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当我们夸赞《少年的你》时,郭敬明是什么体会?

当我们夸赞《少年的你》时,郭敬明是什么体会?


《少年的你》上映至今,票房已经逼近3亿,

作为近年来最有前途的年轻导演,曾国祥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极其稳定的实力,并且保持着极高的话题度。

上一部,是改编自安妮宝贝的青春短篇同名作品《七月与安生》,

曾国祥让主演周冬雨和马思纯,共同获得了影后的桂冠,

而这一次的《少年的你》,他又让周冬雨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实力。

不仅如此,曾国祥也让易烊千玺从流量明星转型成为青年演员。

曾国祥导演是把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得恰到好处的导演,

但他却不是今年最被大众熟知的导演,今年被大众熟知,数次蝉联热搜的导演是谁呢?

是写书成名,拍电影成功跨界的郭敬明导演。

郭敬明导演和资深演员李诚儒,在节目中的唇枪舌剑

这让饱受争议后选择低调行事的郭敬明导演,再次回到了大众视野。

其实,关于郭敬明身上的谜团,也正是近些年大家对青春题材的迷惑,

网友对郭敬明拿着几本导演新手教材班门弄斧,颇有意见,

同时,又不得不被他为自己的激情辩解,完全折服。

郭导的作品到底怎么样,郭导宣扬的价值观到底正不正确?

如果非要有一个参照面,红颜秀影觉得曾国祥恰恰是最合适的。

郭导的《小时代》系列讲的是女孩子的友情,

曾国祥导演的《七月与安生》同样也是讲的女孩子的情感。

郭导的《悲伤逆流成河》讲的是校园霸凌事件,

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同样是讲的校园欺凌。

那为什么同样改编自青春小说,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热议,同样的高票房,

评价却是泾渭分明呢?

如果说《七月与安生》算是小试牛刀,那么《少年的你》就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郭敬明:

好的青春片应该怎么拍!

曾国祥和郭敬明,两个人的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不同审美趣味:

好看有内容以及好看够热闹。

两位导演都是很多青年演员的伯乐

郭敬明让杨幂和郭采洁重归话题热度,让名不见经传的郭碧婷和陈学冬尝到红的滋味,

同样地,曾国祥导演让周冬雨,马思纯,易烊千玺这样粉丝很多,但争议也很多的年轻演员在演技实力上得到了认可。

但他们的培养演员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

郭敬明追求的是演员的妆容要够精致,服饰要够华丽,场景要够恢宏,

演员脸上的粉底厚度,高光闪度,口红色号,都是演员丝毫不能出差错的细节点所在。

在郭敬明的电影里,

演员们是身穿华服,发丝都透着昂贵的完美偶像。

曾国祥则和追求完美到极致的郭敬明不同,

他要挖掘的恰恰是演员的不完美以及故事设定下的真实重现

所以,在《少年的你》中,我们看到了几乎全员素颜状态的学生“演员”,松松垮垮和有些洗旧质感的校服。

即便演员如此不精致、不完美,

但我们依然能被周冬雨的小雀斑,尹昉的痘坑和易烊千玺的黑眼圈打动,

甚至被他们那些或疲倦、或伤痕累累的脸所点燃。

在表演上,两位导演的追求,也同样大相径庭,

郭敬明追求的是情绪一点点推进,然后到爆发的表演美学


郭敬明特写镜头下的哭戏,一定要好看,

所谓美人一滴泪,天上一颗星,他们很美,但很空洞,像橱窗里一碰就碎的瓷娃娃。

而曾国祥的情绪理论则是:尽可能规避演员在情绪表达上的短板,

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里曾有一场广为流传的哭戏,七月死了,她从克制到崩溃的情绪转换让观众大呼过瘾,

在此之前,她的特写镜头都被网友嘲讽为:小黄鸭哭了。

而此次的完美,正是因为曾国祥善于运用镜头

她从侧面去拍周冬雨的哭泣,而不是直接把镜头怼脸上,让观众再一次看到情绪管理失败的小黄鸭。

曾国祥追求真实的哭戏,但电影又是要追求美感的,如何平衡这就要考验导演的功力,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几乎从第一场哭戏就展现出了她的控场能力,比《七月与安生》更好了,

她不仅侧面哭的好看又真实,她连正面都哭的好看又真实了!

而那个以往作品都无法被完全认可演技的易烊千玺,

从木头人式表演,到《长安十二辰》里的进步,你也只能说他终于进化成了木雕了。

但是,这一次了,易烊千玺终于成了木偶,

呸!他不是木偶,他是未来可期的易烊千玺!他是老阿姨的小心肝易烊千玺!

这次的表演,易烊千玺有多场哭戏,

和周冬雨的对哭,面对生活不公时,愤恨的哭,面对外界不理解,不屑的哭,被妈妈抛弃后,脆弱的哭,对所爱之人被欺凌,心疼的哭,在被捕时,释然的哭,

哭戏不仅占比很大,而且每一场哭戏,都有不同的要求。

他根据不同情绪,展现出了小北这个角色眼里的不甘,愤怒,心疼,委屈,

不论是如瓢泼大雨的痛哭,还是小声的啜泣,还是眼角的一滴泪,他都做了极为精准的表达,

和以往相比,他不仅是进步了,而且在表演上越发成熟了。

好的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共同进退,

你进步了,我也在进步,我进步了,我要带你一起进步!

曾国祥无疑是青年演员发挥演技实力的最好选择,他是带青年演员“飞”的不二选择。

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电影导演也喜欢使用青年演员,

但要么是看重人家的流量,给一个不重不轻没有什么演技发挥机会的角色,要么就是指导失策,反而引发演员口碑的大面积崩塌。

最后再讲到剧情上,在《演员请就位》中,

郭敬明面对李辰儒老师对青春疼痛电影的质疑时,他给出的解释是:

我这不是青春疼痛,我这是开创性的讲了校园霸凌啊!

那为什么郭敬明的校园霸凌不能让人引起共鸣?

而为什么香港转战内地的曾国祥,却能让人看完电影,呼吸都带着疼痛呢?

《悲伤逆流成河》里,易瑶是学渣、叛逆女,齐铭是根正苗红三好学生,

主要的故事冲突也是由这两个人开始的,

齐铭想要保护被校园霸凌的易瑶,易瑶偏不,转身投入了顾森西的怀抱,而齐铭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顾森湘,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顾森湘被错认成易瑶,遭混混围攻,意外坠楼离世。

讲真,这四个人的感情纠葛,搅得我们脑壳疼,

而真正因为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却反而没那么重要了,故事的所有冲突全在四人的各种误会上。

那曾国祥又是如何来讲述校园霸凌的了,他同样采用了双面模式

A面的陈念弱小、无助,但很要强,深信读书改变命运,B面的陈北山帅气、蛮横、痞气,却很善良,

这样的两个人原本是没有任何交集的,却因为霸凌走在了一起。

陈念为了逃避学校霸凌,选择了让小北保护她 ,

小北因为生活的霸凌,决定用守护陈念的方式获得内心的慰藉。

而同样是两个少年的依偎,

《悲伤逆流成河》的齐铭和易瑶都是困局者,她们都陷于校园霸凌的泥沼,

易瑶被误解是不良女,齐铭碍于母亲的压力和三好学生的身份,也没有办法给予易瑶有效的帮助。

而陈念和小北虽然都是各自世界里的弱者,

陈念母亲被追债,她在学校被霸凌,小北母亲抛弃了他,没人看护的他早早进入了社会,常常因为打架斗殴被揍得鼻青脸肿,

他们既是各自世界的愚者,又是彼此的破局者。

破决定了郭敬明和曾国祥的不同,

齐铭和易瑶虽然个性家庭完全不同,但他们身处相同的环境和陷入类似的麻烦,所以她们两之间的冲突和戏剧张力并不够,

他俩的相互吸引更多是来源于青年男女的情愫。

而陈念和小北的相知、相遇,则夹杂了很多社会因素在里边,

陈念这样的好学生,一心苦读书的好学生,也会被霸凌,当她向大人求助无果后,一心想要考出小镇的她,选择了小北的庇护,

小北成了她生活的破局者,她因为小北的保护,能够安心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

另一方面,她又同样是小北生活的破局者,小北极少感受到别人的关怀,

陈念是唯一一个肯关心她的人,她给了他心灵上的安抚慰藉,他深知凭自己的状态是无法走出这个地方的,

他只有靠小北走出去,他们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体双生的。,

这有点像七月与安生的关系,

七月借安生的眼睛看世界,安生借七月的家庭生活来感受亲情的温暖 。

在《少年的你》里,

陈念依靠小北获得了对抗外界的勇气,小北依靠陈念得到了走出去的希望

满脸伤痕却一脸得意的少年,驮着一脸冷漠却满心怀春的少女,载向了夏季朦朦胧胧星星点点的夜色里,

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心动。


说完剧情和戏剧冲突,再讲到社会覆盖上,

《悲伤逆流成河》只是从受害者角度控诉了校园霸凌,

《少年的你》则更全面,它讲了受害者,加害者以及旁观者,它甚至去剖析了霸凌为什么形成的原因。

外部成因上,

观众看到了魏莱,小渺,罗婷这样的加害者是怎么被原生家庭影响成了加害者,

(魏莱的妈妈总是袒护魏莱的行为,总认为吃亏的是她女儿,罗婷的父亲在家里除了打骂就是喝酒,小渺的父母总是委屈求全)。

它也讲了为什么孩子们被欺负时,不愿意去寻求大人帮助: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寻求帮助,而是大人们忽视了他们的求救或者大人自己都不称职,

(周旋于学生中,忙碌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工具的教育体系,常年不管儿女的父母,以忙为借口不和子女沟通的家长。)

社会环境对霸凌的纵容又是另一个外部原因

比如受害者有罪论:她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比如旁观者的冷漠:只要不打我就跟我没关系!

它甚至讲了青少年为什么容易造成恶性霸凌事件:

因为他们不清楚玩闹和伤害的界限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度在哪里,应该告诉他们度的人要么缺职,要么浑然不知。

内部因素上,它把受害者的心境事无巨细的展示出来 ,

小北和陈念这两个因为环境被迫早早成熟的小大人,即便没有大人的阅历和经验,却因为不能得到大人的庇护,不得不早早成熟起来,

陈念学着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小北用“只要挨打,就要揍回去”的强硬方式来对抗,

他们一边保有少年的稚嫩和执拗,一边又因为自身处境不得不试着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他们是孩子,他们做不了大人,他们强装大人,也最终是弄巧成拙,毁了未来。

曾国祥讲了社会霸凌这个大家都关注的社会议题,但他又做了很好的平衡,

他没有停留在仅仅展现社会现实这一个层面,他做了升华

人生的艰辛和青春的残酷也在这场霸凌事件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人生为什么时常辛苦,

因为当事者在困境之下,除了忍受,并没有别的解决办法,这便是生活之苦的因,

青春为什么残酷,

因为青春不是仅仅由考试构成的,一两场考试并不是决定你人生的最终因素,

你的出生、你的生活环境、你的亲朋好友你、的父母兄弟,都会决定你的未来,

你明明知道它是残酷的,但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经历,这就是青春的残酷。

而在这样的残酷里,有人理解你、保护你、心疼你,愿意用同样瘦弱的肩膀支撑你,

还有什么比这更动人的了?

这样的表现手法当然要比卖惨、姐妹撕破脸、各种误会要来的高明。

小北和陈念这样的人长大后,也是和那些置她们于危险不顾的人完全不一样的,

这才是青年成长起来的意义,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改变自己,

曾国祥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故事的立意上都让人信服,

镜头的推进,平行蒙太奇的剪辑,过去和现在的交替闪回,

最后在陈念和小北脸上轮回闪烁的斑驳光影,以及这个题材的社会意义,价值观的引导和反思,他都比《七月与安生》时更加成熟,

所谓有社会担当,有高超的讲故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导演的视野价值观

红颜秀影觉得这才是决定了两位导演完全不同的关键,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格调,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但成人的世界却是有好坏的。

而曾国祥的横空出世,也解答了近年香港电影的困惑,

经历了辉煌的香港电影产业链,无论是电影手法,还是创新上都是走在尖端,为了规避成本风险,也越来越模式化,

这就好像大型工厂和手工作坊的区别:好吃是好吃,就是差点意思!

那意思是什么,答曰:对人性的怜悯和对人心的感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7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