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给了你人生重来的机会

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给了你人生重来的机会

生活总是充满无限可能性,而我们做出的每一种选择,都有可能影响到未来整体的生活规划和行动轨迹。未来的不可知性,又让我们总是怀着探索之心小心翼翼的前行,并且试图找寻到最贴切的关于生活真相的答案。但回过头来想一下,假如人生能够重新来过,选择能够重新开始,那么,一切就都能够朝着预期发展吗?

作为一部兼具商业和艺术价值的电影,《罗拉快跑》无疑是最出色的。建立在游戏通关模式上的极速救援,在主人公罗拉每次复活时记忆被保留的基础上,利用同一件事,逐渐延伸出了三种不同的结局。而这些结局的产生,又在时刻挑战着观众对于自我命运认知的常规思维。在快速剪辑的电影手法背后,是连接起荧幕内外所有人蠢蠢欲动的情绪。

1998年上映的《罗拉快跑》,是导演汤姆·提克威最重要的作品。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他利用一部极具颠覆性与创新性的作品,将充满变数与未知的世界发展趋势,统统浓缩在了一个长着红头发,快速奔跑的罗拉身上。

整体采用单向叙事结构,三段式故事情节发展,以及碎片化的人物命运拼凑,在紧张刺激的电音配合下,反映着极速变化的生活背后,往往是难以预料的未知走向。正如电影开头引用的那句话——“我们不可能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就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

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这个恐怕是没有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在努力的让事情保持着心中预期的那样,可是,变化背后的探索,却是永无止境的,这正好与当下生活节奏相吻合,毕竟,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前行却从未被固定。

罗拉的三种命运结局,并不是电影围绕的重点,如果仔细去看电影就会发现,其实,罗拉的奔跑才是电影的核心。

在我看来,电影中,罗拉的奔跑可以等同于人类的探索,而每一次探索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种可能存在的未来。电影中的罗拉可以三次复活,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没有后悔药可用,从这一点来看,在时代变化面前,人类就显得很是渺小。不过,拥有探索之心的人类,终究还是可以在未知中把握已知的轨迹,这大概就是人定胜天的最好解释。

1

《罗拉快跑》的人物设计,与当下游戏中拥有复活功能的人物设定是一样的,这让这部电影从一开始便具有了很大的诱惑力,毕竟,电影里实现着人们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功能,这也算是满足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所以,导演借由这种游戏形式的假象,让罗拉在拯救男友的过程中,对于故事发展重启了三次,而每一次故事的重新开始,都对罗拉沿途接触过的人物生活轨迹进行了未来的预设。

电话亭里的曼尼焦急地给罗拉打着电话,在地铁上丢失了老大的10万马克,他必须在20分钟之内筹到这笔钱,不然就死定了。于是,罗拉为了爱情,拼尽全力地去弄钱,然后,在规定时间到达电话亭,故事便从罗拉的救赎行动开始。

导演利用罗拉的奔跑贯穿全片,同时,又穿插着一些看似毫不相干,却因为与罗拉擦肩而过,而出现三种未来生活结局的人物。

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蝴蝶效应”的理论体现,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导演对于不确定未来给出的一种假设,或者说是对于这些人物未来的一种开放性探索。

就像推孩子的妇女,她只是和罗拉发生了小摩擦,然后,导演利用照片形式的闪回,给出了她的三种人生结局。或是精神错乱,孩子被警察收回,接着去偷别人家的孩子;或是抽中大奖,住进豪宅,走向人生巅峰;再或是偶遇了教徒发传单,而最终成为了忠实的教徒。

仔细想一下,难道,这个妇女的未来,就真的是导演给出的这三种结局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并非是“蝴蝶效应”的体现,因为,妇女与罗拉之间根本就没有直接或是间接的关联性。

电影中对每个与罗拉接触的人物给出的结局,可能在未来会出现,但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出现。因为,在未来发展中,最大的变数是人,而人是有自主选择性的,正是这种选择性的存在,才让生活更具挑战性,让探索更具未知性。

罗拉就像是现实社会中安插的游戏人物,她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为了体现面对爱情时的坚定精神,更是借由拯救男友的过程中,与各种人物擦肩而过的瞬间,推导出每个人所能够拥有的命运结局,然后,告诉荧幕前的观众这样一个道理——

生活拥有很多可能性的结局,但它从来就不应该被固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你不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一回争取,或者总是在犹豫不决中徘徊不前,那么,迷失与彷徨会让你失掉探索之心,从而在得过且过中停滞在生命的开始,永远无法享受生命的过程。

2

有人可能会从《罗拉快跑》这部电影中,看出某种悲观的情绪表达,也就是命运无常与生活未知,从而进一步得出人类是渺小的结论。但我要说的是,电影虽然让罗拉复活了三次,才换来了完美的结局,而前两次中,不是罗拉被枪毙,就是曼尼被撞死,看起来的确带着点悲剧色彩,可是,导演却利用罗拉奔跑的运动镜头,营造着某种带着抗争意味的决心。

罗拉要拿到10万法克救自己的男友,就必须想办法去弄到钱。第一次找父亲未果后,只能与曼尼一起打劫便利店;第二次被父亲拒绝后,只能选择挟持父亲,逼迫着拿到钱;第三次,与父亲擦肩而过后,不得不拿着身上仅有的99法克,去赌场放手一搏。

三次选择换来三种结局,可这都是罗拉主动出击的结果,她没有坐以待毙或者自怨自艾,也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戏耍或是未来的不可测。

影片最开始,那个写着倒计时的钟表,表达着时间流逝后的无可挽回,所以,罗拉只能一次次地依靠奔跑来争取时间结束前所有人的救赎。爱情在这部电影中只是一层具有吸引力的外表而已,影片最终表现出的,依旧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气与抗争,努力与拼搏。

22年前,在即将进入新世纪时,这部经典电影诞生了,它就像是对于正在陷入狂欢中的人类的一次提醒:时代变化很快,未来充满变数,即便进入新的时代,我们仍旧不能放弃奔跑的脚步。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即便命运反复无常,但至少要像罗拉一样争取主动出击,而不是像曼尼那样被动等待或是被动选择。

电影中的罗拉一直处于奔跑的状态,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她可能是你我他当中的一个。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有人说80、9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现在看来,社会中流砥柱的建设者,一大半都是80、90后,这大概也是未来不可预测与命运自我做主的体现吧。

世俗永远无法决定结局,命运从来可以自己掌握,就看你是否拼尽全力地维护自己的选择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