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评分8.7,算得上漫威DC电影中对人性剖析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

评分8.7,算得上漫威DC电影中对人性剖析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

在表面非人性的背后,有一个受着痛苦的人,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人,生活击败了他,而他寻求着代偿。

如果用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作品《我们内心的冲突》的这句经典来形容2019年上映的《小丑》,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小丑》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不过,这部电影却独立于DCEU之外。和漫威里面塑造的人物截然不同,《小丑》中的反派没有漫威超级人物的高智商和高技能,他只是一个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导演通过展示他种种不幸,让观影者亲眼目睹一个正面人物一步步的黑化成真正小丑的过程。

那个被现实残酷的藤条抽打的伤痕累累的男人,肉体遭到摧残的同时,精神也陷入了奔溃。这是社会的一种残害,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失败。可以说,《小丑》是漫威DC所有的电影中对人性剖析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它是一部脱离了超级英雄的电影,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犯罪电影。

因为即便是现在,长期以来的生活压力还是一直让我们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在亚健康的肉体下,我们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小丑。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像亚瑟那样的发泄出来,是因为社会赋予我们的道德伦理和法制牵制了我们内心的疯狂。但是,谁又能够保准这个平衡点不会崩塌呢?


所以,当我们看到小丑亚瑟在暴力的发泄心中的情绪时,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甚至幻想着能够像小丑那样发泄长期以来挤压在心中的情绪。我们同情小丑,但不可否认,小丑亚瑟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派人物。

导演对于亚瑟罪行的展现,不是为了批判,而是让人们有更加深刻的反思。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小丑,但是我们要避免自己成为小丑,所以,整部电影都时刻在找寻让亚瑟成为小丑的原因,让人们去思考,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小丑的诞生。

01

《小丑》不管是在艺术的表达上还是在商业上都可以说是成功的。2019年威尼斯影展的金狮奖,评分8.7,全球10多亿美元的票房,这么耀眼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个反派的地位有多高。

《小丑》整部电影充满了黑暗元素,以至于影片到处充斥着压抑的情绪。导演用了低照明镜头对小丑进行大量的脸部特写,在这样的静态黑暗下,我们可以看到小丑的独孤感和迷茫,这种孤独感和迷茫,来自于满目疮痍的社会环境和扭曲的丑陋人性。。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的哥谭市。在影片开始的片头中,因为垃圾工人的罢工,让整座城市都乌烟瘴气。化完妆的亚瑟此时正拿着广告牌在大街上表演,但却遭到了几个痞子的捉弄,他们毁掉了亚瑟的广告牌,并把他打倒在肮脏不堪的街道上,用脚狠狠的踩踏。躺在地上的亚瑟,无助的抽动着身躯,并露出了无奈和绝望的笑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哥谭市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都一样处于丑陋和肮脏。在人物的塑造上,导演掘弃了以往超级英雄的人物设定,而是把视角下沉,让亚瑟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这样的人物设定,让每个人都不知不觉的与亚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为,超级英雄在现实的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而亚瑟这样的人物却随处的可寻,这也为后来整个哥谭市的暴动埋下了伏笔,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底层的人物,当生存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的时候,当善良举步艰难的时候,这个群体就会陷入一种奔溃的状态。所以到电影的最后,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小丑。

影片中的亚瑟,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在控诉着这座城市那密不容针的黑暗和迷茫。哥谭市政府对于人文情感的冷漠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至于让这座城市的的未来的走向陷入了空前迷茫的状态。每个人都看不到希望,每个人都泡在绝望的祭坛,于是不得不同暴力进行反抗。

而繁衍出亚瑟这颗罪恶种子的,是亚瑟在家庭和社会种种残酷的遭遇。继父的家暴让他患上了癫笑症,工作上被自己的朋友所出卖,在地铁上因为发病遭到恶棍的毒打,努力想成为一名谐星,却因为表演失败被自己的偶像作为反面教材在观众的面前无情的羞辱,为了调查自己的身世,本来想在托马斯·韦恩找到父爱的情感寄托,却遭到了嘲讽和暴力。家庭的不幸,身世的不明,友情的背叛,梦想的破裂,这些罪恶的种子残害了他虚弱的身体也撕碎了他麻木的灵魂。于是,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亚瑟连同哥谭市也一起陷入了孤独和迷茫,他用自己的病态暴力去以毒攻毒的报复那个体制残缺,人文冷漠的丑陋社会。

但是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所扮演的小丑不一样,亚瑟不是有意的成为暴动的革命人物,更没有政治元素的加入,只不过他的反抗却无疑之中打开了同一底层人物内心暴力的大门。

02

从知名哈佛教授罗伯特·莫顿提出的马太效应可以得出: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公平的,贫富阶级永远的存在。

这也是整个哥谭市发生集体暴乱的原因。在社会地位的分化中,底层人物贫穷的社会地位,永远是被厌恶,遭遇极端不公的阶层。所以,当这种无意识的社会形态恶劣到一定的程度时,歧视就会孕育出暴力的恶果,亚瑟只不过是这场事件的催化剂而已。

影片中,以托马斯·韦恩为代表的资本家徘徊于高楼大厦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那些在肮脏街头,食不果腹的流浪汉和失业者却苟延残喘的寻找生存的希望。所以,当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资本家不断以底层人物的鲜血来滋润他们的生活时,他们自然而然成为社会底层人物所复仇的对象。

虽然,法律的强制性把底层人士的暴乱行为约束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但是随着社会两极分化的程度不断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断层就会越来越明显,本来无声的控诉,最终就会变成一场厮杀。就像影片中,人们刚开始对于哥谭市生存状态的抱怨,在底层人物的话语权不断被淹没后,最后直接演变为无处不在的暴动,在地铁上,公路上,每个人都带着小丑的面具对社会进行疯狂的报复,而无视道德和法律的存在。

03

影片故事结尾的高潮中,亚瑟在警车里被街头暴乱的小丑救出后。导演这采用焦光的镜头对准了亚瑟,塑造出一种领袖的光环。人们集体雀跃,为这场暴乱狂欢。而实际上,这样的行为不是悲剧的结束,而是开始,当集体的无意识出现时,即便是有意识的理智也会被埋没在人群里,到最后会有更多小丑的人诞生。

所以,小丑并不是一部教育片更不是一部治愈片,它揭示了哥谭市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并通过亚瑟这个个体的悲剧来折射出那个底层群体的悲哀。所以整部电影的重点不是批判而是反思。我们与其去追究暴乱的罪行,还不如彻彻底底的反思,繁衍出这些罪行背后更加深刻的原因,这样,至少可以阻止下一个人黑化成小丑,进而清除这种恶性循环,做到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以及社会带给我们的不公,但是有黑暗的另外一面便是光明,人生就是悲喜交加的过程,就如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说过:“人生近看是悲剧 ,远看是喜剧”

阳光总是在风雨过后,冲破障碍夺来的胜利果实远比一帆风顺的时候要珍贵的多,因为他是我们成长的印章。影片的结尾,亚瑟进了监狱为他的罪行赎罪,当他在监狱的窗户,阳光前面,继续手舞足蹈时,那也算是人生的一种重新开始吧。

影片结束了,我们同情小丑,也同情哥谭市苟延残喘的人,但是,希望同情的时候也能带着理智和反思,来阻止自己变成下一个小丑,不要让自己变得疯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