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扎堆独居生活,综艺瞄准独居风口

扎堆独居生活,综艺瞄准独居风口

犀牛娱乐原创

文|肉狗 编辑|朴芳

说起美国诗人、作家梅·萨藤,人们总会倾向于谈论她后半生的独自隐居生活。1974年,梅·萨藤在自己声誉正隆之时,独自一人退隐到了海边,用日记与自己对话,在孤独中寻求生命的乐趣与真相。

彼时,独居生活在社会中还是较罕见的存在,但当下,在人口迁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其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更进入了“独居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历年年鉴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一人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迅速上升,2017年已高达15.7%。《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15)》数据显示,青年群体约占家庭总户数的3%,也就意味着每100户家庭中有3户是独居青年户。

“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独居生活的流行印证了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的这一结论,也让网综市场看到了新的创作空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争相在5月推出了自己的“独居综艺”。

《我要这样生活》VS《让生活好看》VS《看我的生活》

在国内网综艺市场瞄准独居生活前,韩国MBC电视台已于2013推出了一档“独居综艺”《我独自生活》。该综艺由试播节目《男人的独居时代》升级改名而来,先后获得最佳节目奖、年度观察综艺节目奖等多个韩国本土综艺大赏,目前仍在放送中。

与《我独自生活》相同,爱奇艺《我要这样生活》、腾讯视频《让生活好看》、优酷《看我的生活》采取的也都是“真人秀短片+室内观察”的双层叙事结构,但细化来看,《我要这样生活》的设计与《我独自生活》更为贴近。

在《我独自生活》中,节目组从嘉宾起床的那一刻起开始记录他们的独居生活,所有固定嘉宾都会以“彩虹家族”的成员“彩虹会员”自称,并会选出一位“彩虹会员”担任“彩虹家族”的会长。此外,节目还安排了一只名叫威尔逊的玩具熊陪伴“彩虹会员”共同独居。

《我要这样生活》让谢楠、杨迪、李璐尔担任“蜗牛家族”发起人,固定嘉宾邓紫棋、范丞丞、王琳凯、周笔畅、颜如晶、秦霄汉则皆为“蜗牛家族”成员。相对不同的是,谢楠、杨迪、李璐尔三位发起人的身份仅有一重“主持人”,并没有像《我独自生活》那样兼任“固定嘉宾”。

而《让生活好看》虽也成立了一个“好看家族”,但主持人柳岩和嘉宾在节目内对家族概念的深化力度较弱。

另一方面,《我要这样生活》在“独居”嘉宾阵容组成上同样较多元化、极致化,并且能明显感受到,节目在选择嘉宾时也是从独居的价值观源头出发。范丞丞是渴望逃离爸妈翅膀的“独居新手”,周笔畅是独居15年的“独居达人”,邓紫棋是有稳定恋情的“恋爱中独居女孩”,颜如晶是独自来中国发展的马来西亚“单身女孩”……

相比《我要这样生活》,《看我的生活》更倾向于用不同世代人群的不同独居生活状况去解读独居潮流。75后资深独居女青年佘诗曼,85后佛系独居者马思纯,95后独居“宅女”林允,90后独居“生活小白”王大陆,00后尝试独立的黄明昊,节目的五位固定嘉宾分属不同的年龄段,也代表了不同的独居生活方式和观念。

《让生活好看》的独居生活图鉴色调较为单一,仅偏重聚焦年轻独居群体。四位嘉宾郑爽、伍嘉成、许魏洲、费启鸣皆为90后,且独居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伍嘉成只独自生活了三年左右,而年龄最大的郑爽在节目录时才进入独居状态。

实现“独居综艺”可看性

优爱腾打法不一

独居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潮流,但这份潮流体现的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由各种社会实际问题共同作用而成的“价值观”。因而,一档“独居综艺”的可看性不仅在其所“展示”的独居生活状态的真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也包括能否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节目蕴藏在画面中的情绪,得到些关于生活、社交、独处、家庭、交友、恋爱等方面的思考。

对比优爱腾的三档“独居综艺”,爱奇艺《我要这样生活》属于“写实派”,更倾向通过放大真实的独居生活细节和构建嘉宾的趣味性故事引起共鸣,诸如颜如晶起床后直接喝大桶水、邓紫棋熬夜、范丞丞和王琳凯正骨等节目目前讨论度较高的话题,基本都产自这两块。

腾讯视频《让生活好看》和优酷《看我的生活》同属“走心派”,侧重用独居明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感染大众,在呈现内容中能看到较明显的严肃与轻松分界线。如《让生活好看》中因郑爽开启独居生活而引发的关于精神独立的探讨;《看我的生活》中马思纯因“校园暴力”造成的成长创伤,以及“星二代”身份遭受的质疑。

三档节目打造可看性的着力点不同,但都注重“隐性设计”。原因也不难理解,独居生活中能展现的事情极其有限,即便明星们非常能自娱自乐,让他们全程“自由发挥”也很可能会使节目陷入“冗长无趣”,这就需要节目通过隐性设置来弥补,比如《看我的生活》通过马思纯和蒋雯丽谈话展现她的独立坚韧;《我要这样生活》通过范丞丞和王琳凯去赛车、正骨展示独居时的友情相处状态;《让生活好看》用郑爽不舍父母离开引出#三十岁前必做的事#等话题。

通过这些例子也能看出,节目借助这些隐性设置也可以丰满嘉宾的“人设”和“价值观”,带动大众对相关话题的讨论热情。

三方助推下,“独居综艺”能否成为国民代表性综艺?

“独居综艺”的诞生有成熟的社会环境支撑,加之大多数的独居人口都是青年或者成年早期的个体,与当下主流收视群体的年龄段也匹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独居综艺”也能产出如韩综《我独自生活》一样的国民代表性综艺?

从已播两档节目目前的观众反馈看,稍欠火候。

“独居综艺”在我国具备先天制作优势,却也面对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的嘉宾配置、制作团队实力不相上下,聚焦具体内容与叙事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核心主题无外乎“独居”二字。英雄所见略同,这就意味观众的注意力势必会被极度分割。

其次,综艺的同题竞争就好比考生面对同一张试卷,决定高下的因素是基本功、细心程度和攻克最后一道难题的能力,考验综艺制作者的微创新水平,要求大家除了投入资金,还得用心制作。否则即便节目属于某一个很火的类型,也难保证一定会火,甚至还可能会“集体哑火”。

已播的《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各有千秋,也各具短板。

《我要这样生活》对独居生活的“深度观摩”不足,“观察室”的“娱乐”、“搞笑”作用突出,但没能有效提炼出足够多的相关可探讨话题,从而导致节目在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喜欢“独居”的社会原因,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以及对终身独居的建议等深度内容上的呈现不足。

《让生活好看》发挥了“观察室”的桥梁作用,但由于缺乏杨迪、大张伟这类的综艺咖,“观察室”的轻松活跃氛围不足,仅靠柳岩一个主持人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出话题,难免有些孤掌难鸣。

此外,或是被节目时长所限制,所有嘉宾的生活片段都较短,且缺乏能够让观众形成强烈记忆的内容点。

《看我的生活》由于介质问题首期延播,至今还未确定新播出日期,具体成色如何目前难下定论。

综合来看,国产“独居综艺”要想真正成长为有品质、有灵魂的国民代表性综艺,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观察”的作用和意义,弄懂“独居”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年轻人痛点和痒点的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