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老电影解析:她残忍虐杀八人,却在悠扬笛声中安然死去

老电影解析:她残忍虐杀八人,却在悠扬笛声中安然死去

本文为一篇影评。如要用一句话总结,我只想说:

woc,这个片子太牛了!



影史上关于复仇的故事太多,男人的,女人的,有的胜在故事曲折,有的胜在手段痛快,但如这部电影这样充满野心又稳步布局的讲述故事的,并不多见。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乡野妇女金福南在受尽压迫后被逼屠杀全岛的悲剧,但这个悲剧的开篇和结尾,却都不是金福南。影片名采用的词汇“事件始末”十分概括全片精神,这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事件,反而点点滴滴,皆有其来由。



一、人物设计

故事的视角,从福南小时候短暂的玩伴海媛展开。


都市女性海媛

影片的前十分钟聚焦在海媛苦闷的都市生活中。海媛的职业、独居生活、遇到的憋屈事,短小的篇幅给观众塑造了一个冷漠自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形象,在压抑沉闷的镜头语言下,我们看到一个漂亮而苍白的都市女性,无声地忍受着环境的压迫,又无声地向社会释放着恶意。

紧接着,镜头转向大海。海媛逃离城市,来到儿时待过的一座海岛上。正是在这座岛上,将展开关于金福南的悲剧。

但影片关于金福南这个人物的进入视角有一点圆滑的技巧。本是海媛回忆中的两个少女,衔接上了福南的回忆。自此影片的叙事基调有了略微调整,从原本沉闷的都市节奏转换到了乡村的频道,但这里并非由暗到明,只是仿若用调高的嗓门掩饰抑郁的内心,人物内外的情绪张力陡然加大。


少女的情谊


岛上的居民不多,可以区分的阵营为:受害者(福南和女儿小燕),加害者(四个男人),曾为受害者却助纣为虐(老太太团队),和旁观者(唯一的老头)。外来的海媛到来之后,在这四个阵营中来回切换,形成奇怪的平衡。直到故事的最终,受害者爆发,复仇的力量使加害者及其帮凶恶势力被全部消灭,旁观者也失去功用溘然长逝。

与开头相呼应,影片的最后五分钟镜头又回到了海媛孤独的都市生活。影片片尾曲之前的最后一个镜头恰反应这种平衡消失后及其哲理的意味,在昏暗的房间里,海媛打开身体平躺在地板上,身影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相似轮廓的大海中一座孤岛。

这样,影片完成了人际关系的封闭,营造出一种压抑的、令人无法逃脱的命运感。从而迫使观众叩问内心:是什么让人活成了这副模样?


人体的轮廓和孤岛


二、故事里的隐喻

1、性

毫无疑问,影片的主旨讨论的是一个与性有关的话题。

以孤岛为样本,可以做出相对容易的分析。

假如把岛民按照年龄分层,可以发现岛上的老龄层是女性化的,而壮年则男性占优势。

性别配比的巨大落差导致这两个年龄层都存在着严重的性饥渴,具体表现在加害者阵营的男人个个不怀好意,强奸、家暴、乱伦层出不穷,而老太太们明知这些罪恶却不加阻止甚至习以为常、沦为恶的帮凶。而影片不断向观众暗示这个终极原因。从四个男孩欺负少女福南,到老太太聊天时谈及男人们死的早、女人曾轮流拉痴呆老头回家的片段,无不透露着岛上性失衡带来的混乱和罪孽。

福南本人的悲剧,更直接与性相关。从她少女时被欺辱,怀孕却不知孩子的生父,到她嫁人后仍要忍受小叔的凌辱,因为不堪忍受女儿承受相同的命运愤然出逃,再到最后爆发时虐杀丈夫的细节,无不是与性暴力和性失衡有关。


被落下的海媛和即将被屠杀的岛民


而性的相对面,则是权力。尽管性失衡的阵营是在两性之间交替发生的,但权柄却从未离开过男性这一边。这是非常现实又荒诞的一面,即使是男性人数式微,女性集体强大的时候,女人们挂在嘴边的也是“还是得需要男人啊”,因此把自己贬低为奴隶和工具人,在受尽屈辱后认为这才是女人的命运,并强迫后代女性同样遵从。

2、符号

影片也采用符号化的隐喻。

比如镰刀,指向岛上的权力,福南在看到丈夫猥亵女儿小燕时曾冲动拿起过镰刀,最终却隐忍放下,直到最后的爆发,镰刀直接成为团灭岛民的凶器,这层不用说了;而老太太团队中的姑妈被追杀时也一直拿着镰刀,象征着她们掌握的权力,但姑妈砍向的是她的幻觉,并最终无力反抗幻象中的凶手而自绝于悬崖,这暗示她们曾握住权力却沦为帮凶的悲惨命运。


高高举起的镰刀


比如笨笨草,岛上似乎满地都是笨笨草。海媛在少女和成年时期都有偷尝笨笨草的经历,痴呆老头每天都在吃笨笨草,色情狂小叔也几次利用笨笨草来达到迷奸女性的目的。笨笨草应当类似毒品,能让人获得短暂的快乐,也能让人迷失和沉沦。这里的暗示不言而喻。而台词也说,笨笨草让人越吃越笨。正如同岛民的命运,因沉迷欲望丧失人性,最后落入深渊。

又比如竖笛及吹响后的笛声。竖笛的形状不用多说,而影片仅有的几段背景音乐,都是福南与海媛在一起时出现的悠扬明亮的竖笛声,然而最后杀死福南的也恰恰是折断的竖笛。竖笛的符号即代表着福南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也带有不寻常的性的暗示。但在这一层面上,我觉得这层暗示更偏向于由爱催发,因此在影片中也特意从福南与海媛这样同性的暧昧关系中感兴。这并不是说同性之爱更好或更高级,而是区别于影片中普遍肮脏的异性关系,显现出带纯美和干净的另一种性的关系。而虽然福南最终的结局是毁灭,却也因为竖笛声的陪衬,带了一丝理想主义的美感和韵味,也算是对这个悲惨故事主人公的一种安慰。


贯穿始终的竖笛


三、镜头语言的魅力

从影片类型化的角度,本片分类为恐怖片。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在影片后半段出现的几幕血腥的镜头。从镜头语言来观察,本片的特征十分明显。

大量的中近景的镜头和封闭式的取景,营造出压抑逼仄的视觉效果,在都市恐怖片中十分常见。而与此相匹配的,影片的色调也是偏冷色的,大面积的蓝灰色调,给人以破败颓丧之感。在后半段的血腥情节中,往往是大块冷色调映衬着触目惊心的红色块(血液、口红等),以对比感突出惊悚的氛围。


福南离岛时诡异的妆容,也是采取大面积蓝灰-小块鲜红的对比


全片少数几个全景镜头,难得出现了明亮的天空、绿色融融的和谐景象,都是发生在福南与海媛的相处亲近情景下,充分向观众暗示两位女主的心境。因此我们知道,不管是杀人犯福南,还是冷漠的海媛,在彼此身上都是感受过温暖的。这与影片最后福南死亡的结局,以及海媛的转变遥相呼应。

从镜头角度,影片也较多使用平视、俯视的视角,且也频繁使用手持摄影机的摇晃镜头和平移的运动镜头,这不仅仅增加了观影的真实感(类似纪录片),同时减少了影片的戏剧化效果,让一个血腥故事更显得“平易近人”,平添一分毛骨悚然。片中极少的几个仰视镜头,则出现在福南经历丧女之痛后在太阳下一番劳作后、彻底爆发前,几个刻意以仰拍造就的高大剪影凸显着福南的心理变化,也暗示了后续的剧情。


少见的仰角镜头,出现在福南爆发前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

1、双女主:福南与海媛的对比

少女时期福南与海媛曾短暂在海岛一起生活,而后海媛回到首尔,成为冷漠自私精致的都市白领。福南则留在海岛嫁人生女,成日操持农活,成为粗鄙的乡野农妇。

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白皙精致,而内心封闭冷漠;一个粗糙黯淡,却待人真诚热情。海媛很少笑,庄重矜持;福南脸上则时常挂着没心没肺的笑容,大口吃饭,卖力干活。

尽管如此,两位女性的生活都充斥着各种压迫和痛苦。


处境不同却又类似的两位女主


2、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福南在岛上受尽欺凌,一心向往着首尔的都市生活。在她想象中,首尔象征着自由,有了自由自然也就获得了尊严(如同妓女描述的,到了首尔连防晒霜都不用,自然就会变白);而从首尔仓皇逃离的海媛,却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海和孤岛上才仿佛能松一口气好好的呼吸,首尔对她来说是无法摆脱的牢笼。两个人对彼此生活环境的向往交错出一曲现代文明的悲歌,到底哪里才有自由的空气,有尊严和和谐的生活?影片没有明说,但在片尾明亮阳光下少女的嬉戏中仿佛给出了答案。


3、男人与女人的对比

尽管性别与善恶关系不大,但影片仍旧将最大的善意留给了女性们。

当男性角色个个面目狰狞,并遭受最残忍的虐杀。女性角色们相对来说死的比较痛快,甚至对于最难缠的姑妈一角,也并没有设计让福南直接砍杀她,而是由她被自己心魔控制,在男人的船回来的时刻跳下悬崖而死。


五、意图

前面赘述了一大堆手法上的分析,本片在艺术审美上的普遍性还是非常直观的。叙事手法的流畅使得这部片子对于普通观众也十分友好,它自带的惊悚、色情、血腥、暴力等噱头元素也运用的很到位。

我们试图透过种种纷繁复杂的手段来探求影片的内核,看见的仍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女性主义的话题。

男权的恐怖顽固无疑将使世界变成冷漠、可怕的孤岛,不仅是其中弱势的女性和儿童遭受吞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脱。唯一打破这恐怖牢笼的办法就是反抗强权,不惧毁灭。

而影片在接近结局时也释放出一点希望,如被福南电话叫去接她的陌生船员递出的搀扶的手,也正是人间残存的善意,毕竟自由是所有人的向往,而得到自由只不过需要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一点人性的善良,或许就足矣。


今日推荐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 韩国

推荐指数:★★★★★

适宜人群:城市白领、犯罪片爱好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