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跨越极寒的《间谍之桥》:冷战背后的两大阵营对抗

跨越极寒的《间谍之桥》:冷战背后的两大阵营对抗

引言

由好莱坞大师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两大影帝汤姆·汉克斯和马克·里朗斯联袂出演的历史电影《间谍之桥》于2015年在北美上映。

该片改编自著名的1960年苏联击落美国U-2侦察飞机事件。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该事件后美苏两国围绕被苏联俘虏的美国飞行员,所引起的外交问题和双方被俘间谍的交换展开的一系列明争暗斗。反映了冷战时"铁幕"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局面。

斯皮尔伯格在导演历史题材故事上表现出的炉火纯青,近乎完美的手法,改编,虚构,现实,历史档案的结合非常纯熟,流畅,引人入胜。

汤姆·汉克斯和马克·里朗斯两位影帝的出演也是老道,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两名主要人物,美国律师多诺万和苏联间谍阿贝尔的复杂性格。

电影虽然精彩纷呈,也完美的表现出了美国国家主旋律的宣传意向。然而在细节和故事上还是与现实历史还是有有一定出入。

鲍尔斯与1960年U-2侦察机事件

《间谍之桥》的故事起因就是这次事件,如果说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高峰,那么U-2侦察机事件绝对是冷战的重要拐点。

  • 盘旋于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

自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军事对抗,史称"冷战"。

冷战开始后,两大阵营在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间谍和情报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活动。

除了在对方阵营埋下错综复杂的谍报网络,各自阵营还利用技术工具进行直接的情报刺探。美国在冷战早期,经常派遣谍报飞行器飞临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上空,进行侦查拍照。

U-2是50-60年代美国以及其部分盟友使用的高空侦察机,其飞行高度可达到27000米,侦查高度也在一万米以上。

同时期苏联的战斗机很难达到U-2侦察机高度。因此,美国经常毫无顾忌的派遣U-2飞临苏联上空,进行侦查活动——尽管原则上这种行为违背国际法

然而,苏联方面根本抓不到直接证据,这就使得美国使用U-2进行侦查变得堂而皇之。1957年初,艾森豪威尔总统并没有批准U-2进入苏联的敏感地区,但对苏联边境地区的侦察往往会在无意中成为越境侦察。

1957年3月18日,一架在苏联南部边境地区,搜集地面雷达部署情况的U-2,由于飞行罗盘的故障进入了苏联领空。

由于当时云层很厚,飞行员没有意识到已经进入了苏联空域——直到看到飞机下方出现了试图拦截他的苏联战斗机。

1957年5月6日的一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态度终于开始松动。U-2侦察机从此可以对苏联的边疆地区进行侦察,如苏联东北部的堪察加半岛、贝加尔湖和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

1957年7月8日,一架从阿拉斯加埃尔森空军基地起飞的U-2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了侦察,这是U-2首次从美国本土起飞执行对苏联地区的侦察任务。

  • 苏联对U-2侦察机做出反击

1959年6月9日,U-2飞越苏联乌拉尔地区,对苏联的导弹试验基地进行了侦察。侦察结果显示,苏联正在扩大它们的导弹发射基地。

这年的下半年,U-2侦察机又多次对苏联地区进行了飞越行动。但行动进行得越来越艰辛,苏联的防空系统对U-2侦察行动的预警时间越来越短,跟踪时间也越来越长。

然而这一情况在1960年5月1日发生完全改变。当日,一架自巴基斯坦白沙瓦基地起飞的美国U-2侦察机在飞临苏联领空进行侦查活动时,被部署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新型S-75防空导弹击落,

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跳伞逃生后,被苏联方面俘获,同时其飞机的残骸也相对完好的被苏联回收。随后,苏联政府向全世界公开了击落U-2飞机的各方面细节,以及飞行员鲍尔斯的情况,旋即指出这是美国方面赤裸裸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美国顿时在国际舆论上陷于不利境地,甚至连美国自己的盟友和国内反对派都在指责美国政府的"耻辱行为"。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试图补救由此次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


美、苏双方的间谍交换

美方的"挽救措施"之一,就是从苏联方面收回被扣押的飞行员鲍尔斯。因此美国政府打算用之前扣押的苏联间谍人员与苏联政府进行交换。

  • “民间律师”多诺万出场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于1957年在纽约逮捕了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原名威廉·奥古斯特·费舍尔,曾在二战对纳粹谍报战中屡建奇功)。经过联邦调查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运作,美国政府向苏联方面提出以阿贝尔交换鲍尔斯

不过美国政府不想把此事搞到高度官方化的层面上去。因为那样,会让美方显得"似乎是向苏联方面服软"一样,在面子上"非常难堪"。

因而,美国政府和中情局派出一名民间律师去"铁幕"背后,负责同苏联方面进行交涉。这名交涉人就是詹姆斯·多诺万。

多诺万是一名资深的美国律师,有趣的是,他在二战期间曾为中情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提供过情报服务,战后也为美国政府的情报和执法机构担任法律顾问工作。

阿贝尔被美方逮捕后,美国政府还指派多诺万担任他的辩护律师——虽然在审判期间多诺万一直努力试图说服阿贝尔向美国政府屈服认罪以换取轻判。

但是阿贝尔坚定不移的态度让多诺万的说服并无效果,还获得了多诺万尊敬。

此次交换,多诺万飞往冷战的尖峰前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边界之都"柏林,与苏联驻德国外交机构以及民主德国政府进行交涉事宜。

  • 各怀鬼胎,一场国际政治交锋

众所周知,德国在二战结束后被美苏分区占领,因而诞生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同时被美苏分割的还有原德国首都柏林,而横亘柏林的柏林墙则是冷战的政治标志。

交换选在冷战的边境地区,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值得一提的是,现实历史中,去柏林交涉交换事宜的多诺万律师,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亲眼目睹东德哨兵射杀试图翻过柏林墙的民众。也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在东德受到流氓的袭击)。

虽然有多诺万的牵线,然而交换事宜还是一拖再拖。苏联,美国和民主德国(东德)在这一外交事件上有着各自的微妙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他们急于将鲍尔斯换回,来挽救自己在国际和国内舆论上的不利态势,然而美国官方并不喜欢鲍尔斯。

他们一方面认为鲍尔斯在被击落时,未能及时销毁飞机的核心部分和所携带资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在此之后,也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选择“闭口”,这是一种"背叛行为",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大麻烦。另一方面也在担心鲍尔斯是否将更加重要的情报泄露给苏联方面。

苏联方面对于此事则不紧不慢,他们已经以鲍尔斯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及U-2飞机的残骸获得了足够的资料。

并以此为证据,在国际社会上让美国政府大失颜面,这已经是莫大的外交胜利。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拖延让美方更加难堪。

东德官方则希望在交换事宜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便促进美国政府承认民主德国的合法地位。因为在此之前,苏联在50年代初就承认了联邦德国即西德。

  • 漫长交涉,交换计划最终完成

事情拖到了1962年2月,苏联方面最终同意了美国政府的交换计划。

5日,美苏双方的军情人员在东西柏林的边境之地——连接波茨坦与柏林的格列尼克铁桥,进行交换事宜。

飞行员鲍尔斯和间谍阿贝尔最终安全的被各自官方收回。在电影中,交涉的背后,还多了一这样幕。多诺万努力让东德官方释放了一名被扣押的美国学生派瑞尔。

而现实历史中派瑞尔获释实际上和多诺万以及此次交换没有直接关系。这一事件也算是画上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鲍尔斯回到美国后受到中情局严格审查,然后就被军方辞退,他后来在1971年因直升机失事去世。

阿贝尔回到莫斯科与家人团聚,他获得了苏联官方授予的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于1975年因肺癌去世。

多诺万律师一直保持着同阿贝尔的联系,直到1970年他因心脏病去世。

U-2侦察机被击落,和之后的间谍交换事件,是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在军事和外交方面角力的一个缩影。在将近50年的冷战历史当中,还有无数相似的谍报战斗的故事。

这些事件,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意识形态的交锋,必然伴随着科技工业与社会哲学的较量。

此次事件,也大大影响了美苏双方在冷战上的态度,美国方面从此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专注以高科技与工业对抗。

而苏联方面对美国的警惕心理也更为敏感,进一步酿成了之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从而改变了冷战的世界格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