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宫崎骏:用人性去思考动画角色

宫崎骏:用人性去思考动画角色

“制作动画意味着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能抚慰精神的世界,抚慰那些绝望而沮丧的心灵,抚慰那些被现实的锋利棱角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们。”——宫崎骏

宫崎骏(Miyazaki Hayao)

1979年,作为动画师的宫崎骏说:“我工作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欣赏好的电影,然后去超越它。”

自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事业,创作了一系列电影史上的动画杰作。

1979年,宫崎骏入职东京电影新社并创作了自己的首部动画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40年来,他的动画长片娴熟而富有创造力,使观众们惊叹不已,成为了动画行业无可争议的大师。

只有当一个人的名字与他的作品画上了等号,他的英名和事业才能说是不朽。那么,为什么宫崎骏的作品不仅能够保持好评,还能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呢?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李安亲自为宫崎骏颁发终身成就金狮奖。

不像在日本这样的特殊国家,在当时很多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动画片仅仅是为孩子制作的,要刻意避开一些沉重的主题,而这些主题通常是在真人电影中所体现的。

但宫崎骏并不是固守成规的动画师,他制作动画电影的手法,专注于角色的复杂情感,而不是创造令人啼笑皆非的卡通形象。他的目标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口吻给孩子讲道理,而是去制作电影,让所有人都能够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境况。

宫崎骏制作了许多的人类角色

动画电影像《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白蛇传》* 等等是宫崎骏动画手法的灵感来源,他一直钦佩迪士尼早期动画的制作技术,但认为这些作品在情感描绘上都过于简单了,人们不会苛责早期动画的略显肤浅,但是宫崎骏力图想要去改变这一点。

*《白蛇传》是日本影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并荣获1959年每日电影奖特别奖,第13回文部大臣艺术节团体奖,宫崎骏受该片影响,立志投身动画事业。

《白蛇传》(1958)正是以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为蓝本,制作时间大约花费了两年之久。

宫崎骏声称自己讨厌被贴上日本迪士尼的标签,他认为更恰当的标签应该是日本的尤里·诺尔施泰因 *,因为自己的动画不在于表现人物外表的光鲜,而在于他们内在的微妙情感。

他也曾多次表示苏联动画《冰雪女王》让他看到了动画的潜能。在描绘人类情感上,这些电影的影响造就了今天的宫崎骏,他结合了西方动画的技巧和老道,从东方感性的角度切入,使他在同时代的专业人士中脱颖而出。

尤里·诺尔施泰因 *:当今在世的最重要的动画作者之一,曾创作《迷雾中的小刺猬》、《故事中的故事》,他的作品都以富传说气息的童话或者儿歌作为重要元素,经常采用非传统的叙事方式营造神秘和怀旧的气氛。

由尤里·诺尔施泰因创作的《迷雾中的小刺猬》(1975)

《冰雪女王》(1957)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整部动画片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整体上来看,宫崎骏电影的基础是通过构建共鸣和现实来建立的,观众对角色产生自我感情投射,从而达到共鸣,通过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的忠实描写,从而构建现实。

最重要的是,如果观众想要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名副其实的宫崎骏电影,我们只需要看电影中的情感元素,就明白了。

“制片室的一位女士跟我说,孩子们需要看到不能理解的事物,以后他们会理解的,但是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宫崎骏

对于宫崎骏来说,情感共鸣是作品中最重要的。

宫崎骏声称他所有故事的核心都必须带有真实感,在所有那些神魔鬼怪和奇幻元素中,人类元素总是被优先考虑的。他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人性,不同的文化也可以被理解,明确的目标使得角色变得有血有肉,任何角色的出发点是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明确角色想要实现什么,否则的话他们就没有阻碍要去克服,例如在《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中,鲁邦的目标就是想要解救少女克拉里斯,而这也是观众所需要的,目标使角色们变得更加立体。

鲁邦与克拉丽丝

宫崎骏使他的角色人性化,并通过纯粹的视觉手段展示角色的行动。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漫画家,受到了一种叫做剧画 *的画风影响,这是近似于一种讲述方式更加严肃的漫画形式,具有更加写实的绘画风格。

剧画(Gekiga):日语中的意思为夸张图像,由更加严肃谨慎的画师所创造,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理解为漫画。

剧画风格

正是这种风格的影响,宫崎骏对动漫行业有着很大的意见,他对那些为博观众一笑而常用的廉价手段,如对角色的过分夸张表现,曾公开表示过厌恶。

所以在他的动画中不会注重过于花哨的大动作,而是刻画更加克制细微的动作,他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带有熟悉的令人镇静的气质。

无论是避免踩到地毯而用膝盖走路的角色,还是为了确保鞋子穿好轻敲脚尖的小女孩儿,这些类似的动作丰富了宫崎骏的角色。

《龙猫》(1988)中的小月怕弄脏地板,趴着进房间。

《千与千寻》(2001)中千寻穿鞋子会踢一下确定是不是穿好。

有时正是这些微小之事,如一个动作的小细节就可以很好地强调人物的性格,角色同时也极具表现力。

当然,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角色,但是从那些含义模糊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角色下意识去做某件事,所以观众得以窥见角色最原始的本质。

《红猪》 (1992)中罗森慵懒的只想用脚拉桌子

研究角色随意的动作,它向我们展示角色是如何思考、如何处理事情的,他们是精细且严谨的,还是笨拙固执的。

达到如此精细程度的小细节,使得宫崎骏的角色如此真实,因为观众知道角色要做的日常小任务,而其他的动画电影人甚至不屑描写。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中提鞋的苏菲

观众能够了解角色的情感,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容易辨识,但是宫崎骏之所以能够如此完美地捕捉人性,除了上文所说的那些,还因为他了解人。

“她是一个小懒虫,我理想中的十岁女孩儿恰好就是这样的,我想对他们说你这个小懒虫,但他们都有着和千寻一样宝贵的性格。”——(《千与千寻》幕后制作特辑,宫崎骏)

《千与千寻》幕后制作特辑

宫崎骏研究人性,他对于人类举止的理解,通过角色的小动作传达给观众,他从来不会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像跑步这样基本的动作也有许多变化,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彼时所思所感影响的。

是恐惧,还是悲伤,或是满怀欣喜,任何情绪都可以表达,并非通过角色在做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去做,运用这一理念,角色永远都是充满生机的。

《千与千寻》中的奔跑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跑

观众可以从自己的人生视角来观看宫崎骏的动画,因为这些影片的宗旨都是更好的认识你自己。通过各个故事中的人们,角色的真实性在于他们实现了这一点,比如《龙猫》中小梅是率真的、《魔女宅急便》 里琪琪有些粗鲁,但是角色的小缺点对于真实感来说是必要的。

观众们无法认同一个设定完美的角色,我们需要共性,没有人是完美的,角色们的缺点必不可少,宫崎骏制作任何角色时都秉持着这一要则,就算是主角也不代表他们永远正确。

《龙猫》(1988)中率真且机智的小梅

《魔女宅急便》 (1989)中的琪琪虽然很善良,但有些粗鲁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点在于宫崎骏是如何使观众在角色上找到共同感的。

在紧张时握不紧东西,或是因为吃醋的小口角而闷闷不乐,怀旧之情在宫崎骏的动画之中经常出现。

我们在成长中所丢失的东西,总能在剧中的人身上有。例如年少时我们都渴望快快长大,然而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剧中人物仿佛成为了观众,观众也仿佛身处其中,用独有的经验来感受电影中的世界。

《魔女宅急便》 (1989)中吵嘴的琪琪和科利普

宫崎骏将观众的切身之感在角色身上放大,并以一种如此真实的姿态呈现给我们,角色们也变得更加鲜活了。

将角色变得人性化,用人类的情感去塑造角色,使得宫崎骏在观众和电影之间建立起同情共感的纽带,他对于人性微妙之处的关注,使得电影呈现的复杂之态,这一点贯穿了他整个动画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6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