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道德经:以“道心”去认知圈层,顺应属于自己的世界

道德经:以“道心”去认知圈层,顺应属于自己的世界

道德经:以“道心”去认知圈层,接受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一种理念,都是“用努力改变人生”,也有许多所谓的成功学家都在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糟糕的生活”,“如何让自己更上一个阶段”。

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理念的灌输,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都认为:主观的努力就能轻易一些事情。

但是当自己真正面临生活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我们曾以为的那些关于生活的理念,原来并不适用于生活。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一切,每个人自身都带着一个“圈层”,在你“圈层”之外的生活,很难轻易的去得到,即便是撒下许多泪水和汗水,最终也无济于事。

人生就是:自己的点滴努力,只能改善生活的片面,却改变不了生活的“圈层”。

比如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身,他的起点就拥有了很多人一生无法企及的终点,从生下来的那一刻,他就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拥有别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梦想。

而对于很多出身平凡和资质平庸的人来说,需要从小就特别努力的学习,上学的时候也要争取做兼职赚奖学金,再后来又要努力的去找一个好工作,努力的打工赚生活费,当步入成年或者结婚之后,需要面对自己的房租,房贷,车贷,孩子等等诸多的压力。

不敢生活,不敢生病,甚至很多年都没有旅游的体验,对于我们来说,穷尽一生只是勉强的在活着。

所以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公平,努力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改善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局面。

努力的意义只是在自己的相应范围之内去争取想要的东西,让自己本来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但是你永远拥有不了那些“圈层”之外的回报。

所以,一个人如果主观的认为,点滴努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一定会有一种悲剧的失落。

其实我们应该去学会接受,朱熹提出一个论点,叫做:存天理,去人欲。

所谓的“天理”,就是生活中那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所谓的“人欲”就是不该拥有的妄想。

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很多人想改变的人生只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妄想,而“去人欲”就是抛开这一切的妄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不妄求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

《道德经》有这样一段话: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道满足而不去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去奋斗的人才是有志气的。

这里所提出的“知足者富”不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知足常乐”,而是更深层的一种含义。

“富”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并且抛开一定程度上的私心杂念,当你不去过分追逐那一些能力之外的东西时,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得失,便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富”。

所以抛开那些有关于努力的思维方式,明白自身圈层之外,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什么,而能够顺应自然不去妄为,接受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妄想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获得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平凡人应该明白的事情。

这并非是一种消极,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恰好是一种积极。

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用一种不同的思维去认知自己的人生时,才能更好的去面对自己的世界。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平衡之后,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往往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欣喜。

因为万事由心起,“心平”才能成就更多的事物,不但能容纳所谓的外物得失,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能以自己的平和心态,收获更多的事物。

所以,这是一种顺应人生之后的得到,而不是让自己糟糕的先妄求生活,最后迎来失落的结局。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6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