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为什么综艺里常常用“别的节目”来指代竞争对手?是不敢说吗?

为什么综艺里常常用“别的节目”来指代竞争对手?是不敢说吗?


​”你是不是参加过别的节目?”

《青春有你2》里出现了三位特殊的学员,Ella很隐晦地提出这个问。


这里的“别的节目”,指的是《创造101》。Ella没有点出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个节目本就是同一个模式,某种意义上说,是会被拿来横向比较的“对手”。


常年活跃在各大卫视综艺的Ella,非常熟练的运用了这套话语体系,既可以点出“回锅肉”的故事,也不会被后期出于“忌讳”的考虑剪掉。

但《青2》的后期丝毫不避讳这一点。只给LOGO打上了马赛克,就冠冕堂皇地为她们标注了“素材素材《创造101》”。


早期,这种无形的竞争常见于卫视之间。

在卫视竞争的视角下,在一家一线卫视的台标下,出现其他卫视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它会制造一种 “破壁”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资料画面的引用,会考虑领导审片观感,还会考虑广告主的利益。引用其他节目时暗含的商业元素和商业暗示,也是各家节目不愿意轻易引用的原因之一。

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曾制作过超女重聚的情节,但全程都没有提到“超级女声”四个字,而是用“想唱就唱”、“那个夏天”来代替。


最近重聚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也尽量避开了湖南卫视自制剧的背景。《天赐的声音》也尽量说“参加比赛”而不是具体到什么比赛。



但所有人都遵守这个潜规则吗?


其实未必,敢说的金星老师就不吃这套。《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就被她在节目里cue了不少次。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每届金鹰节,都会播放一段回顾中国电视发展的短片,可别小瞧这一个VCR,它能带你回顾一遍两年来中国最火的综艺节目。



包括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的节目,都会出现在湖南卫视的橙色台标下。



随着综艺节目市场化的发展,艺人在不同平台的流动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也给综艺节目之间的“破壁”制造了可能。

今年的《歌手·当打之年》出现了大量新人歌手,相比过去的乐坛耳熟能详的歌手,观众对新歌手的来历都是陌生的,节目里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介绍他们的身份。

新来的奇袭歌手,大多数也都和选秀节目有关。截至目前,已经提到的各类选秀节目包括《这就是原创》《天籁之战》。



《超级星光大道》


当然还有芒果台自己做的《快乐男声》《中国最强音》和《声入人心》。


目前在线歌手中,更是有4位都来自《中国好声音》。吉克隽逸奇袭袁娅维,看点是好声音里都是刘欢学员的“同门”较量。而耿斯汉的出现,又是第三季《好声音》周深的同伴。



可见,艺人的人际关系大多都是各类节目建立起来的,他们聊的话题也与这些息息相关。


在《天赐的声音》里,姚琛被苏有朋胡彦斌点评其唱功的进步,就不得不提到三人在《创造营》里的师徒关系。



黄雅莉和张韶涵的“塑料友谊”,就不得不提起2005年的《超级女声》黄雅莉就是靠一首《遗失的美好》走红。



没办法,这是一个市场交融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节目是一个独立的生态圈。

作为一个“吃瓜”观众,希望这样的破壁越多越好。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引用“别的节目”,其实给综艺观众带来了“阅读障碍”。


看个综艺而已,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么多“典故”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