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告白》的背后,是教育的复杂与亲子关系的探讨

《告白》的背后,是教育的复杂与亲子关系的探讨

电影《告白》荣获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获得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影片通过几段故事的主人公从自我的角度,向自己的对象进行“告白”的过程,将碎片整合。这里的告白不仅表示爱情告白,更多的表述一种自我内在的独白,通过这种告白叙述的模式,让我们发现几位主人公内心的可怕。

一所普通的初中里,在一年级B班的班会上,班主任森口悠子的一番话让所有的同学目瞪口呆。数月前,森口老师的独生女被发现死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最后警方认定是意外事故,而她却清楚真凶其实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森口向受到少年法保护犯人A和犯人B宣告:“这件事不会就这么了结,我会用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对你们进行惩罚。”

影片通过老师与学生的视角叙述,灰色的镜头让观众在观影中感受到一丝丝的悲凉,故事将角色施以多面性和矛盾体特征,使观者在唏嘘的同时衍生出怜悯与痛恨的复杂情怀。影片的另一面,是亲子关系的复杂矛盾以及对教育的反思。今天,我将从“情节设置、细节展现、亲子关系、现实意义”四个方面来解读影片的价值和魅力。

01、情节上的独特设置,将师生冲突充分表现,而师生矛盾又贯穿影片始终

影片通过非线性叙述和生活化镜头,直观地揭示教育冲突。围绕森口老师与两个学生的教育问题,在不同人物的烘托下,使故事情节自然呈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师生矛盾的交织,让我们不禁要反思教育,反思师生关系。

第一,以生活化的非线性叙述方式,围绕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故事的重要线索

电影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以生活化的镜头展现出森口老师与学生在上课时的师生关系。该线条围绕着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之间,是互相尊重、包容,还是互相伤害,不断地开展故事线条。

在电影的写实化角度中,场景更具生活化,将故事展现得更加生动,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也使故事的走向更显哲思。影片最终以森口老师的教育之言结尾,给少年渡边安排一个让观众既同情又陷入深思的结局,体现了电影的悲观初衷和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第二,以符号化的人物设置作为暗线,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揭示教育的残酷性

直树的母亲虽然没有真正出现,所谓的人物介绍也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她对孩子的影响却贯穿影片始终。渡边母亲的人生遭遇影响了渡边,并且通过她的人生经历,来探讨面对天才应当有着什么样的教育。

直树的犯罪,揭示了母亲对其教育方式的残酷性。过于苛责和轻视儿子的才华,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成长,这就造成了渡边的人生悲剧。这也是渡边坚定的要不择手段地出名,并希望母亲能够认同自己的原因。

天才青年渡边内心敏感的原因之一,是血缘上的母亲从来没有承担过抚养直树的义务,使其成为孤儿,对渡边毫不在乎。究其原因,在于直树缺乏被剥夺的母爱,她对亲情方面的情感是缺失的。渡边用尽力气也不能得到母亲的认可,在亲情的绝望和情商的缺乏下,自然不能期待他能给母亲一个满意的成就。

而影片最终的高潮,也是渡边表示他所获得的成绩终于可以让母亲看到,得到母亲的刮目相看。通过这种对母亲的依恋,使影片最终推向了高潮,为最后渡边被森口老师利用的悲哀的反转剧情做了铺垫

第三,非主角人物的设置,也对推动情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非线性叙事的线索上将直树和老师的矛盾交代的更为清楚,影片中森口女儿爱美这个角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查明爱美的死因,因此森口对渡边的身世展开了调查。通过森口的调查,避免了采用简单旁白介绍渡边的家庭背景而显得单调的问题。以爱美与渡边之间的互动,观众通过爱美的角度了解到了渡边杀人的动机,了解到天才青年渡边的背后,母亲嫌弃孩子没出息,从小将其抛弃孩子以及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影片又将爱美加入了与森口老师之间的感情线,通过这种互动镜头,给了更多环节展现直树的内心深处,为之后渡边利用爱美并将其杀害埋下了伏笔。

电影的叙事顺序虽然复杂,但里面的情节铺垫和人物设置却精心设置。在看似自然的叙事线条中,每一步精心设计好的画面,最终将电影推向了叙事高潮。

02、影片以多处细节来展现教育的复杂性和悖论,探讨教育的真谛

电影通过两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冲突和两位学生的混乱人生之路,来探讨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通过电影的多角度呈现,让观众自己去思考教育的真谛。

首先,对于天才青年来说,进行超越常人的科技创造走向不平凡,还是归于平凡的校园生活安心学习,其实是个两难问题

在影片中,渡边的母亲由于自己太过智慧,认为儿子没出息,她内心很不满。因此她认为儿子没有自己的天才基因,所以他认定儿子将来不会有所作为,将其抛弃。渡边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是天才,获得中学生科技大赛的名次,认为自己很有才,创造了别人发明不了的科技制作品,并且看不起周围的人,认为他们很无趣。然而渡边的老师森口和她持了相反的观点,森口认为渡边还是个学生,他的科技发明虽然获了奖,得到了许多的成就,但是不利于其正常的身心发展,不符合良知的发明创造可能对社会有危害,他不适合搞发明,而渡边认为在学校是对自己天赋的浪费和扼杀。

由于渡边所掌握的知识远超于同班同学,但因为缺乏融入社会的经验,频频做出与该年龄段不符合的事情,包括顶撞老师和利用同学等。渡边在学校总是感到不满,他认为人生很无聊,要作出一些“大事”,这也为了接下来他靠智慧与利用他人为自己找乐子却最终害了自己埋下了伏笔。

渡边在学校寻找“愚蠢的人”,便将其利用,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因此可怜的直树受到了威胁,他内心的软弱被看穿,想要勇敢地证明自己,配合了渡边将森口老师的女儿杀死。至此故事便将直树引入了叙述线条之中,为接下来的精彩的家校互动埋下伏笔。

其次,直树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直树,他从小就有着母亲过多的溺爱,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长大。因此他自卑、没有主见,虽然在班上成绩优异,却没有朋友,经常受欺负,被集体冷落,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欣赏”他渡边,并被利用,自己毫无感觉,直到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除此以外,直树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他一开始是班上的老师眼里听话的学生,就是因为听话,显得没有个性,好欺负。当直树利用他胆小的内心杀人时,他无法遵从内心的真正需求,一味地犯傻,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而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无法建立起自我的个人生活,怀疑老师报复他,怀疑自己有艾滋病,没有一点常识,在家里自闭,不见任何人,甚至连母亲都不信任,精神最终崩溃。

从直树的人生轨迹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处处存在着悖论。一个人成绩再好,却对学习以外的生活常识没有意识,与周围人际关系格格不入时,唯分数论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无疑是复杂和丰富的,到底是尊重孩子的内心,教育他成为一个情商高会为人处世的人,还是只注重学习成绩,直到孩子融入社会再成为一个拥有社会性的人,一直是我们每个家长所深思的问题。这也是影片背后所展现的深刻意义。

03、故事背后展现的亲子关系的疏远,揭示不当教育带来的巨大伤害

影片中的天才青年,母亲从小将其抛弃,而父亲对于其不管不问,从小他成了孤儿。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状态。而其背后,便是家庭亲子关系的疏远对孩子所带来的极端影响。

首先,渡边有母亲却享受不到母爱,背后是母亲自身的狭隘思想所造成的困境。

渡边的生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天才,而她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令她骄傲的事情,可是有点失望,她没有从孩子身上看到一点希望,将其抛弃。而渡边从小就依恋母亲,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他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出名,自己获奖的消息好不容易上了头条,却被“露西娜”事件挤了下去,希望母亲看到自己的成就,却屡屡失败。我们可以看到,失去父亲,缺乏母爱的他,生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母亲的肯定,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根源,就在于母亲自身的狭隘思想,血脉亲情被过分的要求进行了极端化的切割。

渡边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充满失望,没有什么让他感觉有趣,只有做一些伤害人的事情可以打发自己的无聊时光,却想到了害老师的女儿。甚至杀了人还那么无所谓,对老师的伤心不放心上。我们可以看到,渡边聪明的头脑没有给社会带来一点意义,人人都想要智慧,想要天才般的头脑,可是,如果天才的智慧没有用对地方,总是想着伤天害理,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渡边的母亲对其有极高的要求,却不曾真正关心过渡边,给他以爱,只想着孩子要很有出息才看得起他,虽然不在孩子身边,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人生自由,使其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越走越远。

其次,亲子关系的疏远使渡边沦为罪恶的奴隶。

影片并非止步于亲子悲剧。在残忍关系的背后,影片的最后还是想体现一种有思考意义的结局。影片中以森口破解炸弹问题的解决,为这段荒谬的亲子关系关系画上了句号,实现叙事的高潮。

在影片中,森口早已破解了渡边的炸弹密码,拯救了学校的无数生命,成功为自己的孩子复仇,但是她并没有通过杀人的手段,作为教师,职责是教育好孩子,而通过教育来报复凶手,这种报复极为可悲,但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森口对渡边的愤恨。渡边在后悔中终于感悟,失去爱人的生命是多么痛苦,他将活在无尽的悔恨中。

影片通过森口老师与渡边之间的斗智斗勇来阐释渡边犯下的罪恶,危害社会,自己却麻木无感。一味地说理只会成为无用功,森口以自己的切身体验,通过教育的手段,将罪恶感引到渡边身上,让渡边感知自己犯了多大的罪恶,并使其永失母爱,亲子关系断开,留下悲剧。

虽然电影角度是从森口的告白引开的,但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具有教育的普遍意义。从渡边和直树的个人经历,引发人们对教育的社会意识以及亲子关系诉求的关注,同时通过悲剧的结局,实现观众对社会亲子关系的思考。

04、基于故事人物经历,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现实意义

①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

影片中学生无心学习、上课恶作剧、调皮捣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这些行为都是身心不健全的表现。孩子虽然看上去身体健壮,心灵却早已被腐蚀,他们不懂得自己的行为动机有什么意义,不知道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最终的结果,只会害人害己。

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不能只是养孩子,还要教育孩子,让孩子有同理心,孩子懂得关心他人,身心才能算真正的健康,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长。

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道德节操

影片中森口老师虽然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可是却没有取得多少成绩,最终还是落得学生对她的不喜欢的下场。究其原因,森口老师的道德节操不够优良,对学生的短信不闻不问,不信任学生的话语,不与学生谈心,连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可见其对自己的要求不明确。

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拥有良好的师德。虽然影片将学生的行为展现地有点夸张,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现实,教师对学生要多加关怀,学生才能感知到老师的爱,老师才能更有人文情怀。

③保持内心的善良,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影片中学生渡边,将森口老师的女儿害死,丝毫没有一点点的愧疚,甚至老师找他谈话,他依然内心没有一丝波澜,才会令老师失望,并产生了复仇的想法。学生内心的恶给他带来的没有惊喜,只是无尽的悔恨。

现实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善良,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地生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只会损人利己,也许会一时爽快,但是,当我们慢慢地经历一些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就会活在内疚当中,选择善良,是好的修养。

总结一下:

一个教师的复仇,一段暗黑人性的展露,电影《告白》诉说冷漠现实中残忍心事,学生的为非作歹,老师的教育,都让人耳目一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反思教育以及伦理道德。

本文从“情节设置、细节展现、亲子关系、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解读,我不禁感叹,教育手段的高明,人性的复杂多变,并对当代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可贵之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