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13项!安徽省垃圾分类“任务书”下达

13项!安徽省垃圾分类“任务书”下达

10月25日,记者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出台的《安徽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4个方面,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




1、推广使用清洁产品、用品:积极推进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

2、倡导绿色生活、办公:在餐饮服务行业鼓励节约文明用餐,减少餐厨废弃物产生量;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有效减少家庭厨余垃圾产生量。

3、加强快递包装类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应提供多种规格封装袋、可循环使用包装袋等绿色包装选项,并运用计价优惠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减少电商邮件快件二次包装;加强外卖管理,减少并逐步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推进环保纸袋替代塑料包装袋,减轻环境压力。

4、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居民居住区以及党政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菜场、集贸市场、商业综合体、车站等一般实行四分法,广场、公园、城市干道、体育场馆等公共区域可根据垃圾产生实际情况实行除厨余垃圾(湿垃圾)之外的三分法。

5、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容器及投放点:因地制宜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

6、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设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积极建立垃圾分类积分等奖励制度,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

7、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站点:优化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站点布局,改造城区内的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等,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8、优化配备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门的分类运输车辆,规范车辆分类运输标识,做到运输车辆密封性好、分类标识明显、节能环保。探索采用“桶装车载”的收运方式,直接将分类后的垃圾运至相对应的处理末端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9、强化垃圾分类收运管理:可回收物运输至资源化回收中心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由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至有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规范安全处置,厨余垃圾24小时内及时清运并密闭运输至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其他垃圾直接运输至垃圾焚烧厂或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10、加快推进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将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进行资源化处理。健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促进机制,鼓励企业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快递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

11、加强有害垃圾规范处置:统筹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不断提升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实现危险废物就近利用处置,确保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和资源利用。

12、强化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2021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市要建成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投入运行之前,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采取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站模式就地处置居民区和单位厨余垃圾。

13、持续提高不可回收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60%以上。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加强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处置设施建设。

现状

全省已有669个小区、36万户居民、1676家公共机构、1180所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还有一批餐饮单位、超市、专业市场等积极参与。合肥、铜陵市借鉴上海、厦门市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开展“桶边值守”和定时定点收集工作,着力提升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

目标

2019年底前,各设区的市编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到2020年,合肥市、铜陵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设区的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每个区至少有一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到2022年,各设区的市至少有一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5年,所有设区的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文/图:何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6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