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闲话中秋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闲话中秋节

#中秋话团圆#

一场秋雨过后,天气陡然凉了下来,往日喧嚣的秋蝉杳无了消息。入夜后凉风习习,恼人的蚊子似已绝迹,却平添了一段婉约的虫唱。中秋节前后,本是一段适宜高卧的惬意时光,我却常常难以安眠。睡不着觉,自然就会胡思乱想,中秋的往事如过电影一般点点滴滴闪现出来。

在民间,中秋节是个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节日里,亲朋之间是要相互走动一下的,礼物的主角自然是月饼。在过去,大家都穷得平均,走亲访友不外乎提两斤月饼,为的就是表达个心情。来的是心意,迎的自欢喜。好在饭菜都是现成的,米、面、青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小鸡是自家养的,现吃现做,十分新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其乐融融。实在拿不出下酒菜,切块月饼也就有了。

那时的月饼远没有现在的时髦和天价,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又大又圆,里面放了冰糖、果仁、青红丝等,十分香甜。还有,它比较耐储藏。像月饼这样“奢侈”的点心,人们是舍不得一下子吃完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生活习惯是国人在苦难的生活中世代世代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不信翻开中国的历史看看吧,五千年的文明史,人们能吃饱饭的日子屈指可数。“吃”,实在是中国人的“心腹大患”。在经济困难时期,平常人家的最高的追求就是“顿顿不断窝窝头”,好吃歹吃倒在其次。后来国家搞了改革开放,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跟现在的日子是没法比的。

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月饼,据说起源于祭拜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品尝月饼与中秋赏月,作为家人团圆和生活美满的象征。赏月,最初是由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才扩散到民间的。唐、宋之际,中秋赏月的风俗十分盛行,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颇具小资情调,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感叹人生际遇,吟咏羁旅愁思,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中秋节图得就是家人团圆,乐享天伦,其它的倒也罢了。

中秋之夜,月朗风清,桂花开得正热闹,香飘满院。一家人围坐在尊者身旁,承欢膝下,此时的父母最为幸福和满足。是的,对于劳作之人来说,活着就是王道,他们活得更为质朴和直接,没有工夫胡思乱想和患得患失。因此,幸福感也较高,多打了三五斗,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都值得高兴和回味。

中秋节还是个丰收的节(“禾榖成熟曰秋”《说文》)。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中间一个月的中间一天,此时农作物和各种瓜果陆续成熟,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把八月十五日定作了节日(一说中秋节源起上古帝王的祭月活动。《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其实,两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古代帝王祭祀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据考,中秋节始于唐,而盛行于宋,至明清时,已与“年”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

伴随中秋节而来的是秋收。在中原地区,中秋节前后正是收割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的时候,这些农活虽然也累人,但比起午收却轻松了许多,更少了份燥热。在收割庄稼的时候,运气好的话,还会摘到野生的香甜可口的“香泡”(学名“灯笼果”,一年生草本植物)和“黑豆”(学名“龙葵”,一年生草本植物),那可真是意外的收获。

让少年们倍感兴奋的还有“摸秋”(月夜里偷摘他人田园的瓜果)。俗话说:“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十五前后,一轮满月挂在东方,月亮皎洁的让人心痒,少年邀约一块儿去“摸秋”,不管是否推倒了篱笆,踩塌了田垄,兴奋刺激的滋味远比瓜果的味道要好。

现在,中秋节又到了。在农耕文明衰落的今天,人们不再固守家园,纷纷走出家门去远方讨起了生活,一个家庭的成员一年到头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这个本该团团圆圆的节日,恐怕也只好“天涯共此时”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几回回想见山川故里和爹娘儿女?中秋节的灯火和月光,又掩藏了谁的心扉,染白了谁的须眉?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8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