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教会我们,如何在清贫日子里学会苦中作乐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教会我们,如何在清贫日子里学会苦中作乐

1

  • 梁文道:这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
  • 陈村: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
  • 刘亮程: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
  • 王安忆: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以上这些大咖评价的文字,都是出自作家李娟之手。

我相信读过李娟的散文的人,很难不喜欢她和她的文字,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赤诚之心,她乐观,豁达,文字充满幽默气息。

读她的散文,有时会忍不住嘴角轻轻上扬,扬出微笑的弧度;有时又会咧开嘴大笑,这样才过瘾。

通过她的笔墨,可以发觉原来生活是那么的有趣,哪怕是在很艰苦的环境里。

这是我读完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之后的感受,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喜欢上了李娟。喜欢她的赤诚,喜欢她的热情,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

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跟随母亲在阿勒泰生活的日子,那段时间他们随着牧民转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她们开小卖部卖生活用品,也做过裁缝。

漂泊意味着四海为家,走到哪里,哪里适合做生意就在那里停下,这样的日子无疑是充满了各种困难的,但她从未抱怨,也并未喟叹命运的不公,而是坚强乐观的生活。

2

李娟的散文,写的都是生活,她喜欢从自己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她写妈妈,写阿勒泰的人,写那里的孩子们,写短暂的恋爱,写小动物,写她们居住的房子,写她们的生活。

每每阅读她的文章,总是会情不自禁的笑,因为她写得特别有趣。比如:

  • 她写妈妈的急性子——“我妈是个急性子,比如种菜吧,埋下种子后,隔三岔五就跑去重新刨开,看看发芽了没有,芽发了多长,扎根了没有,根扎了多深。”
  • 她写孩子们——“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喜欢钓鱼,而且钓鱼都特别梨花。出去不到半天,就一个个排着队回来,每人拎着一串鱼,高价卖给我们。”
  • 她写外婆:一听说我们要出去玩,就不声不响一个人悄悄地换了衣服和鞋子,戴上草帽,拄上拐棍,早早的站到路口等我们了。

原本很艰辛的日子,因为这些身边人的有趣,所以日子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的,至少过后回忆起来还会觉得日子并没有那么难,还蛮怀念的。

我想这主要得益于她的妈妈,妈妈在李娟面前从未抱怨过生活的一句不是,不管多难,都一点点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

日子再苦,她们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没想过自暴自弃,而是咬着牙扎根,努力的活着。日子很苦,但是她们不怕吃苦。


3

她们身上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是这些让她们最终熬过了生活的难,给了她们更多的力量。

我记忆很深刻的是她和妈妈一起外出游玩的文字,妈妈特别喜欢去外面玩,因为每天守着小卖部,来买东西的人也不是很多,总归是有些枯燥的。

她们便商量着轮流守店,轮流出去玩。

她们去玩,不像我们在城市,可以逛街,看电影,喝下午茶,她们住的地方都是在荒野处,那里除了深山就是荒野,所以她们能去的也就只有深山了。

虽然去的是深山,但是她们都很开心,只要能够离开小卖部那一方小天地,外面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她们去看树,看花,看流水,有时候还进山里采摘蘑菇,去河边钓鱼。

枯燥的日子因为这些活动多了很多趣味性,也就不那么单调了,日子忽然就变得可爱起来。

还有一篇是讲妈妈对她们家的倒腾,她们在一个废弃的村庄里找到两间没有人住的破土坯房,虽然只是住一个冬天,等到春天来了就走,但她们依然把这当作是自己的家,宝贝得不得了,满心欢喜的“装修”。

因为房间光纤不好,妈妈就自己动手开窗,先在这面墙开了窗,发现不好,又封上,换一面墙继续开,一直折腾到满意。

因为没有烟囱,她就去想办法打烟囱,又是一番倒腾。

在废弃的屋子里,她们把它弄得十分温馨,拄着也很舒服

看她们生活,就会觉得原来苦日子也可以过得那么甘甜。也许正是因为生活条件差,所以她们格外的珍惜生活。

她们懂得如何苦中作乐,如何给点亮暗淡的生活。

李娟对文字的敬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让我们明白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活法,就算生活部富足,依然可以开心的过日子。

“苦中作乐”是李娟教会我们的生活哲学。


作者:花未眠,热爱阅读,写作和画画,坚持自律,专注分享成长感悟和干货。欢迎关注我,我和你一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16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