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明星 > 高圆圆的话,打了多少人的脸?

高圆圆的话,打了多少人的脸?

高圆圆这个妞,一句“我没办法参加综艺,因为我没有任何才艺可以展示”上了热搜。

说这话的时候,她还一脸抱歉,“请你别问了,我这么不才”。

“老干部”都是用来形容男人的,我看高圆圆的这思维认知,跟老干部没有什么区别啊。

在高圆圆的认知中,上综艺是需要才华展示的。

而她只是一个演员而已,上综艺演一段?

实在是莫名其妙啊。

可是,现在的综艺,不就是演嘛?

高圆圆浑然不知,她似乎只知道演员的演技是要贡献给影视作品的。

演员上综艺哗众取宠,那不是演技,那是捞金。

高圆圆的话,一不小心打脸了多少人 ?

当下的娱乐圈,有多少人还在坚持所谓的艺术梦想?

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才是硬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爱豆去演戏,歌手去演戏,主持人去演戏,演员跟着大家一起上综艺。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劣质的影视作品,只要粉丝足够过,哪怕烂片也能把票房爆起来。

反观那些真正说几句客观影视剧评的话,会被口水淹没。

演员,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烂大街的词汇。

人人争当好演员

在《我就是演员》中,盛一伦掷地有声地表示:哥凉透了才来这个节目。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挂不住了。

“这个节目多少人想来都来不了,你说这种话?”好不容易有点话语权的李诚儒站出来反对。

盛一伦被迫改口:我的意思说自己认识到不足,所以才来修炼学习,怎么当一个好演员。

他说了一句大实话,场合却不大对劲。

你看不起这个地方就别来了,来了蹭一蹭热度,炒一炒话题,完了还把实情说出来,叫大家情何以堪?

你不知道,每个非一线演员,爱豆,主持人,歌手,来这边都会说想学习当一个好演员吗?

你不知道大家都是带着梦想来的吗?

话还是要说得好听点,毕竟那么多观众看着呢。

甭管这些参赛者演成啥鸟样,最后来一句我的从小梦想都当演员,来到这里希望获得导师的指导。

导师们都会满意地点点头,表示这孩子有救。

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个人,尤其是本职工作不是演员却上节目的人;你既然那么热爱,当初为毛跑去当歌手,当主持人,当爱豆?

到底是喜欢哪个?还是在自己的领域混不下去了,也来演戏的圈子分一杯羹?

大约这些人认为,现在当演员只要热度不需要演技,只要有角色大家都能演。

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才是真实的原因吧。

人人争当好演员简直就是天大的谎言,前几年混得好的时候怎么不见你突然来演戏?

还是你在本领域已经是天花板人物了,想挑战新领域?

演员来综艺秀什么?

按照女神高圆圆的单纯想法,那些上综艺的演员全部都要拖出去斩了。

可是她错了,你想着才艺,人家想着怎么吸引眼球。

演员上综艺,可以曝光个人私生活啊。

是那种可以辅助建立人设的,美好的,有趣的,甜蜜的一面。

比如演员陈赫,《爱情公寓》爆火之后,好作品没见到,综艺成为他重要的收入之一。

跟前妻许婧已经离婚的情况下,依旧瞒着大众秀恩爱。

哦不,是演恩爱。

晚上回家,抱着张子萱表示我爱的只有你一个人。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

“媳妇你听我说,我现在跟许婧只是商务合作关系,这个综艺我们是签了合约的,那么多的软妹币,它们太可爱了,我不忍心啊。”

于是,观众被当成了傻子。

再比如,包贝尔的妻子,原先确实是个有潜力的演员。

后来发现,上综艺尼玛这么赚,在《演员请就位》中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是演员的话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转头投入谢娜的怀抱,来了个《妻子的浪漫旅行》。

这些演员说,演技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一定是要有影视作品,综艺作品也是演技的发挥大天地啊。

是观众狭隘了,还是你们太聪明?

更别提那些标榜着演员的综艺咖了。

以郭碧婷向佐夫妇为代表,甚至全程跟踪拍摄从恋爱都结婚生子,那阵仗才叫真人秀。

但是,当自己不希望的一面暴露出来的时候,就生气了。

比如郭碧婷生孩子的医院信息被曝光,向佐怒了。

“请台媒放过我们,事不过三。”

你们没有付费,没资格曝光我们的隐私!

想要曝光?这边缴费。

演员这个词,被这群人弄得概念混淆。

薛之谦问他们:简单点,你们能不能简单点演个好看的作品?

好演员的坚持

拿抄袭王者于正最近对李汶翰的一句名言来说:

你要是有点实力尬戏,尬综艺还说的过去,可是你实力太差了。

好演员的之所以不被人诟病干什么,那是因为ta们一直有好作品问世。

哪怕曾经有优质的作品,已经证明过演技也无妨。

他们偶尔来综艺玩一玩,嗨一嗨,赚点钱,谁能说什么?

影帝黄渤不是也上了《极限挑战》,后续人家照样拿出了《我和我的家乡》《夺冠》这样的好作品。

为了不影响演戏,最后还拒绝了《极限挑战》后续的邀请。

他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不为一时的收入放弃为大众贡献艺术作品。

反而跟着他的王迅一发不可收拾,入了综艺圈,从此演戏是路人。

当年的“四眼秘书”角色虽然不大,但是那股欠揍的气质,问谁能超越?

反观上了综艺被人叫迅哥之后,王迅有什么值得推荐的角色吗?

这就是区别。

再说一个一线大红女演员,赵丽颖。

上了个《中餐厅》,根本不明白综艺的本质,老实巴交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服务员,想要把餐厅的营业额搞上去。

反而圈粉无数,毕竟这样耿直无心机的综艺演员不多见啊。

人家一转头,投入《幸福到万家》拍摄。

前期的古偶奠定了强大的国民基础,后续挑战更大难度的角色,这才是好演员给出的好榜样。

试想一下,如果赵丽颖连着上几个热门综艺,她的收入会比演戏差?

可是人家不稀罕,人气是靠作品挣来的,还是用作品回馈给粉丝们为好。

话题回到高圆圆,和赵又廷结婚生娃之后,歇了一年多。

其实上个综艺炒一炒热度,分分钟把没赚到的钱给补回来。

人家一句“可是我没有才华诶”,拒绝了记者的建议。

我想,这就是好演员的坚持吧。

往日娱乐圈为什么角色分明?

在人设的概念出现之前,娱乐圈处于靠本事吃饭的年代。

歌手要是唱的不好,会被轰下台;演员要是演不好,会被寄信狠批,不被录用;主持人要是话说的不利索,那就没有下次机会了。

八九十年代的娱乐圈,很少串台捞金,最多也是公司内部晚会之类出现演员唱一曲的情况。

所以刘德华郭富城等全面艺人那个时候备受推崇。

德华出过上百张唱片,演过大几百部影视剧;郭富城是影帝,同时也是亚洲舞王。

他们能够歌曲演戏通吃,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本领。

就连歌王张学友不以演员自居,也奉献了好几个经典的角色。

“你食屎啦”

观众就知道张学友哥出现了。

成龙出道的时候,得益于功夫电影的兴起,武行成为吃香行业,武师更是备受欢迎。

而武师要获得同行的尊重,那就必须能打,不能打就是绣花枕头,被看不起是必然的事情。

往往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获得更多突破。

资本明目张胆的介入娱乐圈之后,事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加上经济发展迅速,家庭条件变好,年轻人手头有富裕的钱,追星成为了日常行为。

可是有能力的人的数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于是造星工厂出现了,只要长得像个人,都能变成帅哥美女,有的还是四千年一遇美女。

演技可以用修图,声音可以用修音,你会甩头发,卖萌么么哒才是最重要的。

加上数据的引导,一群群少年不明所以,跟着大家粉上了人造明星。

往日靠实力,近日靠数据,这就是时代带来的改变。

写在最后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现象,就如泡沫那般绚丽,却易碎。

还有更多像陈道明,高圆圆,赵丽颖,黄渤这样坚守初心的演员;为社会为粉丝带来正确的价值观。

用自己的能力赚钱本无可厚非,当靠着话题和热度去大肆捞金,甚至放弃本职工作的时候,那明星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将是非常负面的。

尤其是追星的孩子,自家偶像不务正业,没有突出能力值得学习,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榜样的力量传递要是出现方向上的偏差,影响范围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今日,高圆圆一番无心的话,意外打脸这些上综艺捞金的明星。

他们脸红是不可能的,只希望能对大众有一丢丢的警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9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