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中餐厅》:赵丽颖存在的必要性;搞事情,综艺节目的本能

《中餐厅》:赵丽颖存在的必要性;搞事情,综艺节目的本能

节目组搞事情,期期不例外!

从某综收获大量好评,国综也开始走上了正轨,然后顺应“流量至上”,开始“搞事情”,并信奉“事情越大越好”,才更能吸引观众。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反讽:这是一个“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遗臭万年”的时代!

当然“遗臭万年”是不倡导的,因此,节目组也在兼顾流量的同时,努力的兼顾着价值观。

《中餐厅》一个以“宣扬中华美食”为主旨的生活类综艺,既然是综艺,自然不会是单纯的美食节目,毕竟引流不够,就起不到宣传的作用。

因此,《中餐厅》想要持续经营,需要哪些条件呢?

第一:情怀。

就像写文章一样,一个节目也是需要一个正能量的主题。

而《中餐厅》顾名思义,它的主题是宣扬中华美食,但是仅仅到此是还不够的,这个主旨还需要因地制宜的变通,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

因此,第四季,《中餐厅》将主题聚焦到了国情,节目选择以轮船为工具,开启了二十一天的“长江之旅”,顺着长江而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民富国强。

这一季的客人也主打“以家为单位”,让其乐融融的场面走入大众视野。

从主题上来讲,《中餐厅》已经站上了更高的起点。

为了与情怀呼应,节目组每一期都预留了一桌席位,特邀为祖国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让标杆走进荧幕,迎来更多掌声和更多的效仿者。

这一季,“中餐厅”用美食串联了“国家”与“个人”,立意上便已经站得稳稳的了!

第二:综艺里角色定位。

根据各种正道与小道消息,得出综艺里是有台本的,就算没有台本,也是有角色定位的。

显然这是常况,像《极限挑战》要与嘉宾斗智斗勇的节目实数少数,更多的综艺,嘉宾都需要按照节目组的既定方向行走。

1.赵丽颖存在的必要性。

根据以往几季的“中餐厅打法”,话题性与流量是放在首位的两要素,而这一季的人物当担毫无疑问是赵丽颖

赵丽颖自参演古装剧《陆贞传奇》大爆后,迅速走入人前,接着的仙侠剧《花千骨》、古装大IP《楚乔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事业到达了高峰期。

之后与冯绍峰的恋情以及怀孕,更是热点频频,到生子复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有匪》,再到如今生子后参加的第一部综艺,都自带火爆热度。

看《中餐厅》的弹幕就知道,有多少人是为着赵丽颖而来,因此,这一季赵丽颖的存在是必要的。

2.黄晓明的退而其次。

上一季的“明言明语”,让观众把更多的黑点与嘲点聚焦在了黄晓明身上,显然,再来一季“明言明语”会显得节目乏味。

自带热搜的赵丽颖,恰巧接棒了节目组需要的“摩擦的火花”,加上赵丽颖粉丝群体众多,自然不怕没有受众。

黄晓明也需要兼顾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两档节目的平衡,黄晓明如今在《中餐厅》的人设定位显然更为讨喜。

3.双主厨的飙戏风云,搭配小白 李浩菲。

这一期,张亮回归,作为第一季 累到突发心肌炎的主厨,双主厨的设定显然轻松不少,这一季张亮是气氛调和者,既能抛梗接梗,又能化解尴尬,打破了节目组给的单一定位,显然更为讨喜。

林述巍,仍是爱花钱的人设,但这与正统厨师的身份是匹配的,对于国宴厨师,对器皿、食材的要求再怎么挑剔,都不能算过分。

李浩菲,“小白”来到《中餐厅》是来刷观众熟悉度的,例如第一季的靳梦佳、第二季的白举纲,但娱乐圈流行一句“红不红是门玄学”。

第三:节目组的bug。

综艺《极限挑战》能够出彩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规矩”,这样的不走寻常路,给了观众更大的期待。

而《中餐厅》显然也不是一个乖宝宝,节目组每次都有“营业额”的要求,还有相对应的成本控制,可事实是,若真来个专业的财务人员,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槽点1:广告商。

节目火了,就带动一大堆金主爸爸,一期90分钟的综艺,金主爸爸们露脸就得15分上下,真正较真起来,还不只这个时间。

但因为有金主爸爸们,食用油、酸奶等等都属于白挣营业额。

槽点2:营业额。

《中餐厅》本就不是正规玩法,节目组只要求了营业额,但实际上支出是远远大于收入的。

首先,嘉宾们为了节约成本,每一期都是自带了大量必须用品,这就节约了很多开支,加上广告商赞助,按理来说,完成营业额是没有问题的。

可对比第二季的轻松,第四季到现在为止,还死磕一个营业额,作为戏剧冲突点未免让观众觉得这些人“智商”有点欠缺,可他们个个都是顶聪明的人。

这是为了出节目效果?

槽点3:经营时间。

实际上,这一期不像经营中餐厅,更像走过场,官方代表黄晓明都实名认证,这样的“中餐厅”,他可以参加无数期。

现实中应该没有哪家餐馆是只做晚餐一餐的。以往的三季,都是中餐+晚餐的模式,营业额自然就上去了。

而这一期的中餐厅,双主厨模式就只经营晚上一餐,而且餐位是没有轮席的,至今只接十桌,用餐时间是18:00--22:00。

槽点4:赔钱的餐厅。

再说定价,每一份菜肴都是十足的用料,以现在的物价,这样的经营太流于形式。

仍记得第一季赵薇直怼黄晓明,餐厅的定价不合理,肯定赔钱。

虽说这是一个综艺,但既然开了餐厅,起码的逻辑还是不该违背。

但看节目实际核算,每一桌的消费都不低,那么多余的消费用在了哪里,这又是一门玄学。

第四:构建戏剧冲突。

以第三季第四期为例,节目组通过剪辑构建的戏剧冲突有以下三点:

1.林大厨发脾气,埋怨黄晓明的粥没煲好。

2.餐厅客人太少,营业额上不去。

3.林大厨购置厨房用具,耗资大,导致营业额完成困难。

第一个冲突点,张亮和黄晓明都恰到好处的接了梗,化解了尴尬,营造了节目看点。

第二个冲突点,赵丽颖一一电话核实未到店人员,询问原因,不过客人好像都没接电话。

第三个冲突点,也是最大的看点和争议点,财务赵丽颖与大厨林述巍之间的人物碰撞。

财务与后厨的冲突,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很容易作为构建戏剧冲突的素材,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换位思考,观众会如何解决?

  • 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赵丽颖的经济大类支出,以及对应的大概数据,自己需要非常清楚,如此,才能罗列数据说服林大厨,而不应该一味的控制与压制,因为真的没啥用。
  • 实地考察更有说服力。林大厨的职业特殊性,赵丽颖可能并不清楚,我记得第三季财务秦海璐是拿了笔记菜价,后厨事宜也是十分清楚,因为清楚,就知道哪些东西是必要与不必要。心中有数,节约起来自来有理。
  • 尴尬是大家的,评论对赵丽颖、林大厨都是不友善的,是因为两人都有可以完善和体谅的地方,人无完人,就算是神,达不到信徒心中所愿,也是要被念叨的。
  • 因此,各退一步,另辟蹊径。因为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完成餐厅营业额,达到节目组要求的综艺效果,各自“出戏”获得更多的观众缘。

真正遇到此类事情,还是要说透,一个“透”字,才能将心中的顾虑、委屈、不满都外放出来,避免心生闷气,暗自怨怼。

但凡有所顾忌,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就无法将事情说透,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憋屈感,大家心理都是不舒服的。

芒果的后期是公认的相当出彩,但是剪辑却被频频吐槽。

实际上,后期包括剪辑,是在嘉宾参与的成品完成后,进行二次创作或是延展,赋予了节目最终的调性,以期达到最好的节目效果。

因此,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

相关链接:

《中餐厅》:赵薇、苏有朋、王俊凯,人际交往中最美的化学反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