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电商排挤实体店致使多人失业遭众怒说明了啥?

电商排挤实体店致使多人失业遭众怒说明了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23)

电商排挤实体店,导致众多人员失业,引起大家愤怒。这种情况早在预料中。

今天春天,就有一些电商平台与企业合作,组团卖菜,他们的说法是帮助农民推销产品。当时我就预感到情况不好,因为你隔过了这么多中间环节,这么多从业人员,他们失业怎么办?果然,众多实体店关门,从业人员失业,以致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批评他们与菜贩子抢生意。

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让竞争对手实体店关门的不是电商,而是“丛林法则”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电商不会打败实体店!电商将加持实体店升级为新零售 >。

在文章中,笔者认为,只要商品供应商将商品的上网价与实体店售价(以实体店售价为准)定为一致就不会出现相互排挤的情况,而是朝着网上查询信息,实体店体验并交货,支付平台结算的方向发展。

这种做法可以理解。我们都知道,有许多生产厂商在给下一级经销商制定零售价时是与他们工厂零售价一致的。其目的是方便销售商销售产品。

真要处理好电商与实体店关系,其实并不难。

之所以出现电商排挤实体店这种情况,以致出现网上价低于实体店价格,是中国传统的低价竞争恶习造成的。其思维还在于遵循“丛林法则”的自由市场竞争思维。因为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都是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对手,电商只是企业作为增强自身竞争力,打垮竞争对手的工具和手段。某些企业在采用电商手段时是不会考虑中间商以及从业人员的利益。他们甚至希望这些中间商以及从业人员全部退出市场,由他们独霸某行业市场。

因此说,电商排挤实体店,错不在企业是否采用电子商务,而在于企业遵循了“丛林法则”的自由市场竞争规则。是“丛林法则"式的自由市场竞争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失业。电商只是一种“技术加持"的商业模式。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丛林法则”式的自由市场竞争模式究竟还适合不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是一味责怪电商。

二、消费者不光考虑怎样花钱,也应考虑怎样挣钱

“在实体店干活,在网上消费”。前几年,笔者曾撰文批评过这种现象。

有些青年人,你本身在实体店上班,实体店的生意清淡,收入锐减,而你却在网上购物,这样做虽然眼下节省了些开支,但却带了个很坏的头,这是风气问题。你想想,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都不到实体店购物消费,你去哪儿挣钱?

这可不只是电商排挤实体店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的观念问题

有人会说,上网购物“省钱",现在收入这样难,能省一分是一分。特别对于在实体店工作的“市场弱势群体"来说,你虽然省下了一分钱,但是你带坏了风气,影响更多的人都不到实体店购物与消费。你的企业因为受电商排挤,更是收入锐减,让你的收入进一步降低,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因此,对于一些“市场弱势群体”来说,将自已的“购物支出”与“收入来源”关联,就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讲,这叫做“量入为出”,笔者把它叫做“以购促销”。言外之意,就是把自己的“购物消费选择权”当作一种武器,去换取工作单位的营业收入与自已的工资收入同步增长,在支出与收入之间建立一种关联,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一点,对于“市场弱势群体"来说,“以购促销"不是对消费者购物权的剥夺,而是对你“收入"权的保障。因为一旦丧失了收入,就谈不上“消费权"了。

这个问题是观念问题。对于实体店从业人员来说,你如果坚守这一理念,电商也坑不了你啊。

三、创新市场流通体制,疏通利益分配与商贸交换渠道,就是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

针对公众希望“互联网巨头"搞技术创新,奔向“星辰大海”,笔者也想多谈几句。

要求互联网巨头“技术创新"要求是合理的,但不见得都扎堆去搞芯片,玩5G。每个企业都有自已的优势与专长。而电商平台的优势就在于销售与流通,研究数字货币,利益分配是它的专长,也是整个市场经济的核心所在。

我们知道,现在国家在科技创新,生产经营方面己经投入不少了,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己经能够生产海量商品。而怎样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怎样让科学技术惠及全体国民,是极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在国民经济管理的三个主题“生产经营”,“分配交换”与“财富积累"中,其中就有两个电商平台都可以参与做,并且大有作为。

笔者认为,要让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利益分配"是核心,同时还要创新市场流通体制,采用“价值循环"和“1+3"市场体系,还应有数字货币的加持与跨区经营,这些都离不开电商平台的支撑。这也是电商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同时,随着国家诚信管理的加强,极需要规范与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这些都为经济价值管理提供了发展空间。“数字货币+管理规则+区块链"组合是较好的管理工具。也是电商平台可以参与的课题。

可以说电商平台不是沒有创新课题,就看你做什么。如果按现在的“丛林法则"自由竞争下去,那就只有与菜贩子抢生意,最后搞得天怒人怨了。

四、当互联网企业发展成“公众服务型平台”时,国家的管理方式就需要创新

总结阿里巴巴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互联网平台=商务贸易+网络技术+资本加持

阿里巴巴最初崛起时,急需外部资本注入。马云带领他的团队四处奔波,拜各种码头,争取资金支援。最后他好说歹说,才从日本孙正义那里融来了宝贵的投资。有了这笔投资,马云才能让他的淘宝网快速在市场上推广开来,并与消费者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将电子商务推广到全国,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种模式。

从马云的创业经历看,资本在其中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问题是当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地区局部性平台公司发展成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头时,就再不能当作一个普通的自负盈亏型企业来对待了。比如说,支付宝现在己成为中国国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许多人在平台上放了很多钱,平台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平台再有什么风险与闪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混乱与动荡,影响就大了。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型网络平台己经变成和高速公路,高铁等一样重要的经济基础设施。平台本身也变成影响巨大的公众服务型平台。现在它的公众服务型色彩越法浓厚,企业赢利色彩淡化。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应该创新网络管理模式,把其转变成事业型公众服务型平台来管理。尽量发挥其公众服务职能,发挥其沟通,协调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让其健康,规范的运行。尽量淡化其企业色彩,减少逐利冲动,降低风险积累,增强公平服务色彩。并安排资本逐步退出。

如果国家不能发现互联网平台的这种变化,仍把其作为赢利性企业机构对待,并且让资本继续加持,你就很难避免这类平台利用其垄断地位疯狂逐利,与民争利的现象,也不能排除有朝一日它会倒下的可能。

马云作为电商时代的开创者,其功绩值得肯定。但其毕竟代表着资本的利益,其行为也带上了商人逐利的浓厚色彩。马云被四部委约谈,说明大型电商平台的逐利功能正在结束,公众服务型平台时代正在来临。

相关文章

电商不会打败实体店!电商将加持实体店升级为新零售

创新市场流通体制是增加企业员工收入的前提条件

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敢于消费?

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利益分配”均衡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需要怎样的市场经济(系列文章目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9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