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城市的逼仄角落里,被“遗忘”的手艺人,32年只为做好一件事...

城市的逼仄角落里,被“遗忘”的手艺人,32年只为做好一件事...

桂林的街巷阡陌,可以讲的太多。

纵横交错的巷道、逼仄小径,

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关于生活的、食物的故事。

而今天,我们不谈美食,谈一谈人,「匠人」。


李宗盛在他知名的广告片《致匠人》里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自从有了「匠人」这个词,在各种场合被滥用、被夸大就从未停止。其实,在我看来,匠人,并不是一个用来形容「高大上」的名词。“择一事,终一生”,耐得住寂寞、用经年累月的时光,去打磨、去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些生活中的普通人,皆是匠人。


那么,这一次,我们就从坚守匠人精神的「手艺人」说起。


这个营生,再普通不过,普通到你从他们身边路过也常常忽略他们的存在,而一旦当你丢失钥匙、进不了家门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你回家的“救命稻草”。

这个营生,就是「开锁匠」

年近50岁的蒋师傅,开锁匠一做就是32年。


1

城市的逼仄角落里,

湖南蒋师傅支了23年的锁匠摊。


和许多开锁匠一样,蒋师傅的小摊,就支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它们紧靠着生活气息浓郁的住宅区,尤其与老住宅小区脾性相投,因为在这里,会有更多的活儿可以接。


○ 5㎡的简陋小摊 ○


早上9点,在西城步行街上的一个横生小巷子里,我们找到了已经开始忙碌的蒋师傅。

蒋师傅的锁匠摊在这个地方已经“营业”了23年。

小摊具有传统锁匠摊的普遍特点:简陋的“门面”,5、6㎡的大小;老旧、凌乱堆放的开锁工具,一个挡雨棚和几样上了年纪的木柜板凳...


这个仿佛旧物回收站点的地方,用显眼的红色“招牌”和挂起的一串串钥匙,提醒着打这路过的人:如果你进不了家门,这里可以帮你回家。


○ “17岁学手艺,做了30多年咯” ○


蒋师傅今年49岁,湖南邵阳人,有着手艺人一贯的憨厚和内敛。

“蒋师傅,您做这行多久了呀?”

“我呀,30多年咯,17岁初中毕业就和村里师傅学手艺了。我是湖南农村的,80年代我们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是要学一门手艺的,养家糊口。”


“那个时候,我们村和周边的村子,很多锁匠,40%都是做这个的,学这个手艺不要本钱,在村里找个师傅跟着学就好了。学好出师以后,就一直做这个了。”

一门手艺,就是老一辈人一辈子的活法。


“师傅,您是湖南人,怎么来桂林做活呢?”

“我老婆的亲戚在这边,96年我们就过来了,23年咯。之前我也是到处跑的,云南、贵州、广东都去过。我们开锁的,都是村里人带出来的,和你说,全国都有我们湖南开锁匠咧!桂林很多开锁匠,也是我老乡。”


当我们问起蒋师傅,开锁难学吗?蒋师傅告诉我们,配钥匙不难,一两个月就能学会,而开锁,师傅只能领进门,自己不专研个一两年是出不了师的。

“手艺这个东西,就是要慢慢熬的,要沉下心,技术都是靠经验累积下来的。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买电子锁,不包安装的,找我们给安,这些新的东西,我们也要一直学的。”

我们所看到的轻而易举,不过是手艺人们日复一日打磨技艺「熟能生巧」罢了。


开锁,并不是一门容易受伤的手艺。但是手掌宽厚粗糙,是大部分手艺人的职业「勋章」。

对于开锁匠来说,营生的技艺都拿捏在一双手中,经年累月,手里的老茧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17岁的少年,也终于熬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师傅。


○ “您有遇到过小偷骗开锁吗?” ○


“蒋师傅,什么锁您都能打开吗?”

基本上95%的锁,都是能够打开的。有的锁好开,像是80年代的老房子,用二级锁、B级锁的不安全,一般开锁师傅一两分钟就能打开了,但是有些日本锁打不开,没有工具。”


“问您一个问题,您遇到过小偷骗开锁吗?”

“我没有遇到过,不过我老乡遇到过!有一次去帮开门面,还没开主人来了,小偷见着就跑啦!”

“做我们开锁的,也需要非常谨慎的。来找我的都是附近住的、开店的老客人。一般去开锁,开完锁之后,我都要让客人进屋找到钥匙,在我面前再开一遍,确认一下,不管什么事情,多问两句嘴,长个心眼,是小偷都能看出来!


在我们和蒋师傅聊天的间隙,蒋师傅已经配好了几把钥匙,并且中途还接到了一个上门开锁的生意。


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7点,是蒋师傅的固定「上班时间」。但是对于急需回家的人来说,哪怕是凌晨1点钟,通过一个电话,依然可以把蒋师傅召唤到城市里的各个角落,解决他们回不了家的“燃眉之急”。

“开锁师傅是24小时上班的。”


○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个呀” ○


当我们问及蒋师傅有没有收一两个徒弟的时候,蒋师傅说:“现在年轻人哪还学这个?”

“7、80年代,年轻人都学门手艺,到了90年代,都去广东打工咯,开锁的大多是老师傅了,现在学这个的越来越少了...”


2.

蒋师傅的「副业」,

缝缝补补的“全能手艺人”。


一双鞋、一把伞的寿命能够持续多久?在物质条件越加丰腴的快消品时代,已经不是年轻一代会关心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买买买,替代了「缝缝补补」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却是老一辈人对待旧物的态度。虽然修补旧物的行当已经没落,但是手艺人依然存在,而开锁匠蒋师傅的“副业”,就是和这些即将报废的旧物打交道。

鞋子、雨伞、坏掉的拉链、行李箱、高压锅...蒋师傅都能修上一修。


“蒋师傅,这些修补的手艺是您自学的吗?”

“是呀,这些就没有师傅教了,都是自己弄的,久了就都会修一些了。”嘴上说着话,蒋师傅手上的活儿也没停下,熟练的动作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似乎已经变成一种独特的肌肉记忆。


我们原以为一天下来蒋师傅开锁的活儿会比较多。没想到,来找蒋师傅修鞋的却抢了“主业”的风头,一个早上就有5、6位。


有就住在边上的街坊邻里,“蒋师傅,你看我鞋子这边脱了,帮我修一修。”


也有匆匆路过的上班族,“师傅,我这鞋子开胶了,先帮我粘一粘,赶着去上班。”


70岁的彭奶奶也经常来这儿修东西。

“蒋师傅不在呀?”

“蒋师傅开锁去了,要待会儿才回来!”

“那我鞋放这儿,要是回来你和蒋师傅说一声,我就住那楼上(往边上的老房子指了指),说是彭阿姨,他知道的!”


这让我想起zui开始问蒋师傅的问题:现在修鞋的人不多了吧。

现在少了,但是还是有人来修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修咯,还有的就是比较贵的鞋子,舍不得丢。你们年轻人呀,都买新的啦!”


雨伞、行李箱、高压锅盖,送到蒋师傅手上修理的东西五花八门。街坊邻里家里有什么坏了的东西,丢之前总会想到蒋师傅这里来试一试。而多数都能在蒋师傅的手里重新“活过来”。

“修好了?蒋师傅蛮厉害啵,什么都会修一点呀!”听到赞美的蒋师傅没接话,笑出了两个酒窝。


3.

“蒋师傅人很好的,

东西修得又好又便宜!”


手艺人养家糊口除了靠着手上的技艺,「熬码头」——把「来开锁修东西的老板」“熬成”彼此信任的邻居,也是支撑小摊开下去的关键。

“做这个,都是要熬码头的,没个两三年不行,来我这的都是熟人带熟人。”

依存着身后的老小区,有了街坊邻里“照顾生意”,蒋师傅在这里才能一呆就是23年。


“你们是来采访蒋师傅的?我和你们说,全桂林市收费zui便宜的就是蒋师傅了!修得又好又便宜”

“蒋师傅人很好,态度也好!”

“他人很好的!有时候东西坏了就拿来问问他,都不收钱。”


“蒋师傅,和您要两个螺丝呀。”

“蒋师傅,您这有没有那种(比划)扳手?”

...

蒋师傅小小的锁匠摊,仿佛就是街坊邻里的“万能百宝箱”,家里缺点零件工具,到蒋师傅这里总能借到称手的。


提及蒋师傅,老邻居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他人很好的

手艺人的「艺」除了技艺,还有德艺,不但握在手里,也长在心里。

突然又想起蒋师傅的那句话:“做这个,都是要熬码头的...。

而这个“熬”,熬的是手艺,更是情感的羁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7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