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忘了《燃烧》吧,这才是李沧东的拿手好戏

忘了《燃烧》吧,这才是李沧东的拿手好戏


原创 笔名脑洞人



最近看了据说在戛纳电影节口碑最好、却落选最佳影片的韩国电影《燃烧》。作为笔者看的第一部韩国导演李沧东的作品,这片子看得一脸黑线啊……而且看了网上的影评后,感觉自己更看不懂了。但由于之前听说了《薄荷糖》《绿洲》《密阳》《诗》等李沧东的有口皆碑的作品,就觉得此君功力不止那么点,于是找到了其中最早的代表作《薄荷糖》。



观后感慨:这果然是影迷们更熟悉的李沧东。


这是李沧东的第二部电影,此前他以编剧的身份出道。影片的主演薛耿求是如今韩国的中生代实力派演员,但是当时他还是银幕新人。但这部电影很好地奠定了两位主创的地位——这是李沧东电影中,最注重叙事手法的一部,虽然他的电影基本都是自编自导的,但《薄荷糖》以倒叙的形式和点到即止的情节处理,让观众们见识了他在文本之外的才华;薛耿求通过整容般的演技,完整流畅地表现了主角金永顺从年轻时的懵懂单纯到中年时期的绝望崩溃之间二十年的坎坷过程,初具演技派规模。



而单独看影片本身,它有着辩证性强烈的主题思想。无论你是否了解影片涉及的韩国当代史,你也能看懂这个主题。



这个故事如果用正叙的方式讲述,情节同样完整——一个男人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他和一个年轻的女孩相爱,但因为经历了一件大事(不剧透),他便拒绝了女孩的爱,这个决定也影响了男人的一生……故事依然讲得通,就是狗血了些。不过影片运用分章节的倒叙方式展开情节,绝不只是为了掩盖情节的狗血色彩。


在倒叙的作用下,影片对人物形象的呈现是打脸式的。当你觉得主角孤独可怜时,下一个章节却告诉你,他也有可恨之处;当你开始觉得他死有余辜时,下一个章节却告诉你,他原来是无辜的;当你刚刚同情主角的时候,下一个章节却告诉你,他曾经是个混蛋……在接近两小时的反复推翻和重建角色形象的叙事到了尾声后,观众无不惊叹:原来不止主角,所有的一开始都让观众同情或厌恶的角色,一开始都只是善良而单纯的人啊!



和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一样,健全的人格不是一天养成的;而同样地,人格的崩塌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不过这个世界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了解一个人寻根问底,尤其在信息传播趋向碎片化的当下,互联网上不少人只满足于针对某个人公开的一面盖棺定论然后销声匿迹。殊不知在信息传播媒介上的人物形象只是人物出于主动或被动,只给受众看到的其中一面。不说当下,就说在《薄荷糖》的开篇,金永浩情绪失控时,旁观的老同学几乎没有人想过他抓狂背后可能经历过的事情,只会以看热闹的心态漠视他逐渐走向毁灭的过程。在互联网匿名化带来的便利下,这种现象只会愈演愈烈。正如张爱玲在《花调》中写过的那句话:“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不过,一个人的命运除了受他人的影响,终究还是由自己决定它的走向。其实如果最初三思后行,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金永顺最初能及时向初恋女友坦白自己的苦衷,如果金永顺婚后和妻子好好沟通,如果金永顺能够收敛自己的愤怒……会不会就没有了铁轨上那绝望的一声“我要回去”呢?


当然,咱们都知道,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就没有了如果。



尽管蓦然回首,大家都曾经是青涩单纯的少年,但光阴只能向前运转,没有人可以回到往昔的时光,大家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做好眼前的身边事——《薄荷糖》这一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在笔者看来,要比《燃烧》的一系列不太自然的隐喻符号更有现实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