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2020年的清明节 特殊而凝重 祭祀日子无家可归的感觉心碎又心酸

2020年的清明节 特殊而凝重 祭祀日子无家可归的感觉心碎又心酸

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比往年更凝重,追思和哀悼更深切。2020年的清明注定是个特殊而难过的日子!



4月3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4月4日10点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公告一经上传网络,刷屏朋友圈、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拥护。

明媚的春光掩饰不住疫情的阴影,这注定是一个让数亿人黯然神伤的“清明”,我们为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慎终追远 慨然前行

逝者安息 生者奋进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又是让我们缅怀先祖,祭祀扫墓,和阴阳两隔的亲人进行互不相通的交流日子。这个节日,对我来讲,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父亲一周年纪念日,因为疫情严重,没能好好纪念,兄弟姐妹几人也没能见上一面,只说清明节能如愿 ,给天堂的父母好好祭奠祭奠,兄弟姊妹几个也能好好聚聚,说说心里话。真没想到我们村拆迁了,短短几天,我们从小生活的家不复存在了。我们真的找不到娘家了,大哥二哥也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听说村里已经在复耕 ,我也没走回村里,心里有些酸,据说光我们村就可以复耕三百多亩地,不算秋季,就单算小麦,每亩850斤算,三百亩地就二十几万斤小麦,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长远计划。现在很多农民进城,尤其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楼房,农村很多空闲地方没人住,是事实,划大方合村并镇,复耕土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应该大力支持。

可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条件还不成熟,农村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 ,几十年苦心经营,从心底赖以生存,养老送终的窝,被挖掘机顷刻之间化为平底,那是一种剜心的痛,一种无家可归的难过。


我大堂哥堂嫂都近七十岁了,儿女都早已成家立业,老两口身体都还健壮,自己种着地,每年种些大葱到时去集市上卖,平时闲时两人都给人做些农村零活,比如建筑上,蔬菜大棚里,反正两人没闲过,每月还领着养老保险,堂哥还有当兵退伍补贴,小家收拾的得体到位,小日子忙碌又幸福,农村的老年小康家庭,很多人羡慕着,可是这一拆迁,家没了,赖以生存的安乐窝没有了,拆迁那天,堂哥两口嚎啕大哭了一场,现在租住在邻村一空敬老院内,昨天清明碰到棠嫂,她无比伤感,我也黯然神伤,只能安稳说,没事,等等有楼住。可是我说的有点心虚,因为这不是我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啊!


我大哥房子拆了,一些家当只能放到侄女家,可是那些种地必须农用农具无处存放,只能在人家鸡房附近自己垒了一间小爬屋,心里也算有个存放的地处。昨天六十岁的大姐愣是找不到地方,也难怪,拿着手机就是找不到号码,怎么能找到不是家的家呢?

听说我们村里的人借住的到处都是,说起来都是泪的比比皆是,实在没地方去的,就在自己地里搭个临时住处,暂且安身。


清明节很快过去了,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听大嫂说大哥晚上老偷偷掉泪,可我不知道怎么安稳大哥。

合村并镇,从长远来看,真的是件利国利民的民生大计。

第一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居民集中居住,把多余宅基地用来复耕,增加粮食产量。

第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土地集体管理,农民可以腾出时间来做第二份工作,来增加平时收入。

第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划大方利于现代化机械作业,便于生产增收。

第四,有利于改善居民环境。农民集中居住,便于改善农民散住场所脏、乱、差的环境。

可是,国家对合村并镇是有规定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哪些村庄需要撤并: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村庄撤并条件各不相同:有些省市户籍人口小于600的村庄一律撤并。


各地根据自身条件,不尽相同,但基本大纲一致。拆迁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有合理方法和规化。不适合全面推广,至少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象农村煤改天然工程一样,房子都拆了,重新盖房须要钱的,国家和个人都有很大的损失,劳农伤财,有得不偿失的感觉,时间会验证一切的。


像现在农村,90后基本都不住农村了,00后就更不用说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合村并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时,何必为了一时,搅了一方百姓的安宁?

原创声明:原创不易,且行且珍惜,抄袭必究。以上图片有的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5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