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连倪萍和崔永元都强烈推荐的电影,华语电影史上唯一一部没有差评

连倪萍和崔永元都强烈推荐的电影,华语电影史上唯一一部没有差评

《万箭穿心》既道尽了薄命红颜的冷暖、苦痛、无奈,还对弱势下岗群体给予怜悯,进而让人沉思社会病疾缘由。

影片人物饱满,剧情跌宕,台词质朴,返璞归真,取之于生活,贴近于生活,观所触动,动之以情。

《万箭穿心》依托于小说的文本基础,再加上绝妙的视听语言,构成了一部华语电影中的上乘之作。整个故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离婚,背叛,抛弃,妥协。

整部电影通过悲剧性的叙事结构来完成整个主题的升华,其中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强势女性的悲剧,也是很多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而电影只是把这种问题放在电影语境中,并且扩大化,从而造成一种由悲剧引起的共鸣情绪。

《万箭穿心》上映后曾获崔永元、倪萍等人强烈推荐。电影的口碑也是蹭蹭上涨。

其实要想解读这部电影,还得需从男女主身上来剖析。

从李宝莉发现丈夫有婚外情起,故事细节之处就开始了精妙铺垫,只等着最后去捅破那层窗户纸,目睹人世间最残酷的真相。没想到李宝莉唯一的精神支柱,这个一路享受传统教育的儿子,最终冷血轰母亲出门。

没想到丈夫不是由于下岗而自杀,而是受不了妻子的报警行为,认为此生抬不起头来、难以做人。

丈夫自杀离去,儿子抛弃自己,恐怕是任何女性最不愿遇见的两大惨事。

因此《万箭穿心》片如其名,在母子天台争吵时,那刻的催泪爆发力,让人惊诧。当李宝莉和男友离家而去,故事戛然而止。薄命红颜泪沾双袖血成文,不为悲身为别君。

或许影片正在诉说着痛苦、辛酸、无奈,没文化、思想保守、不开通,甚至走进了人生绝路,自己都未曾觉察。其结果,他们受着社会、家庭、生活的恐怖排挤——万箭穿心,痛不欲生。

武汉乃是以水陆码头而起的繁华,"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身处华中地区交汇处,于是似乎天然兼备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某些特性。加上热,加上闹,加上拥挤,天真与狡黠,粗暴与脆弱,刀子嘴和豆腐心同时出现在坊间女性身上似乎是最正常不过。

不能说李宝莉代表了谁,但她随时溢出的那股“狠”和“糙”,确实是让本地人十分熟悉的劲儿。

片中有一段我很印象深刻。

独自走到江边的她坐了一晚上,江边欢乐的烟火映衬她毫无表情的脸,孩子们一句“婆婆”让她久久没有缓过劲儿来。

最后李宝莉似乎想通了,前半辈子为了别人活,以后的生活要为了自己,所以她选择了逃离,离开了那座“万箭穿心”的房子。

导演王竞在最后用高空俯拍的方式表达了这一态度,灰色的地面上,一个白色的面包车,仿佛是插了一个投降的白旗,生活就像那辆“婊子养的”面包车,有时可能不太争气,但推推它就可以走的,宝莉回首向来萧瑟处,开始了她竹杖芒鞋的新生活。

我真的很爱结局那个俯拍的镜头,健健的车开出去又停下来,李宝莉下来推车,一如既往的骂了句“婊子养的”。这个梗特别棒,很像李宝莉的一生,总是信心满满去做某事,突然抛锚了,她骂一句,再使出吃奶的力气,让生活继续。

生活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接踵而至么,但你,不还是得坚持下去!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是最基本的家庭法则。

而在《万箭穿心》中,李宝莉扮演的角色恰恰相反,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凌驾于传统伦理道德之上的女性角色总是充满了吸引力,而这个角色性格的设定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

所以,这一切孰之过?

事情有因便有果,对错在亲情里面变得如此的矛盾与复杂,一个因莫名的亲情而错误的举措始于那份保全婚姻的心,却是未来心结的导火索,后来即便用了大半辈子去弥补,却仍旧只是得来不谅解,甚是全盘的否定,多么的令人心酸。

原著作家方方或许正是意图“揭露世界,批评丑态”,站在老百姓立场上讲故事。

而在儿子的立场,却还是还充足的理由去做出如此举动,毕竟,妈妈是毁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的罪魁祸首,一切都在亲情里面绕,原本看似合理的行为因为套上了“亲情”这个前提, 《万箭穿心》又显得复杂起来。

或许我们在心里该问自己的是——谁错的更多一些?有人说妈妈,然而妈妈十多年的付出却又让我们不得不原谅她最初的错,那么又开始陷入泥沼。

当儿子对着妈妈说喝完这被就断绝母子关系的时候,我们最初的气愤,是觉得他的冷血他的不可理喻无可救药,但是,我们却又从另一方面认可他如此行为的原因,因为我们理解。

我们无法去真正的衡量出“一个致命的错误”与“十年兢兢业业的付出”在天平上倾斜于哪一端,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现实和选择,置身事外,我们无法轻易的断言,只能看着,再看着,然后觉得无限的唏嘘。

对比马学武,建建这个人物正好相反:他出生草莽,性格刚烈,因为打架蹲过牢。身上散发着浓厚的男性荷尔蒙,入狱前就是个头脑简单的大老粗。

如果李宝莉作为一个强势的女人,结果只是需要被一个更强势的男人驾驭。那么这个人物就设定的很有价值了。建建叫宝莉“别装的很有感情一样”,但同时自己眼眶里却又有泪说明何尝没有感情?在影片的最后,建建承认自己就是“嘴欠”。在他们之间,我才好像看到一点真正的男女平等。

其实在《万箭穿心》莉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倔强地和命运抗争,最后又不得不妥协的历程。

一个低文化水平的城市女性和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组成的家庭在成分上的合理性姑且不论,且说飞扬跋扈和柔软木讷本身就是水火不容的两个特质。

影片前部分,李宝莉用近乎疯狂的表达方式宣泄着她的情绪,现实生活与理想中的差距加之在汉正街练就的泼辣的个性,既有内心原动力又有理想的表现工具,在搬家工面前丝毫不给丈夫面子,处理家庭事件时的一手遮天,使她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泼妇。

不过我对这个泼辣的女人恨不起来,反而有些可惜与怜悯,因为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妥,可她的要求在生活中却再合理不过。

李宝莉作为一个女人,她以其强硬的性格反抗命运,她拒绝被塑造。

《万箭穿心》的英文片名是《Feng Shui》,直译过来就是“风水”。按照她闺蜜的说法,李宝莉他们家的楼房是凶宅:门前有数条马路闯过,风水学上称为“万箭穿心”,住这样的房子是要倒大霉的。这时的李宝莉显示出了她倔强而刚强的一面。

“我偏不信这个邪,要我说,这叫万丈光芒”。

随后的日子里,李宝莉把家庭的生计重担挑在了自己柔弱的肩膀上。这时的李宝莉已经不再可恨,而是可敬了。她勇敢地直面现实的黑暗和人生的苍白,她自己省吃俭用只为了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她甚至在自己已经很拮据的时候依然慷慨地接济自己的朋友。李宝莉做的工作是用扁担挑运货物,武汉当地俗称“扁担”,是一种纯靠体力挣钱的辛苦活。作为一个寡妇,作为一个女人,李宝莉毅然地选择把整个家庭的重担挑在了肩膀上。

虽然女主角和丈夫的关系是重要的段落,但影片着重还是讲述的是母子间的仇怨。

我可以理解小宝对母亲的怨恨,童年的阴影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女主角对她丈夫的死存在着间接责任,但小宝的童年阴影的造成她的责任是主要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她不懂得在孩子面前掩盖她夫妻二人的不睦,相反总是将孩子带入这段尴尬的关系里,甚至在心情不悦的时候毫不留情痛骂孩子。

加之丈夫的死以及婆婆背地里多多少少的挑唆,小宝对母亲的印象伴随了童年和单亲的阴影多少带有了歪曲和丑化的。

李宝莉一心挣钱,不懂得和孩子交流,也就让二人的关系更加疏离,从精神上的隔膜到对房产的争夺也就没有必要惊讶了,也就是说女主角从对软弱的丈夫决绝开始,也已经注定那晚景。

所以在电影的开头,密密麻麻的房屋展现出了一个城市的全貌,意思只有一个独立生命机体的渺小。

穿过李宝丽家的横七竖八的马路也用的俯拍镜头,这个镜头的意义在于表达李宝丽的个人位置,处于悲剧的中心。汉正街的闹市以及李宝丽最后和建建离开同样采用了俯拍的拍摄方式,其中的意义就是对李宝丽命运的最终肯定。

俯拍镜头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视觉上充满了主宰性,能够产生一种悲壮的宿命感。本片中用大量的俯拍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通过审视主角的方式来体会叙事中的悲剧性。

影片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角色性格之间的对立,正是由于这种对立造成的不平等是整个悲剧的基础。李宝丽的出身以及背景和丈夫马学武的出现以及背景完全不同,两种身份颠覆了中国讲究的门当户对,而这种对立性以及不对等性构成了整个悲剧。

最后再赞一次颜丙燕,她通过自己张弛有度的表现再次证明了好的演员就该是一把刀子,只要碰上合适机会就能在观众心里留下创口。

可惜的是她比较低调,同时也期待她接下来的作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6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