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详解《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详解《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直到看了魏德圣导演得《赛德克·巴莱》,我才真正算是了解了台湾历史。

如果说《赛德克·巴莱》教我上了一课,那我会说它开启了历史的一扇窗,让我们开始认识了一个事件,进而对它产生好奇而开始深究。

对我来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把《赛德克·巴莱》纯粹当作一部电影。

如果你问我,《赛德克·巴莱》这电影好不好看?我的答案可能不如期待。但如果你问我,《赛德克·巴莱》有让你得到什么吗?我可以告诉你,这真的比课本书上传授的还要多。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属于这块土地,发生在这块土地,大部分正踩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不知道的历史。

也是一群曾在这块土地上努力捍卫自己的信仰与认知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产生求知欲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长达两个多小时,虽然称不上完美,却也没令人失望。

(以下简称《赛德克·巴莱》)

观影过程中我不断分神,思绪始终无法完全集中在剧情上,倒不是因为导演拍不好,而是因为我不敢置信,这竟是出自一个没有动作片经验的新锐导演之手,也不敢置信台湾也能拍出不逊好莱坞的史诗电影!

就算有国际名导吴宇森坐镇监制,能拍出这种成果,仍感动到我全身起鸡皮疙瘩,由衷为台湾电影感到骄傲。台湾电影如今在几部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共同努力下,终于再度闯出一片天,赢得高话题与高票房,甚至着手进军国际娱乐市场,真是不可小觑

回想起来,这种影坛“复苏”的景象,还有魏德圣导演当年那部《海角七号》。

很多观众其实不理解魏导坚持挑战这个困难的题材,只当他不自量力的念头,但在看完电影后,顿时都烟消云散。

我十分佩服他勇于挑战禁忌、客观呈现历史的勇气

而《赛德克·巴莱》似乎也有这样的影响力。

包括我自己在内,身边许多朋友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这段历史产生好奇,从而私下查了许多相关资料,见面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仿佛都化身为历史通,交换着彼此得手的知识。

能让观众产生如此的求证与求知心,对台湾历史更加了解,不也是电影本身的价值之一?

《赛德克·巴莱》从第一个出草画面就震住观众。

电影用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认识了莫那·鲁道,那是他原生个性的勇莽。我很喜欢这个安排,偶尔我也会羡慕起那种「莽」的冲劲,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一切皆来自坚定的信仰,血祭祖灵,用出草证明自己的勇士资格,以及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那是传统,那是历史,并没有野蛮或文明之别。

《赛德克·巴莱》的片名是赛德克语,翻译过来就是“赛德克,成为真正的人”,所以电影说的是赛德克族如何变成真正的勇士。

赛德克族被日本人逼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

他们被禁止纹面,失去传统信仰图腾,无法成为“真正的人”。莫那·鲁道在忍辱三十年后,终于选择了为他们的信仰——死后才能经彩虹桥进入的猎场而战。

生命可以失去,死后进入的猎场才是他们永远不能够失去的地方。

《赛德克·巴莱》不但忠实呈现了那种孤军奋战的抵抗感,更强化了进入第二代的原民教育认同冲击。

其中让我非常有感觉的就是花冈一郎以及花岗二郎这两个人物的身上,也正是因为他们并非捏造出来的角色,而是活生生的曾经。两个赛德克族选择进入日本的巡查所担任小学老师与警手,却因为发生了雾社事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归属何处。

认识了另一种文化就会开始有比较的心态,花冈一郎与二郎夹在两边皆不认同的身份上,却依然努力希望能向前迈步接受新文化。

特写花冈一郎的神情时,魏德圣导演必然作足了功课,可惜电影篇幅有限没能继续深入下去。

赛德克带来的思考

对这部电影的批评,大多来自出草场面,认为太过残忍血腥的有之,甚至认为将这些拍出来是丑化原住民的也有。这样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与片中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日本人其实有点类似。

自栩为文明大国的日本,不就是眼见原住民「行为野蛮,宛如禽兽」,而要开化教养他们,把种种剥削合理化为“施恩惠”的行为?

其实不只原住民,就是早期的汉人,思想作为也与现代大相径庭,许多用现代思维来看,都能称之为野蛮。那个时代,可以毫不留情地打死做错事的下人,或将出外偷情的女人浸猪笼。争地盘的械斗中,更有许多残酷的悲剧重覆上演。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用现代的角度来作批评,其实是不公平的。

而就算是同一时代,以一个族群的文化习惯为标准去看待另一族群,排斥鄙视他们的文化习惯,毫无尊重或试图了解的心,一厢情愿地加以矫正和强迫,而且认为对方应该为此心存感激,不也是一种傲慢?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赛德克·巴莱》这部片的原因。

它并没有妖魔化日本人,也没有美化赛德克族、把莫那鲁道塑造为大英雄。

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是人性,赤裸裸的人性而已。

看见与自己肤色不同,生活水准落后的人,难免产生的轻视与欺负之心;处事不公,处处偏袒「自己人」的族群意识;利益产生冲突时,逐渐升温的摩擦与误会......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马赫坡社,不只发生在那个原始社会,它就存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

或许魏导刻意不呈现一部分失去理智的日本人恶意对待赛德克族的桥段,不刻意隐瞒赛德克族出草时的血腥与凶残,在某种程度上辜负了观众对善恶对立、邪不胜正模式的期待,使观影时少了痛快之感,反而时刻有股说不出的沉郁压在心头

但这样的平衡片段设定也带来了复杂的层次,让人更能深入省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一场悲剧?

莫那鲁道有一句台词说:“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诚然,促使赛德克族起而反抗的一个原因是生活受到压迫,几近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地步,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失去身为赛德克人的那一份骄傲。

《赛德克·巴莱》有其用心的巧思,当然也有属于导演刻意撞击那以寡击众的轰烈。

祖先的猎场,逐渐被砍伐殆尽;

作为一个纯正的传统纹面文化,遭到禁止;

直到他们的下一代受日本教育长大...

种种「文化入侵」都使他们意识到,再不起而做点什么,不只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连灵魂都要消失了。

即便如一郎二郎般渴望摆脱蕃人束缚,凭知识能力往上爬的赛德克人,最后也不得不正视自己始终低人一等,永远无法与日本人平起平坐、公平竞争的事实。

所以莫那·鲁道说:

“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多,可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坚定!”

这是属于民族的抗争。

复杂的背景和历史创伤

首先要说下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个背景——雾社事件。

「雾社事件」是一次日据时期原住民对于日本人欺压所发动的反抗活动外,也就大概是发动者莫那鲁道是抗日英雄这样的刻板印象了,对于其中所发生的原由,基本上我一点也不了解的,也不曾想过去深入了解,相信就连本土人知晓这段历史也是少之又少。

而在看过《赛德克·巴莱》后,在心中所留下的震撼可完完全全超过了原本的预期。

在观赏这部电影之前,纯粹是以一位喜爱魏导的影迷去看的,对于网络上的褒贬其实心中都有个定数,只是万万没想到这部影片所诉说的故事竟是远远超乎我的想像外的震撼人心,完全颠覆了以往对于雾社事件的既有看法。

说真的,要不是有魏德圣这样充满热情有个性的导演拍了这么一部史诗级大作,我想就算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台湾人还真的没多少人能深刻了解这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雾社事件从来就不是什么国族大义,那只是一种来自于受不平等迫害,被迫要求放弃自己信仰的一种反抗,雾社事件对抗的不是国家,而是暴行。

相较于国外的史诗级电影,《赛德克·巴莱》在历史考据上所下的功夫相当足够。

我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所诠释的手法是以最贴近历史的角度出发,之前所看过的史诗电影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大部分都会在剧情或角色设定上有所美化以及修饰。

而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虽然也多少有所修饰,但对于关键的剧情部分还是很坚持他的想法而以最接近史实的方法呈现。

像是电影一开始原住民的「出草」,为了争夺猎场以及证明自己能耐的杀人行为,对于现在观众而言是相当难以理解且接受的血腥仪式,相信原本预期会看到赛德克族文化美好一面的观众肯定会有所反感。

我想魏导肯定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他却是坚持依照史实拍出最真实的一面给观众,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最后雾社事件发动时,赛德克族人疯狂砍杀学校里头无辜日本人的场 ,一幕幕都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难以言语,也完全颠覆了以往对于雾社事件的看法。

对我而言,我是打从心底佩服魏导能用如此超脱不偏颇的角度来拍摄这样一部史实电影,换作是好莱坞的制片来拍摄这部电影,相信这样的段落肯定会有所删减,毕竟不是每个观众都能接受心目中的英雄是如此残暴的形象。

而这却也是魏导最想传达给观众的讯息之一:就算是英雄也是有其人格上的瑕疵。

比较追求真实,是魏德圣一贯的优良作风。

雾社事件的发动绝对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经由魏导的精准调度,把人们的恐慌以及紧张的肃杀气氛捕捉的相当扣人心弦。

《赛德克·巴莱》想传达的意义不单单只有英雄有其人格的瑕疵,在日据时期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不管是权高位重的日本军警长期欺压原住民,或是夹在部落以及日本之间左右为难的人们,还有想找回过往文化骄傲的赛德克族人。

这种种的矛盾以及冲突实在难以现代价值观及观点来衡量是非对错,将自己置身于其中,相信也很难做出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就以片中生长于赛德克部落但接受完整日本教育的花冈一郎、花岗二郎来说,背负着双方的期待,但日本人与赛德克族之间的冲突却也让夹杂在其中的他们饱受煎熬,两面不是人;

而与赛德克族人关系密切的日本人小岛源治,是少数与族人友好的日本人。

但这样的情谊却也因雾社事件的发生而有所转折,种种的矛盾与冲突全是源自于殖民文化下不公平的对待而引发的,电影里头虽然并没有很明显的道清,但却也隐约传达给观众一个不同文化间还是必须相互尊重才能避免悲剧发生的讯息。

其中的一幕一位赛德克族少年带着同龄的同伴杀害手无寸铁的学校师长以及日本妇孺,当下的心情是震荡不已的,单纯的少年转眼间变成了观众眼中手沾鲜血的杀人凶手,他听从长辈的话为自己找回身为赛德克人的骄傲,但他这么做是对的吗?

他可是让无辜的人们断送了生命,只能说在这么复杂的氛围中任凭任何人都很难做出最正确的抉择,更何况他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

虽然这个段落与史实有些许落差,却也不让人深思这样的报复行动孰对孰错。

除此之外,我也相当喜欢电影里最后一幕,镜头从空中俯瞰坐在旗杆下的莫那鲁道,看着混乱不堪的雾社,还有哀鸿遍野的无辜人们,沉重而冷静的思考下一步行动,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

如此大气如此大格局的一幕,顿时可让当时的我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赛德克·巴莱》的水准可一点也不输国外预算更多的史诗电影呀。

电影的艺术表达

电影的杀戮场面有很多,多到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虽说紧凑的剪接与演员逼真的表演,使动作戏充满可观性,拍得张扬俐落,几乎没有寻常动作片或战争片常见的「杂鱼」,每个登场的原住民都杀气腾腾,强悍勇猛,动作快、狠、准,鹿死谁手的气氛浓烈,令观众不敢稍作喘息

我边看边忍不住惊叹魏导是怎么训练这些演员的?赤脚还能够如此俐落地在陡坡和碎石路上奔跑自如,甚至轻盈地爬上树干,应该不是过惯安逸生活的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吧?

此外,运用诗歌,是最为之令人惊艳的。

因为歌词真的很优美,原住民的歌喉真的很动听,但用得太泛滥,就多少有些令人心烦。

这也在某程度上拖慢了叙事节奏。我个人最不喜欢最后战役结束时那一首,因为印象中,它是首次带入导演主观意识的一首歌,像是间接在谴责这次的杀戮行动。在我看来,评价还是交由观众高见,导演只需专心讲故事就好。

对于片中角色的选定绝对要给魏德圣导演一次大大的肯定,不选择知名演员担任最重要的角色,反而找来了素人以及默默无名的演员演出。实则是一大壮举。

饰演年轻时以及中年莫那鲁道的大庆以及林庆台,光是两人杀气腾腾的眼神就完全说服了我他们是最适合饰演这角色的演员,大庆所饰演的青年莫那鲁道个性勇猛果敢、无所畏惧,如同一头难以控制的野兽一般狂野又自信十足。

而林庆台所饰演的中年莫那鲁道更令我印象深刻,眼神中杀气依旧十足外,还带有一股成熟老练的深沉智慧,将族人以及子女眼中那威严且令人不自觉敬畏三分的头目诠释的极为传神。

除此之外,饰演事件中悲剧角色花岗一郎、花岗二郎的徐诣帆及苏达也非常出色,让观众也不禁因他们夹杂在赛德克族人以及日本人中的为难而揪心不已。

除了角色选定出色外,导演也能很巧妙的让各个角色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观众对每个角色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演员的表现绝对是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部分之一。

莫那·鲁道曾被日人安排到日本参观,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日本警察的彬彬有礼。这与在雾社巡查所的日警有着极大的差异。

莫那鲁道的妹妹也被安排了与日警「治理联姻」,但最后却落得被抛弃的下场。

《赛德克·巴莱》虽然没有把这些拍摄进去,但在电影中以让我感受到那样的不平与打压。在看完电影后追回历史才更深感冲突。

“如果我们要用生命换取脸上的刺青,那我们要用什么来换取我们的生命?”

“骄傲!”

什么是骄傲?我想我们这辈恐怕都要忘记这两个字所能激发的能量到底有多不可限量。还好,我们还有《赛德克·巴莱》这样的一部作品来让我们记住了骄傲的质量。

所以平心而论,《赛德克·巴莱》并不算完美,除了在动画上显得粗糙外,电影一开始的剪辑也略显凌乱且匆促,不过到了中后段导演营造的气氛也渐入佳境扣人心弦。

最后的血腥大战以及最后一幕对我而言也是我近几年看过的电影中前几出色的,更别提那近年来华语电影圈最为精彩的配乐了,就算不打着爱国爱台湾的口号,就以喜欢看电影的观众角度。

我在想,要是《赛德克·巴莱》放在现在上映,票房会不会创造一个奇迹?

虽然不知最后的结果能不能尽如人意,但我想应该不会抹煞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对于愿意投注一切完成梦想,不是一味向国际靠拢,而是用台湾的题材来走出国际的魏德圣导演,我要致上最高的敬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6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