翻译成航空队。

电影里的Cavalry是借用美国西进时代的典故,即西进的移民遭到印第安人围攻后,骑兵会去支援他们,所以这里不是引申为装甲部队,而是援兵。

总的来说,《决战中途岛》在近年来的战争历史片里,属于动作片而不是拼命强调“思考”和“情怀”的电影,但是即便作为动作片,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至于究竟如何,就看来自观众的考验了。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8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