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45周年》|爱情、婚姻、两性,为何“蓝宝石婚”走向破灭?

《45周年》|爱情、婚姻、两性,为何“蓝宝石婚”走向破灭?

引言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沿着可预期的平淡轨迹度过;但如果某一天,一通电话,一封信或一个陌生人的来访,突然击中了你,甚至将以往的日子都颠覆,原本相信的东西由此崩塌。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戏剧性正是这么产生的,《45周年》中的主角夫妻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鉴于他们已共同度过了45年,走向人生的暮色,这种变故带来的震荡就更加剧烈了。

电影《45周年》,于2015年2月6日在柏林电影节首映,主演是英国的资深演技派夏洛特·兰普林与汤姆·康特奈。两位更是凭借该电影双双摘得当年度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男主角。

故事讲述了凯特与丈夫杰夫的45周年结婚纪念日即将到临,此时一封意外来信通知杰夫,他50年前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意外丧生的女友遗体被找到了,因为冰封,她甚至还保持着年轻时的容貌。杰夫从此将自己封闭在回忆的阁楼里,而凯特则在准备纪念日party的同时不断忍受着不安和嫉妒。

女主角夏洛特·兰普林

影片拍摄背景是广袤而多雾的英国乡村,称得上风景如画但绝不是晴朗明媚。女主角凯特的社会身份为一名受人爱戴的退休教师。这一切都为电影定下了克制压抑的基调,伴随着浓浓的英式口音,缓缓展开这并不激烈但极具深意的故事。

45周年的婚姻,通常称为“蓝宝石”婚,距离50年的“金婚”只有一步之遥。此时两人已携手度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共同走向暮年,多半是可以说“尘埃落定”的时候了。而电影的主角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周内,就面临婚姻破灭的可能呢?

恩爱的凯特和杰夫

一、 爱情:它的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本质却从来都不可捉摸

女主角的婚姻本是45年“稳稳的幸福”,在她开始怀疑丈夫更爱的是别人时,突然如履薄冰。

“爱情”已经是现代人最熟悉不过的概念了:多少名著小说,多少电影电视都围绕着它。不夸张的说,当代人尤其女性多多少少是在偶像剧爱情童话的喂养中长大。但爱情究竟是什么呢?“问世间情为何物”,元好问在700多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悬在人类的头顶。

丈夫杰夫接到那封意外的信,立刻像失了魂一样,喃喃地说“她的样子定格在1962年,而我却是现在这副模样”。不必说朝夕相处的妻子,镇上随便谁看一眼都知道他不对劲。最初他还向妻子解释几句,渐渐地索性自己一个人沉入回忆的深渊——半夜来到阁楼上,播放许久以前的照片幻灯。

杰夫完全变成了一个痴呆的老人,或者说变回了一个任性的孩子,全不管结婚纪念日的事情,只顾在阁楼上不断翻看、回忆、呢喃,甚至还计划动身去瑞士看“前女友”。这样的行为,让凯特不禁怀疑,或许那个50年前死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女人才是他的最爱?

一起阅读的凯特和杰夫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得而知。“爱情”,这简单的两个字之所以能发端出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传奇,原因正是其本身的不可捉摸。我们可以知道光的速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但从没有任何机器或手段可以测量爱。

既然无法触摸本质,人们只能从表象入手:用对方对自己“好不好”来代替“爱不爱”。精心挑选你喜欢的礼物,记住你最爱吃的东西,生病时候的亲身照料······我们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45年的相伴相亲下来,凯特或许从没想过杰夫会“不爱”自己。

但表象并不总是能反映本质。一封意外来信,让45年笔直顺畅的日子突然转了个急弯。得知前女友出事时正怀着孩子,凯特更是大受震动。

“如果当时她没有发生意外,你们会结婚吗?”她终于问出来。

“会。”杰夫几乎是脱口而出,没有多少心里挣扎。

在故事开头时,曾借来访者之口告诉观众:他们夫妻没有孩子,家里也没有任何合影。凯特随口说是杰夫不喜欢拍照,一切都顺其自然。而如今阁楼上那保存良久的老照片,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以及杰夫躲在阁楼里的态度,难免让凯特怀疑:她这些年会不会只是做了另一个人的替身?不要孩子,不要合影也都和那个人有关?

落寞的凯特

一旦她有了这种怀疑,平静幸福的生活就此裂开了巨大的豁口,再难缝补了。

“爱是无法衡量的。”共同走过了45周年,但仅仅一封信、几张照片就将她变成了丈夫眼里的透明人。这是凯特所绝没料到的。而那封信如果不出现,她这一辈子也不会知晓,原来还有那么一个人在丈夫心中占据着比自己更重的分量。

这部电影的设定有些猎奇,但情感却真实的让人害怕,尤其是对爱情理想主义者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在爱情上,用表象代替本质或许并不可靠,也就是说你可能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被爱或者在爱着。

人人都在谈论着爱情,人人也都摸不准爱情。如果朝夕相处45年的时光都可以在几天内被一封短信掀翻,那我们拿什么去相信自己对爱情的判断呢?而现在坚信着彼此相爱的人,谁又能料到属于他们的那一封信什么时候来呢?

产生隔阂的凯特和杰夫

二、 婚姻:建立在爱情和平等基础上的现代婚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简单的“灵魂的感觉”,那么婚姻则是更复杂的社会意义下的关系。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爱情”远没有这样崇高的地位。那时的婚姻结合,对于大家族来说是为了门当户对,利益相关;对于底层人民,则是搭伙过日子,谋求共同温饱。

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女性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同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和双方“平等”的基础上。但官方数据显示,这样的现代婚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脆弱。在我国,国民离婚率从2003年起连续呈上升趋势;美国、俄罗斯离婚率在50%作用,而欧洲和比利时,离婚率甚至高达71%

电影中的凯特和杰夫是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妻。由于没有孩子,所以这个家庭全凭夫妻间的感情作纽带。他们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凯特偶然开车去城里采购食物,杰夫就留在家里修修抽水马桶,他们阅读、谈话,算得上相敬如宾。


凯特

这样和谐美好的生活,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天内被颠覆呢?

首先,现代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正如前文所言爱情这回事捉摸不定,一旦其中一人对爱情失去了信任,猜疑爬上心头,那么婚姻的地基就直接动摇了。

再谈“平等”,这意味着双方心灵上的对等,而现实中不免对应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对等。夫妻关系和睦时,“平等”是促进他们进一步加深交流,相互照顾的有利因素;当双方有了嫌隙或者感受到“爱情”幻灭后,平等正是推动他们离开彼此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没有了传统婚姻的利益捆绑和生存劣势,失去了爱情的夫妻很容易分道扬镳,毕竟“谁离开了谁,也都能好好活下去。”

正是这些建立现代婚姻的基础,决定了其脆弱的本性。

终于等到了纪念日的那天,Party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用别人家的照片拼凑出了他们夫妻的照片墙,音乐和欢笑声中,一切好像恢复了正常。杰夫在发言时甚至留下了热泪,感谢凯特这些年的相濡以沫,说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人群将他们簇拥在一起,凯特和杰夫相拥跳起舞来。

结婚纪念日

到这里,几乎要回到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上了。音乐响起,是杰夫坚持要用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他们的结婚典礼上也是同一首。”Yet my love has flown away, I am without my love······”凯特突然醒悟,或许这45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错误!连最初的这首歌曲也只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

凯特终于甩开了杰夫的手——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在此之前故事都是无比压抑的,观众不禁为凯特叫屈和不值。直到一曲终了,她露出痛苦但坚定的表情甩开丈夫的手,才终于让人有了过瘾的感觉。

现代婚姻里,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感受到了爱情的幻灭甚至欺骗。所以即使45周年的共同生活,一段令人称羡的“蓝宝石婚”,也不能阻止她甩开的手。

杰夫

三、 两性: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说了几十年依然奏效

《45周年》这部电影有趣的是,男女观众的体验差异较大。

身边看过的女性朋友,无一不为凯特心痛,哭诉着“她45年都生活在谎言里”,直接大骂杰夫“渣男”的,也不在少数。而男性朋友这边,却冷静地多,他们分析着“杰夫这也不算欺骗啊,更不是精神出轨,就算那是年轻时候一个男性朋友的尸体被发现了,也会震惊好几天吧。至于这么严重吗”。或许也有那么几个人在心里默默觉得凯特有点“作”吧。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美国作家约翰·格雷的心理学著作。对照着凯特和杰夫的故事,可见两性差异仍然是亲密关系破裂的元凶之一。

收到那封信后,凯特质疑为什么我之前不知道你们关系那么好,甚至还有了孩子?杰夫解释说我刚遇见你这么漂亮的新女友,怎么可能提这些细节,而且毕竟是伤心的事。这里杰夫可能察觉到了妻子对自己保有秘密的不满,于是借着内心的起伏,向凯特倾诉起自己和前女友的往日时光来······结果当然是让凯特更加生气。“我不想再谈她了”,妻子表示了拒绝。但杰夫忍不住陷在回忆里,于是半夜起来去阁楼独自翻开照片,不再打扰妻子。而这一行为却更加激起凯特的嫉妒和不满。

男人用语言传递信息,而女人则用来表达情绪。杰夫只听到了妻子的表面意思,却没有去探究她的情感内核:无论是一开始想要了解他的过去,还是后面的拒绝谈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希望丈夫仍然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那个过去的人。

男人通过躲进“洞穴”来解压,而女人则害怕突然沉默的伴侣。那个收藏着老照片和笔记本的阁楼就是杰夫的“洞穴”。坦白说面对突如其来的信他内心的激荡绝对不小,同时也面临了妻子的质疑,这些压力最终推着他走上安静的阁楼,在沉默里寻求解决办法。而这一行为,在凯特看来却分明是对自己的回避,在阁楼上丈夫和死去的前女友才是夫妻,自己只是外人。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出版发行以来,已将近过去了20年,两性差异依然影响着亲密关系的和谐。即使是凯特和杰夫这样携手共度了半生的夫妻,面对突然状况,也可能因为忽视了两性差异而栽跟头。

结语

总的来说《45周年》是一部余味十足的电影,适合一个人静静欣赏。看完后没有一般好莱坞电影的畅爽,反而觉得心头被什么堵住了,甚至在回想时有那么一丝害怕:原来即使45年的婚姻,倒塌起来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

“每一对恋人都是一个奇迹”。越是经历丰富的人越是能体会爱之艰辛,我们需要化解多少误会,忍住多少冲动,甚至承受多少委屈才能一直握着彼此的手呢?电影中不难看出,凯特和杰夫都为维持这段婚姻付出过努力······《45周年》表现了导演对当代爱情和婚姻的真诚态度,悲观中带着尊重。镜头贴着生活的脉络记录老年夫妻平凡的日子,所有的不安都有理由,所有的沉默都不难理解,而最后的结局竟在无奈中包含着必然了。

凯特

至于电影的核心问题:杰夫是否真的更爱那位前女友?他的行为是否真的构成欺骗甚至是背叛呢?由于近两个小时的时长不可能展示生活的所有,也可能是因为电影语言独有的暧昧属性,观众无法作出绝对的判断。毕竟按照凯特的视角,他们的婚姻生活可能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丈夫纪念前女友的阴影下:不拍合影,不要孩子,连婚礼上的歌曲都是为纪念死去的爱情。但若真要追究起来,在杰夫的角度也完全可能是巧合或无心而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吧,提出问题却并不给答案,任由每个人在心里投射出他们自己的影子。

不少影评人把《45周年》列为“不适合情侣/夫妻一起观看的电影”,更有甚者直接说是“看了会分手”的电影。 在一片“爱情伟大”歌颂声中,这个故事确实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天真地相信爱情永恒、“从一而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我们需要看到爱情的变幻无常,洞察婚姻脆弱的本性,并在尊重两性巨大差异的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婚恋关系。抛弃盲目乐观的幻想,去拥抱真实人生中的无奈和两难,我想这是《45周年》的意义,尤其对年轻观众而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