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拆弹专家2》燃爆全场!刘德华饰演的反派,为什么让人心疼?

《拆弹专家2》燃爆全场!刘德华饰演的反派,为什么让人心疼?

在去电影院看《拆弹专家2》之前,对于网上高达8分的评分,我是保持怀疑态度的。

在港片整体式微的今天,一部看起来别无二致的动作犯罪片,真的精彩到值得众人盛誉?还是仅仅说冲着刘德华打出的情怀分?

看完之后,我啪啪打脸,这片确实可以评为2020年度华语院线十佳。

说一部电影是好片,无论怎么评析,无非围绕的就是三点——人物演技真、剧本够扎实、主题要深刻。

就《拆弹专家2》这部片,演技我并不打算多谈,无论是主演刘德华刘青云,还是港片金牌绿叶姜皓云谢君豪等人,演技和敬业都是有目共睹的。

倪妮呢,说实话,演技有进步,值得肯定,但绝对谈不上大爆发。

所以这部剧,最令人惊艳,或者说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导演编剧在剧本上的打磨——武戏够热闹,文戏有韵味。

要知道,《拆弹专家1》已经算是具观赏性和鲜明态度的商业片,如何突破以往桎梏, 在拆弹的前提下重新编写完全不同的故事,让观众的高期待不落空,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而且就算确立了故事框架,要如何给作品灌入新的生命力,把主题精准传递给观众也是一个难题。

邱礼涛是《拆弹专家2》的导演, 同时和李敏、李昇共同担任编剧。李敏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这次剧本挑战了我的人体极限,难到我自己躲在房间里哭,让我很汗颜。”

好在,最后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给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先说实景上的区别。

在《拆弹专家1》里,恐怖分子最终的复仇计划,是炸掉香港红磡隧道,我对这个场景印象极深。

到了第二部,节目组将爆破场景全面升级——从红磡隧道直接扩变成了青马大桥、IFC、机场等香港著名地标,炸药也从C4包变成了核弹。

影片一开头,影片就用倒序性的方式,给观众展现了占地8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因一节节装核弹的车厢,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场面,真的非常震撼。

这“港湾末世”的张力程度,绝对不是第一部所能比拟。

邱礼涛在宣传时也表示, 拍《拆弹专家2》最难的地方,就是取景。节目组只能去实地来回取材,之后又按照一定比例重建了爆炸场地,整个过程工程量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据悉《拆弹专家2》,是唯一一部被允许进入到香港机铁站内,包括驾驶舱内部的电影。

再说主题的不同。

如果说第一部的主题是“用生命救生命”,第二部则是“救人是不是一定要牺牲自己?”

前者是肯定句,后者是疑问句——有问题,就意味有了选择。

所以在此片中,导演没有过多执着于展现拆弹专家的业务能力,而是聚焦于人物的“选择”。

复仇还是拯救?毁灭还是重建?救自己还是救他人?救一人还是救多人?

为了避免剧透,在此我就不具体阐述每个角色的“多重选择”,可以告知的是——角色的故事线都很饱满,转变的支点有迹可循,并不唐突。

说完最显著的区别,再说这部电影在技术设计上的出彩。

很多人评价此电影,都会用一个词——情节紧凑,但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就我个人而言,《拆弹专家2》全程无尿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密集型叙述,不断抛出悬念。

在片中,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原本是一名优秀的拆弹专家,和搭档董卓文(刘青云饰)共事多年,一起成功阻止多次爆炸案的发生。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潘乘风因意外失去了一条腿成了“残障人”,这也是导演给观众设的第一个悬念——潘乘风能不能成功归队?还是会成为系统“用完即弃”的工具人?

而这个答案,直接决定了整个故事的走向。

后来发生酒店爆炸案,潘乘风从泳池跌落坠地,被警方当成嫌疑人关守在病房。

就在我们以为他百口莫辩之际,结果他一开口就对昔日同事发问——你是谁?

角色迷惑了,观众也顿时“傻”了,但同时又在期待——接下来怎么演?潘乘风到底是假装还是真忘了?

随后医生揭晓了谜底,同时又让观众迎来了第三个悬念——潘乘风会站在警察还是恐怖分子那边?

在《拆弹2》里,导演以事件为底展开叙述,通过不断制造戏剧反转的方式,带动了观众一起思考,有效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第二,人物转变无前戏,给观众心头一震之感。

以往我们看的电影,套路几乎一样——人物性格从好变坏前一定存在伏笔,观众也能清楚看到其所处的背景。即便我们不知道TA何时会转变,但已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有了期待,意外之感陡然减半。

而《拆弹专家2》里,潘乘风“亦正亦邪”的四次转变,来的猛烈,去的汹涌,多数观众没有猜到情节。

因为导演很聪明,他抛弃了复杂冗长的情节,转而简笔写人。

比如潘乘风第一次和恐怖分子会面那场戏,他出发之前被倪妮饰演的庞玲告知自己是卧底,并给了一个可以定位和监听的手表,让他去收集情报。

结果呢,一个监控画面就让潘乘风意识到了事情真相,主角很突然的清醒,观众也毫无准备。

咯噔一下,发现谎言戳破,这种境界才是真厉害。

随着剧情多次反转,角色身份一次次改变,观众还未建立预期就被打破,也因此获得了更刺激的观影体验。

第三,细节打磨到位,会利用主镜头外的“边角”补上前面看似散乱的剧情。

比如潘乘风后面去找刘青云饰演的董卓文对质,盘问对方自己失忆前的生活。

明明潘乘风当下是通缉犯,没有车,但他是开着车去的。观众肯定会疑惑——车哪里来的?

一开始导演没给解释,直到后来两人出门,画面“无意”拍到街边一个交警对着对讲机说话,“找到失车”的声音传到屏幕。

观众一下子顿悟,哦,原来是抢的。

大多数动作片,或多或少因为迫切想推动故事,导致剧情显得无序混乱。《拆弹2》你往深了想,也会有一些逻辑bug,但大部分导演都尽力做了找补,并做到了让观众看着不累赘拖沓,甚至会觉得有点意思。

谈完技术上的设计,我最后想谈谈影片的情感基调——痛苦。

潘乘风的“痛”,是对社会“用完即弃”的制度之愤怒,是对兄弟袖手旁观的仇恨,是对恋人不理解的悲观。

所以就算他最后化成恶人,观众还是会心疼和惋惜——英雄落幕,不是自愿,而是被迫。

董卓文“痛”的成分看似简单,却更复杂。

一开始因为既定的制度,不得已和潘乘风断了联系,后来得知他被利用,情绪崩溃大喊“你们是人吗?”

这份失控,不仅是对潘乘风的心疼,更折射出了他多年的愧疚,以及对潘乘风悲剧结局的无能为力。

庞玲的“痛”,来源于她要在最感性的时候,必须逼迫自己做最理性的选择,所以她的人物形象也是最不讨喜的,观众都骂她冷血无情,为了完成任务过于自私。

但从始至终,她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潘乘风,她知道潘乘风最想成为怎样的人。

也正因此,她才会决定下赌注——“信我,你就是警察;不信,你就是恐怖分子。”

《拆弹专家2》可以算是邱礼涛导演生涯中,挑战度、完成度、突破性最高的一部电影。挑战度不言而喻,大而精的爆炸场景足以证明。

所谓突破性,更多的是在高强度的情感输出下,保持着对人性复杂程度的探讨。

每个人内心都深入渊海,善和恶,就在一念之间。而恶,并不是无由诞生。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炸弹都会被消除,也不是所有的阴霾都会被光拂去。而黑暗为什么存在,或许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所处的现实。

#拆弹专家2##刘德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9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