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发朋友圈了呢?

是我们已经没有了倾诉的冲动?

还是我们已经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知乎上有句话形容得贴切,“不发憋屈,发了矫情。”

是啊,我们仍然有渴望倾诉、希望被理解的愿望,但我们却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

我想,有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发,而是觉得心累了吧,发了,也没人能懂,所以宁可报喜不报忧,甚至什么也不说。

很多事,一个人明白就好,不用说给所有人听。

把它放在心里,交给时间,总有一天,你会释然。

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坚强,就这样慢慢成长。

只是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对自己满怀信心,别气馁,别失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记得有个姑娘终于攒了钱咬咬牙买下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包,把包包带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姑娘就是想拍个照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悦。

一句“终于等到你”刚编辑完,姑娘怕人家说她奢侈炫富,于是把输入的内容小心翼翼改成了“吃了好久的土,终于买到了心爱的包包”,可是又怕别人对她说三道四,吃土也要买一份虚荣心。

遂又把包包的牌子打了码,结果想了想,担心人家说她打肿脸充胖子学白富美,谁知道是不是买了个假货。

思来想去,姑娘干脆把所有编辑好的内容都删除,选择退出了朋友圈。

你的喜悦可能会刺激着别人的悲痛,你的伤心可能会淹没于别人的欢乐之中。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变得沉默,可能因为他们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了心里。

朋友圈是一个大型的表演现场,表演的好,获赞无数,表演的不好,面临着被拉黑的危险。

真正能做到无所顾忌的人又有多少?

生活就是自己的,与其字字斟酌、费心修图,不如想笑就笑,乐得潇洒,生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欣赏,而是让自己舒服。

你眼看着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能联系的人却没有变多,他们没有必要知道你的情绪,那些让你觉得美好的、让你觉得悲伤愤怒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其实无关痛痒。

唯有零星的点赞还在维持着朋友圈表面的友谊,于是更多的人选择把自己裹挟起来,变得不爱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了。

从前想着发朋友圈是能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的状态,后来才发现,真正在乎你的人,你不用发朋友圈,他们也会知道你在干嘛;

而那些压根不关心你的人,即使你每天刷屏,实时直播生活,他们都会选择无视。

村上春树说:“人生而孤独所以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

正因为我们生而孤独,所以我们总是有着倾诉和交流的冲动。

然而,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人越长大,越是喜欢把情绪藏起来。

以前,每个人都是话唠。

遇到屁大点事,都要发发朋友圈。

现在,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学着藏着不说。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越长大,就越是不想说话。

编辑了一大段话,配好了图,但按发送键时,又犹豫退出了。

半夜发了条朋友圈,不到十分钟又觉得太矫情,于是赶紧删了。

明明心里憋了好多话想说,但点开朋友圈,又不知道该说啥。

人越长大,越学会隐藏与忍耐,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任何困扰都能够自我消化,不再需要那些所谓的喧嚣与表达。

人长大的过程,始终是一个不断剔除内心脆弱、敏感、自私等弱点的经历,逐渐变得什么事都能理解与接受。

有时候会觉得,从前那个喜欢到处发朋友圈的自己,除了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干嘛以外,更多的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只有通过那一个个点赞与评论,才能感受到周边人的关心,才能找到部分安全与归属感。

然而,人随着年龄的长大,这种从社交媒体上获得的安全感需求,便会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朋友圈只是一个情感宣泄口,它并非生活的全部。

少发动态,也绝非生活不够精彩;不愿意发,也只是觉得生活是自己的,认真过好每一天就够了。

朋友圈,你发或不发,多发或少发,那都是你的自由。

朋友圈里的状态,发得开开心心就好;朋友圈外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就好。

越来越少发朋友圈的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呢?

最后,分享两句我特别喜欢的话:

长大这么辛苦,如果不趁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实在太划不来了。

真正的光耀之道,并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而是忠于自我,做自己人生的焦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6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