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为什么《流浪地球》能拿10分,《上海堡垒》只有0分?

为什么《流浪地球》能拿10分,《上海堡垒》只有0分?

今天来谈谈《上海堡垒》跟《流浪地球》为什么评价跟票房相差那么大?

剧情什么的就不说了,反正不是一个路子。

看完《上海堡垒》,最主要的感觉是,观众完全从头到尾就像一个旁观者,完全无法代入到电影中去,就好像看一个游戏一样儿戏,甚至有点想笑。

而造成这样感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海堡垒》的科幻设定太烂了。

固然《上海堡垒》的原著只是个爱情小说,科幻设定只是辅助,但其实《流浪地球》原著也只是一个大纲,但是《流浪地球》的剧组用了数年的时间,将这个大纲扩充为了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填充了大大小小的事件,好像真的有这么一段历史一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哪怕这些内容电影中用不到,但是它仍然让电影看上去非常可靠、真实。观众才会有代入感。

同样是花了几年时间,你完全不知道上海堡垒干了什么,剧本、设定一塌糊涂,也许全在取景吧。

就像大刘说的那样:“好看的科幻应该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的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

比如:

时间线:同样是通过纪录的形势开场,《流浪地球》有完整的时间线,具体交代了电影发生的年代,灾难的起源,人类的应对,最终通过的方案,配上音乐,电影的基调和宏大史诗感立即就出来了,代入感极强,开场就流泪的人不少。《上海堡垒》用了同样的开场,但是仙藤的起源、外星人从何出现、为什么抢夺仙藤,人类作出了什么样的应对,为什么必须战斗到底,上海为什么是最后的基地,都没讲清楚,直接就是各大城市毁灭,上海是最后的堡垒,相当于设定了这么一个场景,观众进入游戏。

装备道具:《流浪地球》里出现的运载车、空间站、行星发动机、保护球、外骨骼等道具,都是人类能够想象的东西,符合近未来的设定,虽然很科幻,但没有完全偏离现实,观众立马就能接受,而手机在电影中只出现了一次,属于古董。而《上海堡垒》中,外星母舰、仙藤、上海大炮、能量罩、老式手机、无人机、装甲车等道具装备糅杂在一起,说不出的别扭,因为这些东西完全不像是一个时代能够出现的装备,前面的太科幻,后面的甚至都跟不上今天,割离感非常严重。

流浪地球

美学风格:《流浪地球》中的科幻道具,地下城、空间站、运载车、发动机、外骨骼、大飞机,全都透露出一种重工业的暴力美学,色调也是偏暗沉,这些东西出现在一个时间线上你完全不会觉得奇怪,融入感很强。《上海堡垒》,这方面设定基本为0,乱七八糟,特效也是做得很华丽,有种上个世纪电影硬要用蓝色光晕突出科幻气质的那种感觉,看得出导演完全不擅长这个。

政治设定:《流浪地球》中沿用了原著设定的一部分,全世界拧成一股绳,最高领导是联合政府,统一安排任务,而国家依然存在,所以片中所有执行任务的团队衣服上都有联合政府的标志和国家国旗,片中联合政府一直没有正面出现,语言用的是现在联合国官方语言法语,可以说设定很合理,很自然,片中也出现了多个国家救援队的镜头。

而《上海堡垒》这方面设定依然为0,除了交代一个人类联合,然后就没了,上海还在,中国国旗却消失了,作战服搞的不伦不类,最搞笑的是上海堡垒的最高领导是外国人,然后两个中国指挥官在最高作战会议上用英语吵架!我?????这也太滑稽了,不知道剧组拍这一幕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不对劲,反正观众肯定是哭笑不得。

人类世界架构:《流浪地球》中,虽然双线剧情,太空线的主角是吴京,地面线的主角是大部队,镜头虽然聚焦在他们身上,但是通过一些细节,比如“饱和式救援”、空间站其他太空舱的爆炸、最后三根光柱升起、救援队掉头、地下城等等场景和细节的构造,让观众感觉出“这个世界都在努力,人类都在努力”的感觉,而不是只有主角团队在推动剧情,这会营造出一种宏观和真实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而《上海堡垒》,很遗憾,这方面依然为0。除了男女主角,其他人几乎全部是工具人,除了主角团队的几个人,剩下的全是背景板,上海的指挥官就三个人,世界末日要来了,上海群众还在遛狗上班,最后抵挡母舰,操控无人机的就他们三个人,什么坦克大炮啥的都没有,其他军队,都是背景炮灰,装甲车就开了一炮,全上海就一个上海大炮和无人机有战斗力。全剧加上群众出现不到一百人,还有九十几个是背景板,这让观众觉得他们在过家家一样,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上海堡垒的牛逼之处就在于给科幻片迷看一塌糊涂的设定和毫无未来感的道具,给战争片迷看低级可笑的军事错误和伪娘猪脚,给爱情片迷看90后男和70后女毫无互动的谈恋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9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