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变形金刚人物名字是怎么来的?

变形金刚人物名字是怎么来的?


今年是《变形金刚:大电影》上映34周年,当你在重温这部动画时,你想过这些听起来信达雅的本土译名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吗?

如果从1986年香港热播《变形金刚》初版电视动画片至今,“变形金刚” 在中国的时空之旅已超过34个年头了。《变形金刚》的一大特色,便是数以百计的角色铺天盖地纷纷来袭,把人搞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这之中,孩之宝会在暗中洋洋自得:总有几款搞定你!正所谓 “ROBOT 白菜各有所爱”,于是,在这样的人海战术进攻下,动漫爱好者、模玩迷们纷纷失去抵抗,相继跌落钢丝的坑中,很难再爬上来。

这只是正义一方的阵容,就这么多角色

当然,“变形金刚” 的魅力还不止于此。按孩之宝的说法,所有的 “变形金刚” 其实从严格意义来说,都不叫机器人, 而是定位为 “高级智慧机械生命体”,类似的叫法 “超机器人生命体” 在日本延用至今。总之一句话,这数百个同样裹着铁皮、体内塞满电器元件与电缆的大家伙们,绝不同于一般的机器人,也远非一般的 “智能机器人” 所比。他们的每一个人,不仅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名字,而且有的还有绰号,有口头禅座右铭,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及兴趣爱好。最终,这些有智慧有灵魂有火种的钢铁之躯得以从林林总总的机器人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三十几年的传奇经典,并在向下延续着辉煌。

显然,为数百个机器角色各自建立一套完全不重样的人事档案,并非易事。而从英文(日语)再到中文乃至包括粤语的词义语境转化,则更费一番周折。近三十几年来,围绕着这些名词泽法的妙翻与纷争,也已构成 “变形金刚” 品牌发展史上一段段令人津津乐道的趣闻轶事。

一、上视版95集《变形金刚》翻译的神来之笔与白玉微瑕:

1986年,《变形金刚》在香港风行一时。这时,港译版已经全部定型。

港版《变形金刚》的片头

比如正方两代首领叫科柏文(Optimus Prime)/洛迪民(Rodimus Prime), 反派两任头子叫麦加登(Megatron)/格威龙(Galvatron)等等,这基本是音译加港氏风格。本来文无定法,这样的翻译并无不妥,叫起来也算是顺嘴上口。当然,相比之下,港译的 “变形金刚”、“博派” 和 “狂派” 这三个词汇则更为生动形象,特别是作为品牌名和角色总称的 “变形金刚”,既体现了这些可以随时改变形状的大块头铁人的基本属性,而 “金刚” 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威猛神勇之意,也与这些角色整体定位十分贴切,可谓神来之笔!由此,“变形金刚” 不仅成为孩之宝注册的中文官方排他性独家品牌用名,而且这个响亮的名字在国内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译名史上的一个经典。

上视版《变形金刚》第一季的片头

相比之下,“博派” 和 “狂派”的称呼尽管也颇具底蕴,但可能是考虑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还是尽可能简单直白,因此上海电视台及上海音像资料馆接到孩之宝的英文台本时,仅将 “变形金刚” 四字予以保留,而双方派别则翻译成了更通俗易懂的汽车人、霸天虎。

关于上视版《变形金刚》动画片里,正反两方一号人物的中文译名的来历,坊间一直存在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孩之宝在向上海方面移交物料时,已经事先确定了擎天柱和威震天这两个名字。其实,这完全是一个 “美丽的误会”。这一错误的来源主要是因为作为本片的翻译之一 —— 邹灵女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台本给到我手上时,已经叫擎天柱和威震天了”。于是,媒体界的朋友想当然的就认为这两个经典用名是来自孩之宝的官方设定。殊不知,邹灵女士其实并不是本片的唯一翻译,而且也不是最早一批剧集的翻译。她其实是在前任译者黄群女士的基础上继续为之。

邹灵女士

事实的真相应该是除了 “变形金刚” 这一统称是港译的发明外,其他的诸如擎天柱、威震天、大黄蜂、大火车等一众人名,全部出自上视版译者之手,无一例外。唯一的差别只在于,最初黄群女士感觉无论是 Optimus Prime 还是 Megatron,不管如何音译似乎都不太符合国人的欣赏口味,为此她还请教了古代文学研究者,才有了新思路。

事实上,“擎天柱” 一词也并非新发明,在《水浒传》里有一个相扑高手叫任原,其绰号便叫 “擎天柱”,早在民间流传已久。上视版译者以 “擎天柱” 为坐标原点,然后针锋相对的发展出了 “威震天” 这一完全是新派生的原创译名,十分的给力。而其他的译名,如补天士、惊破天、通天晓、闹翻天、惊天雷等无不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与深挖。

上译版《变形金刚》的片尾演职人员名单

总体来说,上视版《变形金刚》的翻译大体分为四类:

一种是基于职能定位基础之上的大写意泽法,除了上述的两派首领之外,比如飞虎队/飞天虎、飞行太保/大无畏、大力神/大力金刚、巨狰狞/冲云霄、红蜘蛛等。

另一类是直接的意译,比如大黄蜂、天火、红色警报之类。

再一种,是根据角色的功能特点及形象直接命名,如宇宙飞碟、警车、铲车等。

当然,其实还有第四类,极少数的用了音译,比如女汽车人阿尔茜、艾丽塔 等。

对于这种有区别的分类翻译法,充分体现了上视版译者的良苦用心,多种主要译法原则兼顾了艺术性、功能性和呈现性,同时还考虑了中国小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度,最终确实收效甚佳。这些原本是太平洋彼岸的 “钢铁侠”,因为各个都拥有了一个或诗意或传神的响亮中文名讳,而更加的威风凛凛 or 杀气腾腾。时至今日,这些译名中的大部分仍在广为传扬,足见翻译之经典。

当然,对于上百个角色,不管上视版译者如何的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也难免百密一疏。比如机器狗(其形态其实是美洲豹,并不是犬类)、充电器(原意其实是飞毛腿,只因后缀是 Charger 就被误以为是充电之意)等。限于当年的国情环境与认知水平,这些极少数 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与绝大多数的生花妙译相比,只能说是白玉微瑕。

Ravage被错误的译名为机器狗

Windcharger 被错误的译名为充电器

此外,有几个中文译名,处于 “混用状态”,也值得一说。一是汽车人的司令部 “大都市”(Metroplex),这个称谓是英文的直译,因为这个巨型金刚可以变形为一座小型城市,但上视版译者还送了它一个混号 “猛大帅”,以形容它变为特大机器人形态的威武雄姿,非常的高大上!

可以变成巨型基地的 “猛大帅”

二是霸天虎的龙头部队组合后究竟应该称为 “求雨鬼” 还是 “犰狳鬼”,即使都是上视版的爱好者,也是各执一词。因为当年上视版播出时,屏幕上并没有加字幕,这也成了一桩悬案;至于最早的上视泽法 “山猫号”,现在官方称为与英文原意更接近的 “天猫号”,大部分钢丝都不在意,混用者大有人在。

二、上视版与港/粤版的是是非非:

前文已述,早在1988年上视版之前,《变形金刚》就已经存在港译版。甚至 “变形金刚” 这四个字都源于港译版。但1986年香港热播《变形金刚》时,境内能收到无线与亚视两家香港电视台节目的观众仅限珠三角部分地区,影响力相对有限。而到了1989年前后,港译版开始频繁的进入内地爱好者的视野,只不过,接受的渠道并不是电视台的动画片,而是一些并不正规的 “衍生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 “彩色贴纸” 和 “洋画纸牌”。由 于这些并非孩之宝授权的山寨产品的源头多来自香港地区,因此在涉及人名地名上也多照搬港泽版本,如博派、狂派、科柏文,麦加登、格隆龙、洛迪民等。这成为 内地爱好者大面积接触港译版的开端。

洋画上充斥着上译和港译的角色名字

由于当时的信息渠道闭塞,香港成为少有的几个输入内地 “变形金刚” 元素及资讯的通道,因此尽管存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但对于已经熟悉了上视版译法的大多数钢丝来说,也并不反感。而博派和狂派的译法因为非常接地气儿,也逐渐为不少内地爱好者所接纳,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总体来说两种译法可说是相安无事。

贴画上的港译角色名

1992年,中国地方电视台开始陆续播出日版的《变形金刚之头领战士》, 这是孩之宝第二轮推广变形金刚玩具的开始。但孩之宝大概不会料到,这部片子在国内播出时会掀起一番不大不小的波澜,而这主要的问题就出在译制上。在角色人名翻译上,该作采取了大杂烩的办法,除一代领导擎天柱、威震天以及地球人丹尼尔的名字采用早年的上视版译法之外,其余人名和地名翻译在港式译法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少许的加工。如塞伯特恩星球被译为斯比顿,汽车人和霸天虎变为博派与狂派,惊破天、补天士则成了格威龙和洛迪马斯。虽然这种混合译法稍显混乱,但对于早已通过洋画贴纸熟悉了这些称谓的大部分变形金刚爱好者来说,尚可接受。

《头领战士》的片头

真正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剧中毫无道理地将地球人斯派克译为 “双面人”,而这一名称又恰与剧中游走于正邪两派之间,充当双面间谍的重要机器人角色 “双面人” 完全重名,给人们的观看制造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双面人” 的两种形态

当然,本片的译名也非一无是处,四位头领战士被冠以 “电脑怪杰(郭文)、老顽固(费特)、小诸葛(黎恩)、电子斗士(海隆)” 的头衔,既遵循了原版名讳,又颇有些《水浒》一百单八将各有绰号的神韵,值得一赞。但也因为此,很多资深研究者指出,本片很可能是日本输入美国的版本。因为这几位头领战士的绰号其实是源自英文台本,在日本原作中博派四小强其实并无这些头衔所描述的性格特征。

头领战士们

但对于飞行太保、巨狰狞等角色,该作又直接用了日语的音译,搞得人一头雾水。据资深研究者考证,本剧很可能是孩之宝直接作为玩具广告片而仓促请广州地区的配音译制的,因此翻译配音不佳,错误连连也就在所难免了。但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一些爱好者是否喜欢港译版,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港泽版在内地流行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头领战士》,而是先前已经在70后80后中热销一时的 “变形金刚” 主题的贴纸和洋画。

1994年,日系的第二部变形金刚动画剧集开始在内地部分地方电视台陆续播出,这部原名叫做《超神 Masterforce》的动画片被牵强的翻为《隐者战士》,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 只因早年香港的孩之宝在引进此作的时候,同期在推销《隐者战士》的玩具,故将动画名字强行译为《隐者战士》。事实上,《超神 Masterforce》里面登场的不仅有隐者战士(Pretender),还有少年头领战士(Headmaster Jr.)以及超神战士(Godmaster)。所谓的隐者战士其实仅仅是整部剧呢开始时的线索人物,该作的故事重心很快就转移到少年头领战士和超神战士上面。因此本片的中文名也可以说是名不符实。

这种日英原文混用、译文又在港译版风格上微调而形成的粤译版,最终两边皆不讨好。这也是当年的孩之宝不做系统的大中华区品牌推广规划的后果。

三、真人电影热译引发 “铁牛风波”:

2014年 “变形金刚” 迎来品牌诞生30周年,时值《变形金刚4》上映。由于《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系列在大陆的票房一直表现神勇,因此关于真人电影与中国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不过,与前几次媒体和观众聚焦于广告植入、情节吐槽不同,此次的议题再次落到了翻译上。

2014年6月末,《变形金刚4》在内地上映后势如破竹,连破各项中国影史纪 录,这引起了海峡对岸媒体的关注。台湾东森新闻以《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变形金刚差 “译”》为题报道了台湾网友对大陆译名的鄙视:“擎天柱之名虽好威却也被笑好俗气”,“大陆的翻译很瞎,把帅气的变形金刚变俗气了”。消息一出,在两岸三地变形金刚爱好者甚至主流媒体上引发激辩。

如果说,台湾网友将大陆钢丝一直以来奉为经典的上视版翻译贬得一钱不值,还不足以引发强力反弹的话,那么台湾将 “擎天柱” 翻译成 “无敌铁牛” 的消息一经爆出,则是瞬间击穿了大多数内地影迷的脑洞。虽然 “无敌铁牛” 之类的翻译早已存在近三十年,但由于早年中国内地的 “变形金刚” 信息源主要来源于香港及珠三角,所以对于台译版本的状况,大陆鲜有报道,因此,时隔三十年,绝大多数的大陆民众对《变形金刚》的台湾译法仍然是知之甚少。趁着此次议题发酵,台版泽法也渐次浮出了水面。

三种地区的《变形金刚》角色译名

对比《变形金刚》中角色在两岸三地的译名,内地的翻译如擎天柱、霸天虎、威震天等,用词华丽兼有古汉语神韵,而港版的 “狂派” 和 “博派” 翻译亦有可取之处,但是看看台湾的译名,汽车人和霸天虎被其英文发音直译为 “欧特巴族” 和 “迪西康族” 这样四不像的译名,而 “擎天柱” 和 “威震天” 更被译成了 “无敌铁牛” 和 “美陀王”,这让大陆网友大呼:“你以为这是拍《西游记》吗?还美猴王和牛魔王呢! ”,并纷纷表示难以理解台湾网友的自信究竟是从何而来。

通过上表,很多内地爱好者得以第一次得窥台译版本的风格。这里需要说明的,所谓的台译其实也分两个版本,一个是由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引进播出的,简称中视版;一个是由台湾电视公司引进播出的,简称台视版。但尽管两个版本的译法有较大的差异,尽管译法的优劣高低,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评判,但综合语境语义以及角色特点来看,台译版本显得生硬干涩,是大众普遍的观感,这或许也是多年来孩之宝在大 中华区多采用上视及港(粤)译版本来命名衍生品,而不提及台译版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大陆话语权持续走强 官方屡用 “民间发明”:

尽管 “变形金刚” 四个字至今让人感到十分的高大上,尽管上视版和港(粤)译版留给钢丝们很多经典之语,但在新世纪之前,中国大陆的爱好者与《变形金刚》的官方设定的翻译之间并无太多的交集。但随着中国铁丝数量的持续增长,购买力快速上升,中国市场在 孩之宝大盘中的比例日益高涨,中国数以万计的钢丝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2007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公映之前,相当数量的周边文化产品都来自海外和香港地区,因此,当这些物品物件在国内爱好者之间交流分享时,特别是影视、漫画、玩具的译名,民间各有各的翻法,在变形金刚中国联盟、ACTOYS 模玩网、TFG2 变形金刚新世代等爱好者论坛,各种译法争奇斗艳,其中不乏精妙之译,逐渐得到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并最终为官方所接纳。比如变形金刚的母星最早称为塞伯特恩或斯比顿,但后来迷友用了一个更上口的叫法 “塞伯坦”,这一称谓后来被官方广泛使用,在07年的真人电影中,也采用了这一用法。更经典的用法是元始天尊 ------ 原本是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但迷友们巧妙将《变形金刚》官方宇宙设定中与宇宙大帝相对抗的大神称为元始天尊,既工整对仗又大气恢宏,不仅迷友和官方都已接纳,且为越来越多的圈外 国人所熟知,目前在百度词条中,元始天尊的解释科目已经将《变形金刚》的译法正式收录,足见这一词汇的深入人心。

元始天尊

类似的事例屡见不鲜 —— 先在迷友圈内露出,而后被民间广泛采用,进而得到官方认可并吸纳,已成为《变形金刚》译法史上的一个惯例。如08年由 TFC 翻译小组翻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变形金刚机密档案》中的雾隐暗丈、如《变形金刚 3》真人电影中出现的汽车人前任领袖御天敌,都是有证可考的迷友早已完成的非凡创造,这些译名的共同特点是大都遵循了上视版的译法风格,既讲究中文的韵律美和古典美,又精准体现角色的特性及定位,与上视版可谓一脉相承。此外,一些影视剧集的片名,如《能量晶体》、《汽车人战记》等,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广受赞誉的动画剧集《领袖之证》,官方采用的这些片名无不出自中国民间的达人高手,反映了中国变形金刚爱好者与美国官方之间日益增强的融合度。

雾隐暗丈

目前,无论是作为授权母公司的孩之宝、还是作为真人电影的出品方派拉蒙,在中国推出最新的文化产品前,大都会向资深的中国变形金刚爱好者垂询一些角色和专有名词的民间流行译法,这不仅仅反映了官方对中国钢丝专业素养的认可,更体现了官方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