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天国王朝》:穿越的“圣地”

《天国王朝》:穿越的“圣地”


对于许多古典军事迷而言,相关战争片的稀少一直是心头之痛。这与全球市场普遍不喜欢看古代战争片有关,相关的电影被投资人视为票房毒药。这也使得少数几部口碑佳作,被许多古典军事迷拿来反复咀嚼。


《天国王朝》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该片以演义的形式讲述了圣地耶路撒冷陷落的过程。剧中人物、服饰、场景的布置放今天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手笔。但不可否认,该剧依旧有不少瑕疵之处。关于这点,网络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扒皮贴”,主要集中在男主巴里安与女主席贝拉公主身上,本文对此不再多做赘述。笔者会将影片中“穿越”的服、化、道等一一罗列出来,力图给你一个真正的天国王朝。



瑕疵一:主角父子穿越的剑术


主角巴里安杀人后,为赎自己与妻子的罪,选择跟随自己的父亲前往圣地。在途中,伊贝林男爵亲自指导主角的剑术。(大结局时,主角用它砍了盖伊)原本这是欧美电影中,主角们都需要经历的成长套路。或许为增加真实性,老伊贝林教授给男主意大利剑术“晴空霹雳”,强调剑必须全程高举过头,不能垂下。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剑术,也确实来源于意大利——只不过时间要晚400年左右。目前已知最早的欧洲剑术书大约在14世纪。主角父子根本不可能习得这种剑技。



毫无疑问,片方也十分想要考证一门真正的,来源自十字军时期的剑术。但这不可能实现,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土壤。文艺复兴前,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贵族都不识字,各种武艺的传承更多地靠言传身教。这与欧洲的社会分工有关,按照某位中世纪教士的说法:上帝把人类分为三部分,教士为所有人祈祷,农夫供养所有人,骑士用剑保护所有人。


【菲奥雷的剑术在文艺复兴时驰名欧洲】


其中骑士即最低等级的贵族(广义贵族),所有的贵族子弟都需要习武,几乎人人都使得一手好剑术、弓术、马术,文化课则相对粗疏,必修课只有“诗琴”。诺曼人有一句俗语:十二岁以前无法学会骑马的男孩只能去做神父。这句话有两重意思:1.字面意义上,当时普遍认为男孩需要学会骑马,而且必须在十二岁以前学会,否则无法做骑士;2.神父虽然身份高贵,但是大部分人依旧希望子嗣能成为骑士而非神职人员。16世纪的一位法国贵族更是公开宣传:“我宁可儿子被绞死,也不会让他学习字母”。


【贵族们对待文化的态度,让启蒙时代的知识分子深恶痛绝】


中世纪真正掌管文化传承的是教会。从古罗马时期传承下来的拉丁语,可以分为两种,类似于中文的文言文与白话。白话文接近于今天的罗曼语族,文言文则是公认的死语言,唯有教会的教士们还会使用。一直到16世纪,目不识丁依旧是西北欧贵族的常态。1525 年,在德意志农民战争中,有 58 个贵族家庭不幸覆灭。事后人们翻找遗物,发现只有 6 个家庭拥有书本。这种大环境下,绝大部分的贵族子弟根本无法阅读任何书籍,更别说学习剑术本身也不怎么需要识字。


【书籍本身的制作难度也是知识难以普及的根源之一】

没有“教材”这一明确的传承象征,彼时的所有剑技就成为一个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渊源、流派,只能从诗歌中一窥十字军战士的风采。


再次,武术类的书籍可以不需要繁杂的文字,但一定要写实的作画,更准确地说需要透视技法。否则人与人之间的比例都不对,彼此的距离也成谜,再优秀的导师也会教错。


【上图为贝叶挂毯,为典型中古画风,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剑术图卷,请你细品】



可以预测,在真正的十字军时代,肯定存在着不少剑术大师。他们往往是某个知名骑士的侍从,可当时人无法自身没有后世“流派”的概念,只知道某个骑士特别能打。当传承剑技的家族绝嗣,或者某个骑士以及他们侍从都战死后,一个可能发展成知名流派的剑术就断绝了传承。这点一直到14世纪以后才得到改良。也难改片方只能拿文艺复兴时期的菲奥雷派剑术凑数,因为确实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十字军剑技,除非开发出时光机。


瑕疵二:穿越的伊斯兰军队


如果说剑术的穿越确实属于无可奈何,那么伊斯兰军队的穿越就有点故意迎合市场的意思了。众所周知,《天国王朝》这部片子主要面对的市场依旧是西方观众。虽然片方明显站在新教与进步主义的立场上,可依旧要迎合传统欧美观众对伊斯兰的印象。其中穆斯林的装束,以及相应道具是重中之重。这也早就一直“穿越”的穆斯林大军。


【片中的十字军大体复原,伊斯兰军队却明显“穿越”,上图为复原的十字军,下图为剧中十字军】


首先,作为一支军队,最耀眼的部分,莫过于他们的武器盔甲,尤其是主帅的甲胄。《天国王朝》中几位穆斯林方的统帅身着的甲胄有着浓郁的奥斯曼特色。


伊斯兰甲胄本身的历史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时期——冷兵器时代与火药时代。双方以蒙古入侵为分界线,巴里安所处的时期,正好是伊斯兰盔甲发展的早中期。这个阶段的伊斯兰盔甲与伊斯兰社会,都以阿拉伯人为尊。而阿拉伯人的社会制度建立在萨珊波斯的废墟之上,武器盔甲亦是如此,再加上长期与拜占庭帝国作战,彼此借鉴之下,阿拉伯人与希腊人的盔甲样式几乎没有差别。(注:萨珊波斯也曾长期与拜占庭帝国交战,阿拉伯人更多为“继承”)


【拜占庭骑兵冲击阿拉伯人,可以发现双方除头巾外,差别不大】

剧中出现的大量甲胄明显属于“混搭”,例如萨拉丁的盔甲——头盔是第二阶段的斯拉夫盔,身甲则才开始流行的新式片片甲。


【上图为剧中的萨拉丁,下图为出土的斯拉夫风格头盔】



如果说萨拉丁的盔甲属于混搭,那么巴里安的好基友就纯粹是穿越来的波斯人。在蒙古征服后,波斯被东亚-北亚风格影响,长期使用全身防护的扎甲,并且使用东亚式头盔。这点从诸多壁画和出土物中能得到佐证。但是,从帖木儿帝国开始,波斯人开始脱离蒙古的影响,这点体现在其头盔开始出现特有的伊斯兰风格。之后的数百年时间,他们逐渐演变出独立的波斯-印度系甲胄,与土耳其-拜占庭系甲胄共同支撑起伊斯兰世界的盔甲族谱。


【猛一看还以为是宋元时期的中原绘画,只有头盔能看出一些区别】

巴里安“基友”的盔甲有个专有的名词——板链甲。这种盔甲在13世纪以后,以惊人的速度逐步占据伊斯兰世界的高端甲胄市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波斯盔甲之一。片中出现的板链甲属于晚期作品,比《天国王朝》的时间线早了4-6个世纪。


【上图为巴里安的基友,中图为印度(莫卧儿帝国)风,下图为波斯风】

除了盔甲外,剧中还出现了新月旗帜。但是,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这种旗帜最早不过14世纪。


结语


《天国王朝》本身实属一流制作,可惜没有事情能尽善尽美,扣除演义的剧情外,其服化道也存在不少瑕疵。但是,就古典战争片而言,它依旧能排进前五之列。只能说,完美并非人类的特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