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豆瓣评分8.7的《盲井》:底层人物悲剧的背后,是人性之光的呼吁

豆瓣评分8.7的《盲井》:底层人物悲剧的背后,是人性之光的呼吁


2003年《盲井》在国内上映后,一举拿下当年金马奖,而主演王宝强也通过这部电影走入大众的视野,导演李扬也成为批判类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

电影剧照宣传图

该故事讲述了煤矿工唐朝阳和宋金明在煤矿中工作,他们通过诱骗需要谋求生计的人,将他们带入矿井中残忍杀害并且伪造矿难并向煤矿厂长索要赔偿以谋取钱财的故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让我们从电影中获得感悟,理解人性。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通过每个角色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每个人心理产生的变化,从而让我们在阴冷的人性中感悟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也感悟到潜藏在人性黑暗中的希望。

电影的叙事方法对于观众对影片的观影体验有很好的代入感,使用了较多的一镜到底场景。

即便在如此黑暗的人性中,依然有美好在闪耀, 导演通过对每个角色的人物性格把控,故事情节展开,以及影片背后所希望体现的主题将影片希望诠释的思想完全带入观众的想法中。

我们从这三个角度,剖析影片带给我们的魅力与价值吧!

一、人物性格把控:不光是对主演元凤鸣(王宝强饰演)演员挑选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导演选择的演员多是新演员,对于他们本身的职业定位如同他们原有的样子,很符合情节设定,让人没有违和感,对于其他各个小人物的描绘也充满讽刺意味。

1、唐朝阳:通过该人物展现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在那样的社会约束的盲点下的极致利己主义者

电影开篇中唐朝阳与宋金明作为犯案同伙,彼此商量好一个扮演被害者的亲戚,另一个负责扮演朋友,在行凶后装作伤心,由宋金明去和厂长游说,尽量拿到较多的抚恤金,两人平分。

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我们对这唐朝阳这个人的人物个性越来越明白,在拿到钱后,两人离开那个煤矿,来到小镇上,唐朝阳和宋金明的性格对比这个时候就有了体现,他们吃着东西,两个人淡然的谈着家长里短,似乎刚刚那一幕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样,可见两个人对于这种事情的轻车熟路,饭后,两个人闲聊着家里的情况,唐并不像宋一样关心着家里的情况,宋会打电话问询家里的情况,孩子学习怎么样,家里的情况如何,唐则说:“我那个儿子,和我一个球样”,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平常人的一面,我们能看出唐对于生活没有其他的眷恋,只是顾好自己。

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培根

通过日常的对话加深唐的心理情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冷漠,麻木,狠毒,在社会的盲点求生中,心理已然扭曲,眼中无他的极端利己主义者。

直到故事的最后,这个人物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那么狠毒,不留情面,通过他对比了宋的心理层面变化。

左1为唐朝阳


2、宋金明:该人物作为和唐的比较,体现了丑恶人性中的心理斗争,对于自己价值观的改变。

在故事中通过与唐的人物个性对比,体现出宋心中还留有的一点点对人的关爱和同情,当与唐拿到钱后,两人吃过饭来到按摩店,花了100元按摩后,宋对唐讲到“这100块钱给我孩儿多好”两人的比对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宋对于亲人而言还是有关爱和想念的,宋后期给妻儿打电话询问家里事物的时候,也打了不少的钱给家里。

当唐在大街上物色到新的人选是只有16岁的元凤鸣的时候,宋对唐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不忍心对一个16岁的孩子下手,在后期的故事进行过程中,唐多次想解决掉元,但是宋因为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一个16岁的孩子,多次阻止,在过程中提到带元凤鸣吃一顿好的再上路,以及还是个16岁的孩子,没有体会过性的遗憾,希望他的人生稍微完整一点再送他走,直到最后唐要下手的时候宋对唐的阻止。

透过宋这个人物,我们能够看到他尚未泯灭的人性,这也让人物在恶的基础上,闪现着光芒,这段光亮恰如盲井中,那一缕微微的光亮。

在人性中闪耀的微光让我们为元一直悬着的心有了一点放松,期盼着他能改变事情原本的结局。

宋金明的善恶是有争议的,这也让他这个人物充满了血性和救赎感,并且在挣扎中,人物的心理痛苦,矛盾跃然于上。

言他善良,是因为他不时涌出的同情心,让我们看到他所做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夹缝中求生,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所迫利益被动下的跟从者。保有着他所谓的道德底线,尽管这层底线仅仅来源于他良心不安下的救赎感。

言他恶,是因为,无论如何评价人物那尚未泯灭的良心,其恶仍旧是大于善良的,他虽百般阻挠,但仍为同谋,不仅是利益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被害事件发生的推动者。

人物心理在善恶之间的徘徊,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拉扯,一面是善,一面是利,矛盾挣扎心理变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物在欲望与求生中的抉择与为之承受的痛苦。

3、元凤鸣:通过该人物表达了年轻人初入社会心理上由单纯到复杂的演变以及一个孩子心理层面的成长。

元因为父亲失去消息,趁着暑假期间,希望在煤矿能找到父亲,后来在大街上遇到唐,宋二人,单纯的元以为他们心地善良,他们让元认宋为二叔,带着他吃东西,找工作,看起来很善良的两个人元根本看不透他们。

在故事的推进中,元注意到煤矿居住的地方墙壁上的裸体女人画像,他偷偷的看,体现出一个对性刚刚萌芽的少年的心理变化,到最后宋带着他去妓院希望让他走的少一点遗憾,元看到对方脱光衣服,内心的忐忑,以及羞于表达这一切,穿好衣服跑出来大喊“二叔,我变成个坏孩子了”对于性的懵懂。

煤矿中唐和宋两人在矿井中自相残杀,他奔逃出矿井。眼中看到那一束光芒的时候,似乎逃离了地狱,那口黑漆漆的井暗喻着人性照射不到的凶地

一个初出社会的善良,可爱的人,在经历这场矿难的同时,其人物也在社会环境这个大染缸下成长。

这里,元似乎丢失了什么,也似乎成长了什么,透过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将这一改变放大。折射出人性在社会环境下的转变过程。

元最终逃离了这场矿难,并且在最后领取了二人的抚恤金。那个初出社会的爱笑,简单看待社会的他不见了,也在利益面前选择了用谎言掩盖。

二、故事情节展开:导演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以及环境改变,体现不同角色的心境变化,通过对故事中小角色的描绘丰富人物的性格,使故事更有张力,也让人们更加能体会到角色的心境。

画面开始的时候,平静且沉默,随着电梯缓缓下降,几个工人随着镜头慢慢进入井中,画面也越发昏暗,镜头采用一镜到底,跟随拍摄的手法,表现出人由光明的地上进入浸透着阴谋与黑暗的“盲井”中,那忽闪的头灯光亮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入井内的环境中,安静的氛围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故事进行到这里,观众心中充满疑问,是将矿井工人的艰苦生活吗?直到井下的惨案发生给了观众第一个强烈的冲击,他们平静的对话,充满关怀的疑问和忽然发生的悲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命案发生后,观众对后面的故事发展有不同的猜测,没想到这却是二人策划的一场阴谋,通过利用厂长希望隐瞒实情以求更小的经济损失以及宋和厂长的周旋表现出厂主丑恶剥削者的嘴脸。

故事的强烈反转让观众对善恶的思考带入故事的主线发展中,后续通过唐,宋二人在小镇上的一些细节暗喻农民工的不易(被车剐蹭到以后,被车主大骂)

当他们找到新的矿场和厂长沟通对矿难死伤怎么办的时候,厂长冷漠的说道“挖矿能不死人吗?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侧面烘托出当权者对于生命的漠视

小镇上宋与元的感情纠葛让我们对宋的人性有了一点好感,也通过元在小镇上借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元买鸡给宋等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在最后的悲剧发生前用小人物不同年龄层面的表现以及心理活动慢慢体现出宋在情感上发生的变化,让故事的结局的转变减少了矛盾点。

当最后镜头再次拉入矿井中的时候,唐已经等不及在井中先害死了一名无辜的矿工后转过头将矛头指向了元,唐希望宋去下手,这个时候镜头的特写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元脸上复杂的表情以及恐惧,唐极端的表现,也让宋的情感转变没有那么突兀,最后两人死在矿井中后,镜头晃晃荡荡的跟着元跑出了井口,那一抹刺眼的光将人们的心绪拉回了现实。

最后元拿到两人的抚恤金,也没有说出实情,人内心的矛盾以及贪婪又一次得到体现,火葬了宋和唐,体现了元内心的善良。

三、影片最后希望诠释的思想以及对观众引发思考:通过小人物的行为表现以及思想转变,引发我们内心的思考。

虽然故事中唐,宋二人代表的是肮脏的人性,但是也通过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小人物在社会中的凄凉和社会底层人物的挣扎。

思考一:“盲井”的寓意和讽刺是什么?

《盲井》是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神木是指树木孵化后形成的煤,而电影中对小说片段的讲述也是小说的主题,“盲”一个字划开了两个环境,一是地下深处的黑暗处,二是人们目光的盲点,“井”既表示特定环境又表露出社会下斑驳的一角,灯光下的特写将人性展露无疑。

井口那一道光芒也寓意着人们心中的善良和光明,再黑暗的角落也存在着微微的星光,如果我们能唤醒潜藏在他们心中的善意,也许很多事情会有不同的结局。

思考二:讲述悲剧下的隐藏内核是什么?

悲剧有一种别样的力量!对于悲剧,人们往往要比喜剧记忆更加深刻也更有共鸣感。

影片在讲述悲剧的同时又带给人希望,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元对于宋一步步的感化以及最后元在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后他的人生走向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当他明白钱能来的这么容易的时候,元的内心变化和挣扎也正是影片想要揭露的人性主题。

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初生的我们如白纸一般纯粹。

电影所要揭示的悲剧内核,不单单是眼前发生的一场场人为制造的矿难,而是透过每个人底层人物的心理,剖析给我们看深层次的东西。

那便是,在社会环境下,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驱于环境丢失些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之悲。

思考三:影片借故事向我们呼吁了什么?

当 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 、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 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 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 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 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 ,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正如上所说,导演借影片呼吁人性,在这样值得怀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时代下,究竟该如何自处?

或许正如那微微发亮的井口,一切的黑暗角落总有些许光亮,人性之光如此,照射在人的阴暗之面,唤醒一个人的良知。

导演借真实的语言镜头,将人性的黑暗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此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也是为了在给予我们深刻印象的同时,引发观者思考。

呼吁人们在诱惑下能够保持清醒!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下隐藏的罪恶与不堪,追寻内心深处的善良,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在社会生活中自我觉醒,明白即使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依然有光亮的存在!真诚自省。

这也是影片透过小人物所向我们展现的人性魅力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