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4500余亩花椒红遍山,穷山村成了“豫西花椒第一村”

4500余亩花椒红遍山,穷山村成了“豫西花椒第一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通讯员 崔晓辉 王利娜 文图

本报讯盛夏大暑时节,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数千亩花椒进入收获期,一簇簇由青变红的椒果沉甸甸的挂满枝头,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村里的收购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挂着外省牌照的车辆也赶趟似地开到了村里……

“和去年相比,今年天气旱肯定会减产一些,但湿花椒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10元左右,群众收入依然不错!”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秋说。

种花椒让李欠不再“欠”

“七分地的花椒去年总共卖了快5000元。”正在山头为花椒浇水的贫困户李欠说。她脚下的地块是全村最“赖”的一块地,下面全是料姜石,以前种小麦产量才100多斤,赔钱还搭功夫。种上花椒后她起早贪黑精心打理,硬是把“赖地”变成了“高产田”。今年天气旱,眼下是收获前最后一次浇水,灌溉后花椒粒很快就会由青黄变成淡红。“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李欠今年58岁,家中3口人,早年为给家人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后来在村两委的号召下种了4亩多花椒,每年可以为她家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有了“摇钱树”,她家甩掉了穷帽子,迈上了致富路。

杨庄村共有贫困户115户,种植花椒的就有93户,小小花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法宝”。


穷山村成了“豫西花椒第一村”

位于三镇交界处的杨庄村,素有“九沟十岭四面坡”之称,全村农业人口626户,1946口人,耕地面积3900亩,村民以前种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岭,一锄下去往往刨住几块料姜疙瘩,青壮年都不愿在家种庄稼,纷纷外出打工。

穷则思变。2002年,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秋专程到陕西韩城考察,看到当地的大红袍花椒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群众一亩地收入几千元,深受启发。带着村组干部和党员再次考察后,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杨庄要想富,必须种花椒!”2003年,村里发动群众种上了1000多亩花椒,之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了2016年花椒种植面积达到了3300余亩。

近年来,村里投资购进了花椒烘干设备,建起了种苗基地,许多企业慕名前来洽谈合作,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起了晾晒场和加工厂,拉长了花椒产业链条。

如今在杨庄村,人迹罕至的沟边和小山头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花椒,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把花椒卖个好价钱。好多村民还成了“土专家”、“土教授”和花椒经纪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人还娶回了“洋媳妇”。


全域发力打造花椒产业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在城关镇,18个行政村村村种花椒,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在瀍阳村委会旁边的小广场上,该村花椒经纪人刚收购的花椒正在晾晒,数千斤粒大籽饱、色泽鲜艳的花椒铺开数十米,场面蔚为壮观。

瀍阳村和狮子院村紧邻杨庄村,发展花椒种植也紧随其后,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500余亩。特别是瀍阳村紧邻省道、区位优势明显,已经成为远近有名的花椒交易集散地,连续多天交易场面异常火爆。

城关镇相关负责人说,花椒抗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适合城关镇地域实际,且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该镇提出了打造万亩花椒基地的规划,出台了新发展花椒种植每亩补贴500元的奖补政策,深入各村举办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各村也纷纷组织本地群众到杨庄实地参观学习,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

目前在城关镇,已经形成以杨庄村为中心,包括周边瀍阳、李窑、狮子院、保障、寨沟在内的花椒种植核心区和涵盖他行政村的花椒种植发展区,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逐步形成以花椒种植为基础,并向加工、储藏、交易、运输延伸的产业链条,花椒产业成为全镇广大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6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