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冯小刚,中国导演的成功大师,华谊兄弟的顶梁柱,却是装睡的人生

冯小刚,中国导演的成功大师,华谊兄弟的顶梁柱,却是装睡的人生

“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成功,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作为冯小刚曾经的好友叶京,这样评价冯小刚。

而这一句话,大概可以用来概括冯小刚的人生。

在2013年,意气风发的冯小刚,怼天怼地怼空气,骂观众是垃圾观众,骂中国电影市场是垃圾市场;

而在2019年,新作《如果芸知道》上映后,票房三天才破亿,在微博上一改往日态度,走起温情路线。


在2010年,吕丽萍击败徐帆当选金M奖影后,冯小刚大骂金M奖不公正;

而在2016年上,冯小刚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下最佳导演奖的时候,发表感言:“要感谢金M奖的胸怀,让我看到它的公正。”

如果不是王境泽早几年“出道”,恐怕真香代言人就落在了冯导的身上。叶京的话虽然有些戳心,但也十分贴切。

而冯小刚,为了成功,也确实很努力。因为这是源自他骨子里勃发的生存欲望。

在冯小刚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婚,父亲的无情抛弃,冯小刚是跟着母亲和姐姐一起长大的,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

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资本,冯小刚要想成名干事,只能靠自己,往更高的圈子钻,什么尊严,什么骨气,都可以放下,只要能够成功。

冯工成冯导,关键在于要跟对人,嘴巴还要甜

1984年,冯小刚在离开部队之后,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后来火遍全国的电视剧《甄嬛传》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那时候,冯小刚还没有成为冯导,在电影厂兼任美工,被人叫做冯工。

机缘巧合之下,冯工认识了郑晓龙,靠着一张嘴,经常和郑晓龙出去游玩,那时候郑晓龙也把冯小刚看作朋友,不久,就将他介绍进入到了北视。

1985年的时候,郑晓龙在看着书,边看边笑,笑得乐不可支,还一口一个“孙子”叫着,让冯小刚都觉得奇怪。

将书拿过来一看,也笑了。而让他们笑的正是王朔的《浮出海面》。

冯小刚不认识,就问是谁写的。

郑晓龙回答,王朔,我一哥们儿,一个院子里长大的。

后来,冯小刚就请郑晓龙和王朔吃了一顿饭,算两人正式认识了。

冯小刚就这样凭着一顿饭,和人生中第二位贵人搭上了关系。

王朔也是个有脾气的人。

据说一开始看不太上冯小刚这种满嘴跑火车的人,但是也架不住冯小刚每天王老师王老师的叫着。

伸手不打笑脸人,王朔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拉下脸。

当时马未都这样评价王朔与冯小刚的关系:“这两人算是互相利用”,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

只要嘴巴甜,脸皮厚,会来事儿,没有人可以抵挡甜言蜜语的攻势,男女亦是如此。

毕竟在国人的成长环境当中,伸手不打笑脸人,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懂。

1992年,郑晓龙突发奇想,想着把编辑们的生活攒成个电视剧。当时就找来王朔开干,于是就有了当年火遍全国的《编辑部的故事》。

而冯小刚那段时间,把王朔当作人生导师来看待,对王朔的语言风格也是十分熟悉,试着模仿写了几集。

虽然被王朔毙了大部分,将过稿的也帮着改了几笔,但王朔在最后还是署上了冯小刚的名字。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冯小刚认识了很多人。

葛优、张国立、刘震云等等,这些都是往后冯导合作的根基,可以说冯导的大半江山基本上都在这里。

《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可以说是国内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火爆的程度,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权力的游戏》。

在全国拥有很多铁杆粉丝,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等电视剧的播出,姜文就是其中一个。

姜文找到郑晓龙,说:你们这有点意思,我也想试试电视剧。

都是院里长大的,你帮我我帮你是很正常的,郑晓龙就说,巧了,我手上正好有部剧,差个男一号,你过来试试。

于是,就有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

当时,刚从编剧得到乐子的冯小刚,灵机一动,和郑晓龙商量着试着帮忙导一下。

郑晓龙也没多想,反正有自己把关,就让冯小刚做执行导演,开始导剧。

冯工华丽转身成为冯导。

在片场中,从被人指指点点,到指着别人指指点点,冯小刚算是一个完美的逆袭模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没过多久,王朔由于意识形态问题被全面封杀,王朔转身就去了美国。

但是冯小刚却受到了牵连。

1997年,冯小刚才根据王朔作品改编的三部作品在过审阶段就被毙了,几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

冯小刚在厂里嚎啕大哭,大喊命运不公,人生未来一片迷惘。

这时候,冯小刚人生中的第三位贵人出现了,他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

很多人都知道,冯小刚是贺岁档的王者,但起初国内是没有贺岁档这个概念的。

每天看着冯小刚哭哭啼啼,韩三平也于心不忍,就找来冯小刚说:给你一百万,拍个贺岁片吧。

于是,就有了《甲方乙方》这部电影的出现。

前面说过,冯小刚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豁出去,《甲方乙方》中有一个擅长吹捧奉承的“捧人专家”,原型就是冯小刚。

但冯小刚不在意啊,能够拍出来就行,背水一战的他,甚至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因为在《甲方乙方》中,冯小刚不要钱、零片酬,只拿票房分账。

最后,电影《甲方乙方》斩获3600万的票房,占据当年全国票房1/30,拿到手的分成就有110多万。

冯小刚这回可牛逼了,牛逼大了!可以说是苦媳妇熬成婆了。

冯小刚是自卑的,虽然经常和王朔、郑晓龙、马未都、叶京等院子里长大的人一起玩,但冯小刚出身不好,用北京话来说就是“胡同串子”。

“胡同串子”和“大院弟子”一起玩,虽然接受了他,但从心眼里还是有些瞧不起的。

而这次《甲方乙方》的成功,让冯小刚看到了,原来自己也可以牛逼。

拿到110多万分成的冯小刚,第一次看到了钱的魅力,于是,冯小刚就拼命抓住了这个核心,向前走。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风口!

冯小刚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站到了风口上,于是,也就有了1998年《不见不散》的4300万票房。

但是,在这段时间,冯小刚却和王朔闹翻了。

冯小刚甚至拿着包着5W块的赔罪礼上门赔罪,但却被王朔反手将这5W块甩出门口。

当时,叶京甚至还请两人吃个饭。

饭局上冯小刚还哭诉“朔爷为什么那么不给我面子啊?人家那么大的老板多有诚意啊,掏钱买朔爷剧本眼睛都不眨。”

王朔也皮里阳秋地说了了一句“哎,人那么大老板也不缺这几万块钱。”

至此,王朔和冯小刚彻底闹翻了。

作为王朔的好友,叶京也不太明白王朔究竟什么意思,就问“既然你这么讨厌这个人,早干嘛了?

王朔就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也不能跟他急吧。”

后来,由于叶京要拍《梦开始的地方》被冯小刚放了飞机,这时候叶京才彻底明白冯小刚的为人。

他也不客气,反手就拍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讲述了大院孩子成长的故事,其中有一个角色喜欢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冯裤子,据说就是以冯小刚为原型的,叶京还刻意找了一个和冯小刚长得很像的人来出演。

到了这里,冯小刚基本上已经和前些年的贵人闹翻了,但冯小刚也不在意了,反正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认知,并且,还和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搭上了关系,开始了冯小刚与华谊兄弟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

从王者到衰败的任性冯小刚

从1999年票房3500万的《没完没了》开始,到2001年《大腕》4300万的票房,再到2003年《phone》(是中文,但好像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提及),以及2004年《天下无贼》的1.2亿元票房。

冯小刚和华谊兄弟的合作,票房纪录屡创新高!基本上华谊兄弟的半壁江山都是冯小刚打下来的,是华谊实实在在的顶梁柱。

“我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有票房,这一点上谁能比过我?我特别独孤求败。”在《唐山大地震》记者会上冯小刚甚至放出这样的狂言。

虽然票房记录屡攀新高,冯小刚贺岁片也确实成为了贺岁档的一个品牌,但是作为知名导演,身上却始终没有相匹配的荣誉。

对比起张艺谋、陈凯歌等等荣誉等身的导演,冯小刚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优势。

于是,想要拍摄代表作,走艺术化的道路。

冯小刚将目光瞄准在了《一九四二》上,甚至说:“我拍摄的所有电影,以及由这些娱乐性的电影建立起来的声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帮助我完成拍摄《一九四二》的愿望。”

由此可见,冯小刚对这部电影的看重。

但没想,这部电影反而成了他导演生涯由盛转衰的节点。

《一九四二》投资超2亿,票房只有3.6亿,华谊兄弟仅仅分到1.2亿左右,直接亏了几千万。

张国立回忆,因为电影的失败,冯小刚甚至都落了久违的泪水。

“不留神间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阴和热情精力都被电影掠夺一空。”

“不要让我总结电影路,我现在就是一个虚无主义,什么人生目标,我这辈子已经够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酒当歌。”

虽然这么说,但是冯小刚还是拉着王朔重新写了《非诚勿扰2》的剧本,然后才有了7个亿的票房。

票房一出,冯小刚也不太明白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随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给我很大的困惑。”

冯小刚看不懂现在的观众,但观众也看不懂现在的冯小刚。

冯小刚开始变得口无遮拦,开始骂影评人,骂观众。

有人说,冯小刚正沉浸在自我陶醉当中,没有人能够叫醒他。

即使是《我不是潘金莲》创造出了他20多年来最差的票房,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投入了自己的“情怀”当中。

虽然被称为还愿之作,但观众起码也是买账的,才有了《芳华》的14亿票房。

可以说,冯小刚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追求成功的一生。

前半生什么都可以抛弃,只要成功,后半段路程,随心所欲,反而与市场发展背道而驰。

如今,在王朔叶京等老朋友离开,华谊兄弟也是陷入困境,葛优张国立等老伙计也都迟暮的情况下,冯小刚手中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

看不懂观众,看不懂市场,或许,也仅剩一句“我只想死在片场”这样一句煽情的话语罢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