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该是什么样子的?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爱看电影的应该没有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的,这部电影在豆瓣电影排行榜排行第一名。

不过,《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与电影却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原著中监狱是双人监狱,而不是电影中的单人监狱,安迪是靠给监狱长洗钱得到的单人监狱的特权;
  2. 原著中,监狱长换了好几个,最后一个监狱长是最贪婪的,但电影中的监狱长一直只有一个;
  3. 原著中,安迪的学生答应监狱长闭口不言安迪被冤枉的事情,回报是转到条件更好的监狱,电影中安迪的学生被监狱长派人枪杀了。
  4. 电影中有安迪锁门放音乐的镜头,原著中没有这个片段;
  5. 原著中安迪逃跑后生活的钱,是自己的朋友帮他打理的钱,电影中的钱是安迪帮监狱长洗的钱;
  6. 原著中,监狱长体面地退休了,而电影中的监狱长饮弹自尽。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比较忠实原著的,情节处理上也比原著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但是原著更符合现实、符合逻辑。如果看过电影的,基本可以不用看原著了。

虽然《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奥斯卡金像奖上得到7项提名,最终一无所获。不过,25年来,这部电影却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铁粉,它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历久弥新。

每一次人生低谷中,我们都能在这部电影中重获希望的力量。每一次的回看,关于自由、希望和人生,也都会有新的感受。


01 离开了平台,你是谁?

肖申克监狱里有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叫老布。他在监狱里呆了五十多年,因为资历老,又加上识字,在监狱里很受敬重。

但是当他假释出狱后,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他在监狱里积累的资历、威望,放在外面却一点用也没有。最终,万念俱灰的老布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狱友为老布感到惋惜的时候,只有黑人瑞德理解老布的自杀,这也是《肖申克救赎》中非常经典的台词之一。

他说: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而老布,就是一个体制化的产物。

其实,不仅是老布,我们很多人在无形中早已被平台桎梏。

我们把在平台上的光环当成是自己的荣耀,把在平台上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的能力,甚至把在平台上度过的时光当成了自己的人生。而当我们从平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穿衣服。

日本男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日本太太都是要做家庭主妇的,而日本男士则要在职场打拼,这看起来完全是男尊女卑的现象。

但是在日本男人退休后,才发现他所有的谈资、人脉、生活都来自职场,离开了工作的日本男人,什么都不是。反观日本家庭主妇,有着自己的生活,也有一大帮朋友,甚至还会结伴出游、组团追星。

而一生埋头、不会做家务的日本男人,在退休之际,也很容易被太太无情地抛弃,并平分养老金,过着凄惨的生活。

我们都太容易把自己在平台上的幻象当成是真实的自己,但是离开了平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

但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男主角安迪,却一直知道自己是谁,也一直知道自己的生活的依仗来自哪里。


第一个依仗是观点。

安迪一出场就和别人不同,就算是在监狱里,他走路的姿态也仿佛是在自家花园里散步那样,闲适而自由。安迪在这部剧里,就是自由和希望的化身,始终如一。

所以,别人劝他,在肖申克拥有希望是最危险的事情,他不予理会;别人劝他不要白费力气给市政府写信要补贴,他不予理会;别人劝他要老实本分、夹着尾巴做人,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想,他能在肖申克监狱坚持自我,三十年来依旧不被同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自身观点的坚守。

他知道什么是自己要的,什么是对的,一旦内心确定了这一点,就如拥有了定海神针,即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的精神支柱也能屹立不倒。

第二个依仗是资源。

资源也很好理解,无非是健康、人脉、知识等等。

别的不谈,安迪熟知税务、法律、股票,即使入狱,他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紧跟外界的变化。

安迪也正是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入狱前,他是年轻有为的大银行家;入狱后,他帮狱友、狱警、检察官报税,获得了尊重与地位;越狱后,他为自己找到了收入来源,也找到了报复的途径。

除此之外,他还有琢磨地质的爱好。当生活把你眼前的路给堵上时,爱好也能成为我们发现另一条路的机遇所在,于是安迪才会误打误撞地发现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

第三个依仗是对机遇的运用。

安迪和狱友在翻新屋顶的时候,听到狱警抱怨政府想拿走自己的大哥留下的一笔遗产。

别的狱友都装聋作哑,闷头干活,而安迪却冒着会被开枪打死的风险,自告奋勇要帮这位狱警避税。不仅如此,安迪还得寸进尺地要求狱警给他的“同事”每人两瓶啤酒。

这不仅让安迪得到了狱警方面的特权,更获得了在肖申克监狱中的地位。

你看,要成为真正自由的人,我们要学着分辨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并尽量关心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我们活着,真正能够拥有的,从来不是平台上虚幻的假象,而是对我们自己的观点、资源和机遇的运用。


02 拥有希望: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黑人瑞德说过另一句经典台词:

“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但是,安迪在监狱中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创造希望,不仅如此,他还不断鼓动狱友,让他们不要放弃希望。

所以,安迪才会为狱友挣得啤酒,改造图书馆、鼓励年轻人求取学历、在广场上播放《费加罗的婚礼 》、送瑞德口琴让他重拾旧好。

有希望的人生和没有希望的人生,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即使是在监狱长亲手毁灭了安迪恢复名誉的希望时,他也只是消沉了一阵子,随即着手了越狱的计划,给自己创造了另一个希望。

正是因为安迪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遇到阻碍,他也总能想办法找到另一条抵达希望的道路。

安迪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想象着自己要在齐华坦尼荷经营一家小旅馆,驾船出海钓马林鱼,在沙滩上懒洋洋地晒太阳,他想象着自己的自由的样子。

但是,瑞德对自己出狱后的生活毫无想象,他直接预见了自己和老布一样的结局。

所以,瑞德无法想象,安迪怎么能忍受下水道令人作呕的粪便味,怎么能忍受巨大的老鼠的攻击。瑞德说:换做是他,这种幽闭恐惧的气氛准会让他疯掉,就算给他钱也不可能做的。

但是,安迪却做到了。

你看,一个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人,他是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的。哪怕是让他爬行五个足球场长的下水管道。


《基督山伯爵》里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这句话把“等待”放在了“希望”的前面,可见“等待”比“希望”是更重要的事。拥有希望是很容易的,但是坚持和等待,才是拥有希望前最困难的部分。

电影版《肖申克的救赎》对“等待”部分刻画的较少,但是在原著中,对这部分有非常详尽的描述。

越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安迪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假释、会被转移到别的监狱,而一旦这两种情况发生,狱警都会彻底清扫他的房间,那时他的海报根本无法遮挡后面的大洞。

更何况在原著中,他是有舍友的,他还要想方设法从监狱长那里获得单独监狱的特权,以及隐瞒舍友。不仅如此,要想越狱,安迪还需要想方设法找到监狱的图纸、知晓排污系统的结构、安排逃跑路线等等。

有时候,只要不去下注就不会输,虽然安迪的境遇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但一旦他越狱失败,就意味着失去辛苦建立的图书馆、失去来之不易的身份,以及面临更加严格的制约。

越狱,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安迪实现自己自由的希望之前,他也是经历了漫长的焦灼、踌躇和等待的,在实现自由之前,安迪足足等待了27年。庆幸的是,安迪做到了。

最后的最后,安迪在写给瑞德的信中写道:“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们能看到三种人,第一种是像老布那样放弃希望自尽的人;第二种是像瑞德那样违反假释条例、中途捡起希望的人;第三种是安迪那样自始由终都在坚守希望的人。

而我们中很多人,像瑞德那样,捡起希望又放下,再捡起,有些人最终因为没有坚持下去,活成了老布,极少有人能够活成安迪的样子。

在人间这个监狱里,你又活成什么样子了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5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