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再见2020,愿你有放下的豁达

再见2020,愿你有放下的豁达

  • 原创丨版权:书报文摘
  •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呦~

文丨周核桃-书报文摘签约作者-


2020年只剩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年初时许下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每一年细数诸多得到的和得不到的,好像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得不到的却总是挂在心头,提醒自己:又是如此平凡的一年。

但朋友们,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不是只有“得到”才叫做收获,有些“放下”比“得到”更有意义,也更值得去回味和总结。

放下徒劳无益的“欲念”

《36岁,人生半熟》作者宽宽卖掉北京的房子,举家搬迁到大理。

在跟房产中介聊天中无意得知:在等待买家贷款的九个月里,同样的户型,竟然比她的房子多卖了200万。

顿时她捶胸顿足,着了魔一样一遍遍换算着,有了这200万,她就可以轻松给孩子存一笔绰绰有余的教育金,可以在大理再买套房做民宿,可以捐一所希望小学……

与亲朋好友的聚会,她总是会把这个话题挂在嘴边,每每提起,遗憾万分。

后来她刻意去观察身边面对外界的大风大浪还能心如止水的人们:一种是水果摊打烊后,用手机放着音乐一脸旁若无人的独自跳广场舞的老板娘;另一种是靠手艺吃饭,每天专注地只有手头这一桩事的手艺人。

她跟这些专注于技艺的人们说起卖房子的遭遇,他们清一色的不痛不痒:“就算财务自由了,每天过得又有什么不一样?”

想想也是,人生大多数东西,没得到时以为得到了该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

何况这200万从来不曾属于过她,不曾拥有过,又何谈失去?

或许我们大多数,还在靠着贷款、“啃老”来将就度日,这样的与200万失之交臂的机会,我们都不曾有过。

但相同的是,那些从来不曾真正属于过自己的身外之物,比如那些“当年勇”的往事、那些外在的荣誉、头衔、光环……沉浸其中也曾令人深夜难眠、辗转反侧。

放下作茧自缚的“执迷”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人生需要一些不知所起的执念,填补内心的空洞,在最黑暗最不安的时刻,让我们拥有不服输、不认命的执着。

但有的人带着执念心向往之、安稳于世,有的人带着执念作茧自缚、如鲠在喉。

记得一位情感作家说过,在她见过的所有情感难题中,最棘手的是沉迷在痛苦中而不自知的人。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女子,每次哭着找人倾诉,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看的出她是非常的痛苦,我们也很心疼,一遍又一遍的听她讲过去的回忆,控诉对方的绝情,看她每天茶不思饭不想的作践自己。

朋友们都拿出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她:“要断联、要自爱、要转移注意力”,“接受真相、认清事实、会有更好的”。

然后没过两天,她又顶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出现在你面前:“我今天跟他联系了,他怎么能够这样?”

作家素黑说过:“痛苦,是一场自制的游戏。”

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的痛苦已经远远超出失恋的范畴,而是来源于对自己一味地纵容。

在潜意识层面,她非常享受这种毫无意义的自哀自怜,将自我救赎的心门紧闭,谁又能真的帮的了她。

留三分执念长清醒,靠七分无为了浑生。

执念于心,三分即可,不宜过多。那些万劫不复、万丈深渊般的执念,早一天放下,早一天解脱。

放下用力过猛的“盲从”

曾经看过北大博士余点给一位读者的回信,题目叫做《干嘛人人都要成为工作狂》。

读者在信中提到,自己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业绩完成的不错,但是很难像身边的工作狂朋友那样,每天醒着就全部投身工作。

她不禁疑惑,是否应该逼自己和她们一样能吃苦?

余点回复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想追求的是辛苦的过程,而非结果?”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吃苦教育”根深蒂固,给“吃苦”本身赋予了太多光环,营造出一种“吃苦=成功”的氛围,于是就有了很多用力过猛、“苦行僧”似的努力。

仿佛唯有不让自己停下来,才能心安一些。

而事实却相反:有些焦虑恰恰是毫无价值的“熬夜”“加班”制造出来的。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书中也有写道:“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让那些爱吃苦的人去吃苦。

我们要做的,是无论在多么繁忙的生活节奏下,都能够保持一份轻松感,无论在多么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依然对生活保持热情!

做个俗人,三分执念,七分放下

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在微博上写道:“开心点朋友,人间不值得。”

长期以来,因为这句话李诞都被错误定性成“丧”的代言人。

其实这句话恰恰没有半点“丧”的意思,李诞本人也已经解释的很清楚。

“人间不值得的意思是说,你做了该做的事情之后,就不要执着,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就健康地活着。”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2020年的末尾,再坚持一下去完成那些该做的事,对那些无能为力的失去、作茧自缚的执迷、用力过猛的盲从也能拥有“放下”的豁达。

作者简介:周核桃,书报文摘签约作者,一枚“抗摔打、耐咀嚼、有营养”的核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9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