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快过年了,提前感受一下年味

快过年了,提前感受一下年味

喜欢冬天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下雪,一个是过年。如果过年的时候恰逢天降大雪,天地皆白,这雪才叫瑞雪,这年才有年味。


民谚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一进腊月,人们心心念念的便都和年有关。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前所有的准备活动,称为“忙年“,是春节这个盛大节日前温馨的序曲。


小时候,年货的储备要等到镇上五天一次的大集,十里八乡,男女老少,红红绿绿,汇集成热闹喧嚣的大年集。这一年下来,不管混得怎样,总要犒劳一下自己和全家人。瓜子、糖和桔子用来招待家里来的客人,也要买一些,总是还没到年,就被“小馋猫”们偷吃个差不多了。芹菜、蒜苗、豆芽、莲藕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青菜,肉和排骨是平日的奢侈品,过年了总要买一点,在肉摊子前徘徊许久,反复观察好了才去问价割肉。年画每年也要买一张,主要是当作日历来用,代表丰收和吉祥的胖娃娃抱着金黄大鲤鱼的年画居多,老屋炕头正上方贴过一张杨门女将的年画,邻居家大爷堂屋里贴过一张许仙和白娘子的年画,至今记忆犹新。



年集的重头戏是鞭炮,卖鞭炮的在集市最偏的角落,也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硝烟弥漫,鞭炮声此起彼伏。拖拉机横七竖八的停着,后车斗里放满了鞭炮,贩子们用杆子挑了鞭炮,你一挂我一挂地比赛,放完了就高声吆喝,也听不清喊的什么,看手里举着的鞭炮,大概是在喊:十块钱七挂,十块钱七挂!


年集过后,村子上空便时常有零星的鞭炮声炸响,在寒冷清冽的空气中回荡。小伙伴们聚集在胡同口,小时候,鞭炮的包装纸颜色丰富,红的、绿的,粉的,看一眼心里就痒痒。一挂鞭炮舍不得一下全放掉,需拆散了单个的放,断了捻的鞭炮剥开纸筒,可以“眦花”,眦花要是躲闪不迭,被火药烧光了眉毛的情况也是有的。


过年杀猪。喂了一年多的家猪在进了腊月后要杀掉卖肉,家里一年的开销全在这猪身上了,自己家留下点肉和下水过年。这一天除了请杀猪的师傅外,邻居们没事的都会过来帮忙,一头二三百斤的大肥猪可不是好对付的,四五个壮劳力和一头悲愤惊恐的肥猪在院子里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后还是杀猪的师傅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揪住猪尾巴,将猪掀翻在地。借着院子里两棵树搭起肉架子,院子里已摆好结实的方桌,灶台上热气腾腾烧了一大锅开水,用来烫猪刮猪毛。大人们忙忙活活,孩子们在一旁看热闹、做游戏,等到玩累了,就循着香味去灶间要东西吃,大人责怪着“馋狗不离锅沿”,把榨出来的藕盒、带鱼让孩子们先吃,等忙活一天的邻居们坐下喝酒吃饭时,孩子们早吃饱出去玩了。


年三十晚上守岁,那时没有电视和手机,每家孩子都多,早早吃完饭,胡同里顿时人仰马翻,那时的游戏有一个记得比较清楚,“鸡雉翎,扛大刀,我的人马随你挑“:对方喊出一个名字,被喊到名字的人就去冲对方的人墙,冲开了就带一个人回来,作为战利品,冲不开就被对方留下,如此循环,没完没了,满身臭汗,乐此不疲。大年初一起个大早,院子里雪地上满是碎碎的鞭炮屑,大门檐上挂着冰溜子,狗在雪地里撒欢。棉袄外面罩上新买的褂子,踩着咯吱咯吱的雪跟着大人挨家挨户去拜年。进门学着大人的样子磕头作揖,家家都备着糖、瓜子、鞭炮给小孩子,转一圈回来,口袋里早装不下了。

一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人到中年,小时候的记忆反而更清晰,回味从前的年味,珍惜余生里的每一个年,要把每一个年过得象小时候一样,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5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