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存款回归传统!互联网存款一夜消失,对存款人有何影响?

存款回归传统!互联网存款一夜消失,对存款人有何影响?

因为允许金融科技的“创新”,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类似科技公司的强大,但创新最终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当“创新”与初心渐行渐远,且逐渐沦为成为资本收割的工具的时候,创新的急刹车就需要踩一踩了。

全部下架!互联网存款一夜之间消失。

监管部门踩一踩,带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六大国有银行同时发布公告,从2021年起全面取消“靠档计息”产品。

多家头部平台连夜紧急下线曾经红火一时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蚂蚁集团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陆金所、360你财富等10家平台已下线存款产品。

浙江更是先行一步,率先规定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

互联网存款的好处就是银行吸收了存款,储户获得了高收益,常人理解就是双赢。但是互联网存款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已经清零的P2P,吸收存款的平台与银行有合作,储户的资金进入互联网存款的时候,资金最终流向了银行,支付宝、理财通等作为第三方平台,靠收取佣金过日子,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

从爆火到下架,互联网存款仅用了2年,而互联网存款爆火的背后是中小银行对存款的渴求,以至于不惜高息揽储,然而互联网存款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也带来了“无照驾驶”等合规问题。互联网存款,相当于银行把网点的临柜业务外包给了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开银行网点,它干的是银行,但是它没有银行牌照。另外,中小银行是区域性的银行,可以在指定区域里可以经营,但跨区域是不行的,除非是批准的,所以说它已经超越了其经营范围的区域限制来进行网上揽储,也是不合规的。

互联网存款与普通银行存款的区别。

我们普通人的存款大都是去银行营业厅和ATM机上交存的,或者通过银行正规的APP操作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普通银行存款,与网点、地域性和密度强相关,谁也不会把自己的资金没事跑到外地的银行去存取。

但是现在突然来了互联网存款,这些银行可能连名字你也没有听说过,而是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存取,当然,吸引你眼球的最重要的还是它的高利率(一般都超过4%),利率高,又是银行,安全性没得说,搁谁碰见,都会心动,也看不出有什么风险,所以,可能就买上了。

实际上,互联网平台合作的银行大部分是城商行、农商行及刚成立的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知名度较弱、客户体量较小,即使是当地人,看见这么个小银行,估计也不愿意把钱存进去。因为揽储压力大,这些中小银行就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利用高息吸收互联网存款和异地资金。

从去年起,以吉林亿联银行、山东蓝海银行、福建华通银行为代表的一批中小银行,大举进军互联网存款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其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其中,异地存款占绝大部分。

据银行财报披露,2019年,吉林亿联银行的存款余额从86.56亿元增至250.58亿元,山东蓝海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08.85亿元增至225.43亿元,福建华通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4.36亿元上升到70.77亿元。

为什么会被紧急叫停?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包括互联网存款业务、靠档计息等在内的业务,一方面会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可能导致“高息揽储”等无序竞争行为;此外,还会加重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银行将成本转嫁到贷款环节,可能推高贷款利率,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想一想20年前的那次危机到底有多严重!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突然出现资不抵债,挤兑现象差点压垮了它们。当时两家银行的市值缩水95%以上,美国银行市值只有50亿美元不到,直到美国财务部和中国注入资金购买新股,才重新救活它们。而同期,大量违约上升的中小型银行纷纷倒闭,由于中小型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比高,而且缺乏融资能力,也得不到政府的扶助,一旦出现资不抵债和违约,只能选择破产关门。

2019年,包商银行被接管时,资产高达5231亿元,之前还荣获亚洲银行500强的前十名。但是到了2020年11月23日,银保监会正式让包商银行走破产流程,其资产总额只有4.465亿元,股东权益为-2055亿!资产其实都是“泡沫”,都变成了坏账。如果通过互联网存款的方式,包商银行就可以把这些不良贷款打包成利率高企的定期存款包,快速吸收存款,然后再通过公司的破产行为,将这些不良资产变成坏账。到那时,谁去给你“保险”还款?

我们看到的所谓”互联网存款“,为了争取用户,其利率都达到了4%以上,而且大都是5年期的利率。由于中小银行通过网络渠道发行,肯定还需要付出流量费用、支付第三方平台佣金等,另外考虑央行的准备金率,这就让这些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有可能超过6%年利率。但是高成本的揽储最终会转嫁到从这些银行贷款的个人或企业身上,如果在这期间,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市场利率下调,它的资金压力无法纾解,这样的风险谁又能承担得起呢?

存款回归传统,对普通存款人有何影响?谈几点粗浅看法:

第一点,存款人收益降低。

随着高收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的下降,储户又少了一个投资理财的渠道,当初就是因为互联网存款产品比银行的利息高,才投资互联网产品的,产品下架后,为了资金安全,可能就只能把钱存进银行了,这就意味着存款人收益的降低。

第二点,降低存款人风险。

前文已经说了,与平台合作的银行基本上都是中小银行,地域性强,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因为高利息就意味着高成本,但是放贷成本又不能随意定夺,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求生存,一个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摧毁这些中小银行。

对于储户来说,虽然互联网存款产品利息高,但是这个风险和收益是不匹配的。互联网存款相关数据显示,3年期的定期存款,比普通银行稍微高了0.4个点,5年期的话可能高了0.7个点,增加一个百分点不到,和你风险的增加,是不匹配的、不划算的。作为存款产品来讲,本身就是属于安全第一,就家庭资产配置而言也应该是安全摆在第一位。

另外,现在也允许银行倒闭,尤其是中小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本金和利息能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从存款保险条例来看的话,50万以内是有本息保障的,但利息要重新按正常利率算,50万以上的话是没有保障的。

第三点,利大于弊。

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想一想P2P就知道这些互联网产品今后可能的结果了。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当真的有馅饼掉下来的时候,或许紧接着就是一个“陷阱”。

任何一位有投资理智的人,在选择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时候,多少都会知道风险比大银行大很多,但是就是因为高收益而抱着侥幸心理“上车”,但是最终会发现,上车容易“下车”难!

所以,对于那些曾经购买过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投资人来说,下架这些产品也许真的是对他们的一种解脱。

最后寄语:

虽然没有了互联网存款产品,但却让存款回归了传统。从个体看,或许影响了短期收益,但是我们也要从全局考虑。存款回归传统,储户根据银行的信誉、稳健程度、服务好坏去选择,这才是对储户利益的最大保护。

如果你不是专业投资者,建议把你的资金分成几份,不要把资金放在一个篮子里,每个篮子最多50万,分别存放于不同的银行。如果你想投资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低风险领域,也要化整为零,多点开花,投资理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记住一定要大银行优先,不要找个没听说过的小银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9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