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三块广告牌》:披着复仇的外衣,主题却是救赎

《三块广告牌》:披着复仇的外衣,主题却是救赎

《三块广告牌》自2017年上映以来就大受好评,并在2018年一举夺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2018年3月在国内上映,豆瓣评分8.7,足见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肯定。

《三块广告牌》是由英国著名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的剧情片,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位女孩外出时惨遭奸杀,案件7个月未侦破。由于线索不足,警局暂时搁置这个案件。无奈之下,女孩的母亲在家附近一条荒废的公路上租下闲置的三块广告牌,质问当地警察局长案件为何没有进展。 硬核妈妈公开叫板警察局长,以求为自己死去的女儿讨回公道。三块广告牌是这位母亲宣泄愤怒的出口,也是她寻求真凶唯一的途径,然而在故事一波三折之后,母亲终于学会放下愤怒,获得救赎

一, 以愤怒为开端

故事一开始,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到广告公司租赁路边闲置的广告牌,三块广告牌被涂成了血红色,上面分别写着“强奸致死”“至今仍未破案”“怎么回事,威洛比局长”。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被强暴并焚烧,案件未能侦破,7个月过去了,警察局长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案子。愤怒的母亲米尔德里德不顾已患癌症的威洛比局长的解释,不顾神父的劝解,固执的租了三块广告牌,想要为女儿伸张正义,逼迫警局找出真凶。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总是给人以温柔之感,母爱总是如涓涓细流般。母亲并不高大伟岸,也并不坚强勇敢,然而,当她们的孩子遇到危险需要保护时,当她们的孩子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她们便如身负铠甲的勇士一般,为孩子冲锋陷阵。她们的铠甲,也不过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罢了。

米尔德里德也是一位母亲。面对女儿的惨死,面对警局的不作为,她选择了以一人之力推动事情的进展,她选择了一腔孤勇为女儿讨回公道。在她撑不下去的时候,她也只是穿着女儿的拖鞋自言自语告诉自己要坚持。

母亲是柔弱的,但母亲又是伟大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敢于挑战这个世界。今年在国内上映的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里也有类似的情节。艾莉娅在一次派对活动后遭到强暴,四名犯罪嫌疑人却被法庭判为无罪。艾莉娅的母亲伤心欲绝,在走投无路后决定亲手为女儿寻求正义,最后四位犯罪嫌疑人都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了代价。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极其经典的台词“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人们说“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可迟到的代价又有多少人承受得起?当正义无法伸张时,你会怎么做?

这两位母亲都陷入了愤怒,为了寻求正义不折手段。佛语有言: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因着对孩子无尽而深沉的爱,滋生出这位母亲对他人、对世界更多的恨意,爱越深,恨越重。因此在女儿枉死,警局不作为的情况下,作为母亲,米尔德里德选择用愤怒来面对整个世界。

二,以牺牲为中场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局长威洛比的自杀。身患绝症的威洛比为了不在生命最后几个月给家人带来痛苦,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威洛比的死激化了米尔德里德和小镇居民的矛盾,小镇居民都认为深受爱戴的威洛尔是被米尔德里德逼死的。她送儿子去上学,有同学朝他们的车扔饮料。有陌生人到她打工的店里辱骂她,羞辱她。她前夫醉酒后,放火烧了她的广告牌。

威洛比局长的妻子转交给米尔德里德一封威比局长的遗书,在信中,他为没有抓到凶手就决定去死道歉,称赞广告牌是一步好棋,他帮米尔德里德支付了广告牌下个月的租金,并祈祷她能抓住凶手。

看完信后,米尔德里德陷入了沉思,“我为没有抓到你女儿的凶手就决定去死道歉,这对我来说非常痛苦,一想到你认为我不关心此事我就心碎,因为我真的关心。”通过这封信,她才了解威洛比局长对这个案件的态度。米尔德里德的女儿出事时没有任何目击证人,DNA数据比配不上任何其他案件的涉案人员。威洛比局长竭尽全力的抓捕犯人,也无能为力。他不是懒政,他到死都为这个案子揪心。

威洛比局长的信揭示了米尔德里德愤怒背后的盲目,他不应该成为这位母亲控诉的对象,但他依然称赞广告牌是一步好棋,为米尔德里德追求正义的道路添砖加瓦,这是他给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最后的善意。

威洛比局长不仅给愤怒的母亲米尔德里德留下了信,他同时给自己的下属迪克森留下了一封遗书。长久以来,迪克森是一个冲动、暴力且有种族歧视的警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他常常粗暴不堪。然而在这封信里,威洛比局长告诉迪克森,他理解迪克森这样的性格是由于爸爸去世,他得照顾老妈,负责一切造成的。他告诉迪克森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警察,他内心深处是个正派的人,他要学会控制怒火,不那么暴躁。他需要爱,而不是恨,恨意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爱生静,静生思,侦查是需要思考的。

正是这封信,让暴躁了十几年的迪克森终于开始决定成为一个好警察。在他读完这封信后,面对失火被杀死的境况中,他的第一反应,是救下关于女主米尔德里德女儿的案件记录。

因为广告牌被烧而失去理智的米尔德里德放火烧了警察局,纵火前,她打了两次电话确认警察局里没人,可纵火后,她看到浑身起火的迪克森从警察局里跳出来。错愕的米尔德里德站在街上不知如何是好。此刻她心底的善良被激发,她只想恶作剧给警察局施压,却无意中伤害到了一个人。当她看到迪克森抢救出的女儿的案宗时,她揉了揉鼻子,被感动了。

纵火事件让米尔德里德彻底放下了心里的仇恨和愤怒,迪克森奋不顾身的抢救案宗,卖车的侏儒挺身而出为她做伪证,米尔德里德看到了周围人对她无条件的善意,前夫现女友的一句“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更是点醒了她,米尔德里德对前夫说“好好对她,查理”成为她释放善意的开端。

迪克森被烧伤后碰巧和被他打残的广告公司老板住同一间病房,他哭着对小伙子道歉,小伙子没有趁机报复或者责骂他。而是说“别哭,眼泪会让伤口更痛”,然后一瘸一拐地给他递上一杯插有吸管的橙汁。

迪克森的恶和愤怒释放后,得到的是威洛尔局长能看到他本质的正派和广告公司老板以德报怨,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转变。

心理学中说,心灵的三层结构分为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一开始,米尔德里德和迪克森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于是自我保护,以暴制暴,以武力来对抗这个对他们不公的世界。威洛尔局长的遗书,周围人无条件的善意,这些情感到达了他们的刺痛层,他们也开始转变,释放自己真我的善良。

三,以救赎为落幕

迪克森愿意与米尔德里德并肩作战,他想抓住杀死米尔德里德女儿的凶手,证明自己是名优秀的警察。

迪克森在酒吧喝酒时听到邻座的聊天,他从谈话内容猜测这个人就是案件的凶手。他认真记住了这个人的车牌号,还故意激怒他,被这个男人打得遍体鳞伤,获取了这个男人的DNA。

迪克森做的这一切给了米尔德里德很大的希望,也得到了米尔德里德的一句“谢谢”。

电影的结尾,导演并没有给观众一个期待的结局。很遗憾DNA检测证明这个人不是杀害米尔德里德女儿的凶手,两人在希望燃起又破灭之后选择开始一场复仇的旅程,去这个人生活的城市,惩罚这个很可能是某个案件里的强奸犯。

影片最后,米尔德里德和警员迪克森一起踏上了追杀强奸犯的路途,这对水火不容的敌人此刻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米尔德里德对迪克森坦言警察局的火是她放的,迪克森却笑着说:“不是你还能是谁?”他心里早就原谅了米尔德里德,他不再是之前冲动暴力的警员,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他得到救赎,学会宽容。

“你确定我们还要这么做吗?”“我不确定,我们可以路上慢慢决定。”

这个故事是开放式结局,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米尔德里德是否会去杀人,但看到这里,观众应该能猜到,米尔德里德心里的愤怒已经化解了,迪克森也脱胎换骨。

威洛尔局长给迪克森的信里写到的“恨意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圣经》有这样一句话:恨,能挑起争端;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放下仇恨和愤怒,向这个世界释放善意,才能获得灵魂的救赎。

前段时间的台湾高分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引起不少观众的热议。这个故事由一场电影院的持枪杀人案开始。贾静雯饰演的乔安,她的儿子就是这个案件的受害者之一。两年来,乔安一直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并且对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耿耿于怀。在得知自己的下属李大芝是杀害自己儿子凶手的亲妹妹后,她第一反应是与之争吵,她甚至利用李大芝和她的爸妈来制造新闻。杀人凶手的家人被曝光在众人之下,李大芝和她爸妈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两个老人多年来四处奔波,隐藏身份生活,只因为他们的儿子是杀人犯。

乔安在曝光他们之后,开始反省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在无形中自己也做了一个刽子手。在故事的结尾,乔安终于走出过去的阴霾,她戒掉了酒,也修复了与丈夫的关系,并且有勇气走入电影院。甚至面对李大芝对自己的称赞,能带着礼貌的微笑回应一句“谢谢”。

宫崎骏在《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一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个给你许多痛苦的人,却也是你的救赎。”世事无常,我们总会经历痛苦和磨难,带着恨和怒火生活,生活也会回应我们无止尽的愤怒,只有自我救赎,人生才会豁然开朗。愤怒只会招致更深的愤怒,恨意永远无法解决事情,但爱可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8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