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 > 洗白“魔改”历史影视剧,历史的“遗憾”由改编影视剧重新演绎

洗白“魔改”历史影视剧,历史的“遗憾”由改编影视剧重新演绎


上升到“状告”的历史影视剧改编事件


近年来,随着娱乐事业的发展,影视剧的发展也开始遍地"开花",虽限于如资本、大环境、演员、介质等主观、客观原因,使大部分剧的质量参差不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受众人诟病的部分,还属部分剧情的"胡说八道"。

诚然,看久了,大众对诸如偶像剧、爱情剧等影视剧可以做到,对其"天马行空"剧情的些许"宽容",但是对于诸如剧本、"IP"等改编的历史影视剧的剧情的看法,或许因"真实"的原因,就不那么"容忍"了。

如最近的《大明风华》一般,初看时,不抠细节的话,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近来剧情快进入尾声,那才是"骂声"不断,诚然,如果熟知历史史实的人,去看此剧,真的会被"气"死,且不说历史人物事迹的"张冠李戴",就是为了凸显"主角"而"魔改"的剧情,也是大家难以"宽容"的。


《大明风华》剧照


但是,话说回来,放开这些渐入"魔化"的历史影视剧一边,去看看"优秀"范本,如《大明王朝1566》,这部在豆瓣评分高达9.7的封"神"之作的剧情。

或许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大众对历史影视剧中"真实"历史,不是不允许改编,而是反感"魔改";不是不允许演义化,而是厌恶"乱化";不是不允许"错位",而是诟病强行"张冠李戴"。



"正史"不如历史影视剧"好看"之缘由

最重要的是,或许我们之所以喜欢看这类的历史影视剧,不只是为了娱乐或者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是想看看,或者说幻想一番,百年、千年前,我们老祖宗的风采,遥想当年的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的,或壮举、或遗憾。

翻翻史书,随便总结一番,都可以看到,历来"英雄"、"符号"般的伟人,都是历经磨难却大多壮志难酬,最终郁郁而终。

更有甚者是,我们每每读到此人、此事之时,无不都或潸然泪下、或咬牙切齿、或倍感耻辱、或感其生不逢时等,总而言之,越是后世被奉之"圣人",越是在当时备受苦难。


岳飞影视形象


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世人赞其忠君报国,但也或许"憾"其愚忠;

如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世人感其一门皆英豪,誓死保家卫国,却悲其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如明英宗的昏庸,加之听信谗言,成为那个"被俘帝王",即使后世的我们读到依然会咬牙切齿地骂其为耻辱;

如此等诸多历史人物,众人或悲、或憾、或恨、或怜,林林总总或皆可总结视为"遗憾"二字。


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我们之所以喜欢看历史影视剧,或者说喜欢看改编过的历史影视剧,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希望,或许我们所倍感"遗憾"的那个"人",在另一个演绎的空间中,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诚然,笔者或许有“洗白”一些“大”改编历史影视剧的嫌疑,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我们有思想。

于是,一方面肯定真实的历史进程,在另一方面何尝不想去幻想,或许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去弥补心中的“遗憾”。

所以,那些被冠以“魔改”的影视剧的剧情里,是否也存在着大众对“遗憾”的美好幻想?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大众,尤其是近来,每每看到“大改”的历史影视剧都会一边“恶狠狠”地诟病其不尊重史实,却一边“欢乐”地弹幕吐槽的原因吧。

说实话,如果真按照大家都熟知的正史去演绎影视剧的剧情,那么不管是观感上的“剧透”,还是略带死板且生硬的记叙方式,都会让或“有趣”、或雄壮、或悲戚的历史“故事”,变成一段直白的“纸上书”,而不是活生生曾发生过的“经历”。



以《三国》这部带着“遗憾”,而重新演义的影视剧为例,其蓝本本身就可称为是一种,作者对心中“偏爱之人”人生遗憾的重新“安排”。

就不说大众皆知的其内容与正史严重不符之处了,毕竟其原著《三国演义》本就是演义,就说大家为何如此喜欢看,笔者认为或许是因为此剧戳中了大众,无数个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对“智近乎妖”之人的“佩服”、对风流人物的“爱”,以及对那场场史书中,被寥寥数笔带过之波澜壮阔的大战的“爽”点。

不用细数,就可一一列出:诸葛亮是“智妖”、曹操是“奸雄”、关羽是“忠义”等等。

诸葛亮影视形象


给别提那你来我往,激烈“交锋”的如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空城计等“大”智谋与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大战”的壮烈迤逦,更是满足了大家遥想“当年”那些英雄们之雄风。

比之干巴巴的“正史”的记载来说,谁不认为《三国演义》比三国史好看?所以说到底,大众对一段历史被改编演绎出来的接受度,或许还是取决于其“精彩”程度,好看则“宽容”,不好看就“吐槽”不尊重史实。



“遗憾”的美,不如“弥补”的情

当然,这里只是以“片面之词”为例,千万人就有千万种看法,当然对如这类涵盖历史的影视剧有千万种“解读”。

但不得不说,历来人心这种“东西”,喜欢的和铭记的永远是相反的,人性使然,肯定对“大团圆”似的完美有着天然的喜爱之情,所以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圆满的结局总是会受大部分人喜欢的。

但是这个放到有关于历史的影视剧中,或许就很难了,毕竟单就历史而言,即使我们生在此刻,过去的都属“历史”,也就是说,历史从来没有“结局”,更谈不上圆满的结局了。

况且,每个人对“圆满”二字的理解可能都不经相同:

阖家团圆是“圆满”?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圆满”?

还是得其所思,念到所想是“圆满”?

所以归根到底,“圆满”二字,本身就是“遗憾”的代名词,但恰恰是“遗憾”二字或许才是大家所真正“喜爱”的,也是大家久久难以忘怀,意难平的。

翻遍史书,回顾我们的生活点滴,不圆满才是常态,遗憾总是“必然”的,于是许是为了心中之“愿望”吧,才会把那些“遗憾和不如意”寄托在明知是“虚幻”的影视剧的剧情中。


如前几年大热的清宫戏正是如此,史书上“实际”是凶险万分,阴谋阳谋纷纷上演的残酷“夺位”历史,却被“粉丝”们硬生生看出了个“九龙夺嫡”的或言情宫斗戏、或狡黠诡诈阴谋戏、或各种“魔改”人生历程之戏等等。

就不说那些偏言情宫斗的影视剧,大多的重点都在各种充满纠葛的“爱情”大戏之上,对于正史的描写,大致除了开头与结果,中间基本是“一塌糊涂”,众位“主角”、“配角”的事迹胡编乱造不说,更有甚者连“各位”的年龄都难以对上。

但为什么当时上映之时,大家都“爱”?笔者认为或许还是“遗憾”二字罢了。

要知道历来“夺位”的背后,成王败寇的下场都是血迹斑斑的,于是由于各种影视剧“主角”的倾向,即使结局“固定”,也有各种弥补遗憾的“演绎”,离奇的如《宫》,直接来个“不科学”的古代到现代的穿越,好以弥补遗憾,圆满爱情。

如《步步惊心》,更是在历史“正”结局之下,还为其硬加了虐恋遗憾的“留白”,怎么说都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改编。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其中该得比较好的范本《雍正王朝》了,总体而言,不但大致的剧情与那段史实基本“对”得上,且各种历史人物的改编演绎,也大致“符合”史实。

如雍正历来许是因为其继位之路“荆棘遍地”,且在位期间各项“严苛”的政策似不得“文人”之心,于是历来对其抹黑之处甚多,而流传下来的“野史”记录也多是其负面形象。

但是正是一些“爱好者”研读历史发现了这种“偏见”,开始对其有了“怜悯之心”,或许才是出现如《雍正王朝》这种,看似对雍正帝“洗白”的影视剧,就像是为心中的“遗憾”进行的弥补改编演绎一般。


“真实”还是“虚假”,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就历朝历代来说,皆为后人编写前人之史,某些朝代时间跨度较小还“好写”,但某些朝代时间跨度比较大,那其中的虚、实之间的“拿捏”,或许在后世看来就“有待商榷”了。

即使如大家公认“极好且公正”的史书《史记》中,被春秋笔法之事、之人,也是多不胜数的,更别提后世被诟病地“最严重”的《明史》了,那几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本身由于“种种”原因,本就对《明史》有所删改,更别提还有后来者清朝“再版”的《明史》。

《史记》书影


正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般,即使身为“正史”的史书,或许对我们后人来说,也难以尽信,想要在虚虚实实之间拿捏分寸,知晓“真相”的话,不免需要多本史书(加上所谓的“野史”)相互映衬。

所以,总结来说,其实也难怪诸多历史影视剧被“批”不尊重史实,皆因其不尊重的是所谓正史的史实。

而或许正史上记载的那个“真实”的“人”,其本来的“面貌”或许本不该如此?

所以,如《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或许是编剧和导演心中认为的“遗憾”使然,或许是出于为其“正名”使然,便为其安排了“圆满”的结局——辞官归隐。

总之,那个细细研读“多本”史书得出来的“结果”——真实的胡宗宪,正是那个被“误解”了数百年的真正的抗倭最大的功臣!


胡宗宪影视形象


史书中记载的胡宗宪,因其为“严党”一脉,所以即使在任时有着“无数”的丰功伟绩都好,只因此一处“黑点”,就被抹去全部,最后“不得好死”,直至万历年间的“清查”才慢慢被正名,却也只遗憾地被洗去“罪状”,没有得到应得的“千古赞颂”。

那被大众永远牢记的抗倭英雄,永远只戚继光一人,这个或许是“实际”整个布防、制定抗倭计划、支持军械、银钱抗倭等背后的“首领”者,却似乎被永远钉在“严党”的耻辱柱上,不得善终。



结束语:

诚然,历史始终为历史,过去的已成定局,但是,现世存在的这种“娱乐”为主的涵盖历史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为我们的“遗憾”,做出一些适当的改编,好以弥补历史的“遗憾”之处?

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些看似不尊重史实的影视剧中,看到另一面——对历史遗憾的影视剧改编化“弥补”。

或者换句话说,是对那个小众“偏爱”的历史人物或者事迹的另类解读。

我们或许不可能去“帮”岳飞不受“冤屈”地活下来;或许不能去“提醒”杨家将们哪些战役“有生命危险”,会使他们全军覆没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使大家倍感憋屈,甚至悲愤的“遗憾”。

但或许我们可以为其在现世的,如讲述这段历史的影视剧中重塑“人生”,或许可以使其善终,或许可以使其在过程中活得更“好”,甚至或许可以让其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下来”等等。

总之,或许弥补遗憾的“最好”方式,就是“改编”影视剧吧。

讨论:

那么大家有什么其他的看法?欢迎与笔者讨论。




文:长了鹿角的兔子(打破固有概念,站在对面,理性观察)

图: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