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年 的 味 儿

年 的 味 儿



时间以自己的一贯步伐向前走,不紧不慢。走过端午、中秋,来到年关。

“年关”一词在青少年儿童口里基本听不到。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只知道要吃饭,要穿衣,盼望快快长大,像成年人一样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真正等到长大,成家,生儿育女了,才知道油盐柴米贵,生活不容易,成年人的日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不经意间,“年关”一词才从口里吐出来。

说“年关”最多的,是上了年纪、生活窘迫的人。好多事情没有做完,好多愿望没有实现,对生活交不出满意的答卷,交卷的时间——年就到了。这样的年,在他们心里口里,都不是年,是关。“年关”自然而然就烙印在他们心里。经常听到他们说:“有人要的话,我宁愿把年给卖了。万一不给钱,相送也行,只要有人要。”显然,他们不喜欢年。年,对他们来说,象征着压力、操劳、负担。

近几年,时常听到与我年龄相近的人说:“现在过年没味道,年没有年味。小时候的年,年味浓。过年的快乐,无与伦比。”乍一听,我对他们的话有同感。

小时候过年,吃平时很难吃到的鸡鸭鱼肉、瓜子花生糯米糕等美食,穿崭新的衣服,用压岁钱买气球、鞭炮、玩具枪,和伙伴们尽情地玩耍,放鞭炮,捉迷藏、打枪仗,犯点大人口中的小法,也不会挨骂,更不会挨打。

距离过年两三个月,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会陆陆续续做板鸭,灌香肠,晒腊肉,买油买米买柴,蒸酒。腊月二十四小年,家家户户放鞭炮,点蜡烛线香,装斋饭敬祖先。这天的生活也比往日好,至少可以吃上肉。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围绕“年”,忙得更欢,熬冻米糕、芝麻糕、姜糖,半夜起来“咚、咚、咚”地打米,有钱人家用茶油,一般人家用猪油煎米柱仔、豆角酥,有情趣、浪漫的人家还煎几条米粉做成的鱼儿,表示年年有余,增添乐趣和喜庆。做这些事情要抢时间、赶火候,常常是左邻右舍、七叔八婶聚在一起忙活,既紧张又热闹。

这样的时候也有忌讳,糖熬糕点不能说“散”,油煎东西不能说“吃油”。否则,大人会笑骂着把你赶出去,你只得逃兵似的往外跑,凑不上里面那份热闹。在寒冷的时节,身体暖和心里温暖,年味在这样的气氛中凝聚,越聚越浓,越聚越浓……

大年三十除夕团年,大人贴春联,杀鸡杀鸭杀肥猪,小孩用鸡毛明钱做毽子,用鸭肠吹气球,夜里一家人围着火盆说过去、谈未来,守岁,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正月初一一大早,各家各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人们走门串户的拜年声连续不断。白天拜年,晚上看龙灯,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烧龙灯,顽皮、喜欢恶作剧的人晚上偷别人菜园里的青菜炒着吃。有的人怕偷,提前给菜淋粪尿。偷菜的人失望、扫兴,就会把其园墙推倒泄愤。

第二天正月十六送神日,就会听到泼辣的女人骂那些偷菜、推墙的人。听到骂声,人们不会责备肇事者,却会掩嘴而笑。因为肇事者的行为应了那天的习俗——“踩青”。当然,也不会责备骂人者。根据习俗,正月十五吃了元宵踩过青,年就算过完了。过年不骂人的忌讳、约束也就没有了。

正月十六开始,读书的上学校,种田的下田,单位里的上班,大家落下心工作、学习。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过年拜年也一样。由于各种原因,元宵后,甚至二三月,乃至四五月,还有人拜年。正如人们说的:“六月拜年还是上半年,不迟不迟。”

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年,年味真是很浓。那时候过年,真是很快乐。问题是,现在过年没味道,年没有年味,是真的吗?细细想之后,我觉得未必。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原来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吃、穿、用方面的东西,现在平时都能够充分享受。现在过年的生活和平时基本没有差别,故而人们对年的期望普遍没有以前强烈。这是事实。

但是,当你在大街上,看到大包小包购买年料的拥挤的人群,在乡村道上,看到千里迢迢开着小车,或背着行囊徒步回家过年的打工仔、大学生,在各家各户,看到人们忙着搞卫生、写春联、贴春联的时候,你一定会说:“与以前比,年味依然浓烈。我要好好过年,品味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8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