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黄陂石门山——我眷念的故土

黄陂石门山——我眷念的故土

文 | 图:万万

沿黄土公路一路向北约30公里,从十棵松左拐5公里,即到达石门乡政治文化中心——三家店。

童年记忆里,十棵松到石门的那段路路况很差,碎石铺就的简易道路,车辆过去尘土飞扬。忽高忽低的路面随地势起伏,险象环生。

那时候,交通不便,一天也就难得的一两趟班车,从姑妈家回来常常只能从新华路坐车到十棵松,再跟着父亲或母亲徒步回家。好不容易走上户冲的山垭,早已精疲力尽。好在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稍稍歇息片刻,方能一口气走回家。

随着旅游景点的开发,如今这段路裁弯取直,高削低填,非常漂亮:宽阔的马路铺上黑色的柏油,犹如一条黑龙在山间蜿蜒。路边原来破旧的土砖茅房已经改造为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间或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有养鱼以作垂钓之所,有种荷莲经济作物的,恍惚如入江南水乡。

三五分钟车程,通往天池的岔路口立一青石,上书“石门古镇”几个大字。

石门的行政中心三家店,位于群山环抱下的一片平地。据传解放前有三家勤行,一家裁缝铺,一家包子铺,一家杂货铺,四周农人渐渐的在此赶集交易,继而建屋毗邻而居,形成如今的街道。

石门行政板块约4000户,户籍人口13000多人。地方小,加之较为偏僻,经常被合并、独立,是否如古人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民公社时为石门山乡,80年代撤乡为镇,2000年划入长轩岭镇,2008年撤销政府编制,与长轩岭合并成立长轩岭街道办事处。

改革开放初期,借助东风,镇上办起好多小型企业,服装厂、机械厂、纸品厂、采石场,一时之间人声鼎沸,红红火火。随着行政机关的撤离,加上环境整治关停采石场,古老的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站在街心,一抬头,石门山就静静地立在你的面前,她默默地注视着这人间的发展变迁。街东头是新街,街西头是原来的老街。如今行人稀少,留下来的都是原居民,保持着淳朴的民风。

1984年,一场特大水灾,位于老街的机关无一幸免。山洪退去,政府决定搬到东边地势较高处重新规划建设,新街因此建成。

仰视石门山,山体颜色愈加翠绿,植被层层叠叠。那扇古老的石门,显得更加厚重。这里,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远古时期,山那边妖魔横行,涂炭生灵,拐李大仙听闻后,决定下山拯救乡民。他从附近山体选来两块巨石,连夜赶制石门,准备把那些害人的妖魔捉住关起来。石门做好了,开始安装,一扇装好,正准备安装第二扇时,公鸡打鸣,天已大亮,大仙只好卸下石门回天庭。大仙留下的这人间遗迹,令人叹为观止。

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津津有味,但还有好多疑惑不解——石门没关上,那些害人的妖怪是否被铲除?大仙没完成任务,怎么回天庭复命?

沿着山间蜿蜒小路一路上行,路边的荆棘藤蔓几乎将小路掩没,甚是难行。枝丫时不时将人拉拉扯扯,仿佛在挽留归乡的游子。大集体时代,封山育林,乡亲们利用生产空闲,上山砍柴,一来供应自家灶房,二来挑到集市换点生活用品,因此山间小路多被行人踩踏光滑。如今山村人烟稀少,再也没有青壮年守护这片热土家园。

沿途风景各有千秋,山间怪石林立,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毡帽石光光溜溜,如同民国时代的毡帽;桌子石四平八稳,像极了家里的八仙桌;鸡公石似雄鸡报晓,惟妙惟肖。山间朝阳处一株野花探头探脑,与清风和鸣;山崖险要处横斜出一棵古松,枝干虬劲。山涧沟壑纵横,泉水细流;山石上青苔侧映,藤蔓缠绕,缠缠绵绵。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曾经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我们在山上放牛,砍柴,摘野果,捉迷藏。据老人讲,日本人侵占时,说石门山的黄金牵成了藤。也许对于小日本弹丸之地,资源匮乏,因此才引得贪婪的侵略者狼子野心。

但石门山上的宝藏确实取之不竭,现探明的珍稀动植物有1000多种,山上有国家二级珍稀动物麂子、大鲵;还有野生的猕猴桃、银杏······更有野生的葛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已经被开发出来制成系列绿色食品。

上到山顶,已经是石门山主峰——牛头岩。石门山属于大别山南余脉,与孝感接壤,海拔五百余公尺。汗水已湿透衣背,阵阵山风吹来,甚是舒爽。俯瞰山下,三家店如同一条狭长的彩带,散落在山间。天池似一颗蓝宝石,镶嵌在蓝天碧水之中。

远处群山环绕,峰岚叠翠,梅店水库、院基寺水库像银色的哈达,环抱着远方的青山。两座水库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为黄陂区备用水源。全境森林覆盖率极高,达80%以上,好一座天然氧吧。深吸一口气,带着故乡的气息,沁人心脾。

依托乡村旅游热,山脚下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不下上百家,村民们奔走在小康之路。镇上被开发了天池雅园,以便更多的市民来这里疗养,颐养天年。

美丽的石门山正华丽转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以更加迷人的风采迎接四海八方嘉宾的到来。

本文作者万万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万万,黄陂石门三家店人,国家一级建造师,现定居武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7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