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安徽粗粮品牌燕之坊遭遇“超标门” 东方集团曾欲收购后终止

安徽粗粮品牌燕之坊遭遇“超标门” 东方集团曾欲收购后终止


粗粮名牌产品被检出二氧化硫超标

2020年1月2日,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市级第九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公告显示,2019年四季度以来,市本级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398批次,经检验,4批次质量不合格。

标称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合被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为护色、防腐、漂白而超限量使用。

事实上,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并非首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薏米红豆粉,于2017年6月1日被包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02元,罚款12000元。


此外,百度企业信用数据显示,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有3项被法院冻结股权的记录,冻结金额总计871万元。

燕之坊作为安徽省粗粮著名品牌,近年来因食品安全及股权收购等诸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从“公司+基地(农户)+卖场”到粗粮食品工业园

据徽商网报道称,2002年,杨燕创办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专注粗粮及其精加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卖场”的特有经营模式,与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国内外超市连锁合作,在近二千多家门店建立了“燕之坊粗粮世界”联营专柜。在短短几年之内,实现了粗粮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其领导的企业从创业初的年经营300万元,到2010年实现产值近11亿元,上缴利税2000 多万元,解决了3000人的就业问题,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原粮供应基地,为三十万农民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产增收提供了保证;现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粗粮食品产业化经营企业。

2010年燕之坊又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的占地150亩的粗粮食品工业园,该基地建成后,年产能达20万吨,形成集杂粮精选、杂粮休闲食品、杂粮饮品等完善的杂粮产品线,年产值近16亿元,解决2700多人的就业,带动产地10万多农户的近25万亩土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可以看出,燕之坊从最初的“公司+基地(农户)+卖场”模式逐步升级为“工业园”模式。

东方集团收购终止

但明显的是,燕之坊除去原先的粗粮产业,再向“大餐饮”以及资本方向扩展。

据扬州市国资委2018年7月25日发布的信息称,扬州百年老字号美食品牌冶春与安徽现代化粗粮品牌燕之坊成功举行线上线下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扬州冶春食品生产配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晖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干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

信息称:“合作主要围绕冶春品牌,包含门店开设,产品研发、制作、宣传、销售等,并采用分阶段新零售模式进行合作。目前,冶春食品五谷杂粮包子等粗粮类产品即将入驻双方合作门店,进行展示和销售,相关宣传和推广方案同步出台,与燕之坊的合作是冶春品牌走出扬州走向华东的重要里程碑。”

同样,燕之坊也获取品牌的影响力。但2018年12月3日晚间,东方集团(600811)公告称,公司将终止以12.09亿元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燕之坊86.36%股权事项。此前,东方集团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燕之坊86.36%股权。经评估师预估,燕之坊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14亿元,各方一致同意标的资产交易作价暂定为12.09亿元。

坊间有观点认为,燕之坊是否具备资本市场的一定投资价值还有待重新评价。

综合徽商网、国际金融报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8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