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出奇的平静?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出奇的平静?

80后的学生时代,有一部古装电视剧是怎么都绕不过的,它就是《隋唐英雄传》。

(男版宣传海报)


(女版宣传海报)

这部剧汇聚了当时两岸三地老中青三代的实力派

男主是一代男神,当时风头正盛的“少侠专业户”黄海冰

女主是柔情似水却又柔中带刚的江南女子童蕾

小田你咋来了?不好意思跳戏了!

这回对了!

第一次认识聂远,也是在这个剧里。英气逼人的罗成,罗家枪使得那叫一个帅!

还记得电影《功夫》里那个屡屡误伤星爷的可爱胖子吗?

林子聪嘛,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部剧中饰演憨厚重义气的程咬金

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的杨广,最符合我少年时期心目中隋炀帝荒淫残暴的形象。

释小龙在这部剧饰演裴元庆,只不过戏份太少,没出来几集就被李元霸用大锤子凿死了。

还有英明神武的青年李世民。这演员叫啥不记得了,貌似后来也很少拍戏了。

玄武门之变里被李世民杀掉的大哥李建成(右)、三弟李元吉(左),扮演李元吉的这个演员,后来《武林外传》里见过,在粤语和广普中自由切换,逗死个人。

剧很精彩,堪称一代经典。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历史本史,就太嫩啦!

这部剧最大的硬伤就是,人物形象过于脸谱化。

好人哪哪都好,坏人一无是处。

最典型的就是李建成,人家在历史上是相当有才干的一个人。

可以说李渊能建立唐朝、统一天下,军功章有李建成的一半

电视剧里,李建成成了昏庸无能、贪恋女色、嫉妒亲弟的恶人

那么历史上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究竟怎样?玄武门事变又是怎么发生的?李世民杀了哥弟后,父亲李渊的表现却出奇的平静,这又是为啥?


一、“太原老臣”不堪用,两个儿子挑大梁

一切都要从李渊的发家史说起。李渊的母亲姓独孤,隋炀帝杨广的母亲也姓独孤,她俩是亲姐妹,所以李渊在辈分上是杨广的表弟

虽然是亲戚,但在宫廷里往往就是亲戚要了你的命,历来的外戚政治便是明证。所以杨广对李渊也一直提防着,尽量让他远离中央政治。后来就封给他“太原留守”的官职,这是隋朝在太原的军政长官。

隋末大乱,李渊在太原起兵。关于他起兵还有件趣事。

李渊有一个老朋友裴济,长期追随李渊。太原起兵前夕,李渊犹豫不决。裴寂为了让李渊下决心,就想了一个损招。

隋炀帝在太原有一座行宫,裴寂负责这座行宫的日常管理。有一次裴寂陪李渊喝酒,故意找了行宫里的几名宫女来陪酒,一杯一杯地灌他,李渊迷迷糊糊睡着了,裴济就让宫女们陪李渊过夜。李渊醒来才发现自己碰了隋炀帝的女人,快要吓死了。

裴寂却在旁边一脸坏笑,说您看吧,现在咋整呢?反正横竖活不成,不如放手一搏,起兵造反。李渊半推半就下,也只好答应了。

起兵之后跟在他身边的,叫做“太原功臣”。按理说,这批人应该是“创业团队”的老臣,唐朝建立后,应该都加官进爵,赏赐无数美女良田吧?

并没有。李渊对于太原功臣根本没封什么官。他当时发布了一道诏书,叫作《褒功臣诏》,诏书的大意是说:加官进爵之类的,我就不跟你们搞这些了,干脆给一点别的赏赐吧。

赏赐啥呢?你应该听过,叫“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江山,也赐给老柴家后人世世代代的丹书铁券,以表达内心的歉意。

升官加爵相当于在职场上升职外加奖金提成;丹书铁券顶多是五险一金月月交,不出大格公司不会开除你。差别还是挺大的。

李渊这么做,摆明了是不希望太原功臣进入权力核心。那问题就来了,李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从太原起兵时就跟着他的老部下,难道不该是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吗?难道李渊是怕他们功高震主,威胁自己的皇位吗?

恰恰相反,这些人都是些不堪重用的家伙

当初跟随李渊起兵的那些太原功臣,是希望李渊能在太原做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做他们的保护伞,自己好守住这一亩三分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滋润生活。要他们跟李渊争夺天下,他们既没这志向也没这能力。

太原之所以叫“太原”,就是因为平原地区居多,易攻难守。北方的突厥一直虎视眈眈,他们骑着马往南这么一冲,几天就能打到太原。

附近还有一个叫刘武周的军阀在盯着这块肥肉。所以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一直劝说李渊迁都到易守难攻、坐拥天下粮仓的关中地区。

太原功臣当然不愿跟着李渊背井离乡。万一后院失火,太原老家被突厥给抢了,或者让刘武周给占了,全家老小可怎么办呢?他们的这些小九九,终于酿成了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

公元617年,李渊决定率军进攻关中地区。军队路过一个叫贾胡堡的地方,正准备和隋朝军队决战,太原功臣安排人在军中散播了一个传言,说突厥已经和刘武周勾结,准备南下进攻太原了,全军上下顿时人心惶惶。

李渊急了,赶紧召集部将们开了一个会。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全家老小都在太原,这可怎么得了,还是赶紧退兵吧。

危急时刻,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站了出来,说现在大敌当前,退兵的话,士兵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会陷入混乱,到时可就完犊子了。

李渊一听,对呀,我这俩儿子说的对啊。然后立马大骂那些临阵退缩的人都是懦夫,局势算是稳定住了。后来,李渊父子打败了隋朝军队,扫除了通往关中的第一道障碍。

这件事之后,李渊对太原老臣又失望又不满,多次公开说他们不靠谱。李渊还对李建成和李世民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说当年汉高祖打天下,靠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老乡。这些太原元老无能,我只能依靠你们两个好儿子了。

两个好儿子是真好,只不过李渊万万没想到,因为他自己在日后的错误方针,让兄弟间走上了不共戴天的“绝路”


二、李渊的帝王平衡术,玩砸了

之前我说过,历史上的李建成是相当有才干的,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李建成曾率军多次打退了突厥的入侵。等到李渊率军打进长安、建立稳固大后方的时候,李建成是左军统帅,李世民是右军统帅,两人在军事上旗鼓相当。

那为什么后世只记得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呢?那是因为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要长期留在长安,帮李渊处理政务。李世民得以率军在各地征战,平定军阀的残余势力,战功才逐渐超过了李建成。

加上李世民因为杀兄登基,出于皇位合法化的考虑,对于李建成的历史形象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丑化。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李建成是个无能之辈。

唐朝开国以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渊这时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两个儿子,功劳都很大,你得一碗水端平吧。而且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处理不好,就会围绕皇位上演你死我活的“宫廷喋血”

怎么防范李建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制约李建成。谁来制约最好呢?没有比李世民更好的人选了。于是乎,李渊出于皇位稳固的考虑,玩起了帝王平衡术

帝王平衡术也很好理解,就是不能让下面人一条心,通过分化他们,让他们内耗,自己稳坐钓鱼台操纵一切。

李渊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太子的位子只有一个,按照立嫡长子的老规矩,给了李建成。对于李世民,就只有给点别的东西做补偿了。于是,李世民被加封为“天策上将”,位列百官之上,权力不比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小。

天策上将统领的机构叫作“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员,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说白了就是太子和秦王,各自招兵买马,上演军备竞赛。当时的名人例如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秦琼等,都是天策府的成员。

政治上的丰厚优待不说,李渊还赏给李世民实实在在的经济好处--三座铸造铜钱的炉子,这就是三台印钞机,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想干啥就干啥。

太子李建成因为帮助李渊处理朝政,拥有发布皇太子令的权力,这皇太子令的效力几乎等同于诏书。李渊大手一挥,李世民以后也有同样的权力!

《旧唐书》里就记载过这么一段话,说当时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命令经常同时颁布,老百姓常常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听谁的。

隋唐是从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演变而来,自由奔放的胡人血统,让李渊做起事来随性得很!

这时候,李建成的东宫和李世民的天策府,成为了唐朝的两个政治中心。一山尚且不容二虎,何况是政治舞台?

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官僚体制被完全“肢解”,有能力的人要想出头,就只有投奔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先成为他们的家臣。那个敢于进谏的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家臣,没少出主意坑害李世民。后来李建成身死,才投靠了李世民。

李渊的“帝王平衡术”“率性而为”让唐初政坛形成“一君两储”的局面。上有皇帝李渊,下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储李建成,和随时可以取而代之的皇储候补李世民。

如果李渊能玩好权力的游戏,这段“三角恋”或许还能有转机。但李渊的表现太差,激化了矛盾,最后引发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三、皇位争夺下的零和博弈,无异于“坟头蹦迪”

李渊在两个儿子中间玩平衡,并不新鲜。但凡做领导的,都喜欢玩平衡术,在下属之间一会支持这个,一会支持那个。但是他老人家没搞懂一件事,那就是在皇位争夺这件事上,搞零和博弈,后果很严重。

什么是零和博弈?就是双方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建成和李世民争的是皇位,皇位有且只有一个。兄弟俩在长时间的对峙中,已经结下了深不见底的仇恨,不管日后谁当了皇帝,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对方给灭了。

事实上,李渊要想避免出乱子,最政治正确的事就是在自己死前,坚决地支持其中一个,打击另外一个。但李渊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前夕,仍然在玩平衡。这时玩平衡,就是在玩火。

玄武门之变的火种,就是李渊亲手种下的。

李世民曾经划给立有军功的淮阳王李神通数十顷良田。后来李渊一个妃子的父亲也看上了这些田,就通过女儿向李渊要田。李渊禁不住枕边风,写了道手谕,让李神通把这些田让出去。

你猜怎么着?李神通说,这些田是秦王殿下给我的,我不让。李渊勃然大怒,把李世民叫来一顿臭骂,说我的手谕难道还不如你的命令?

李世民也很无语。父子两人的关系于是开始紧张起来,李渊这时就更倾向于太子李建成了。

李建成有了李渊撑腰,胆子也壮了。他看到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也有样学样,招募了两千多名精壮担任东宫卫士。李渊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对李建成又起了疑心,把他叫来大骂一顿。

没过多久,李渊去长安北边的一座行宫避暑,让李建成留守长安。结果李渊坐在行宫里,收到举报,说太子李建成指使一个叫杨文干的部下造反。李渊一听就急了,让人通知李建成,快给我滚到行宫来,我有话要问你。

李建成连侍卫都没带,一个人颠儿颠儿跑去见李渊,结果被李渊关了起来。这时李渊又派人去叫杨文干来问话,传话的人大概和杨文干认识吧,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一听,知道大祸临头,干就完了,真的起兵造反了。

李渊马上让李世民平定叛乱,还给李世民画了一张又大又圆的饼,说儿子你好好干,平定了叛乱,我就让你当太子。李世民一听,跟打了鸡血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杨文干给灭了。

叛乱平定了,李渊该履行诺言了吧?并没有。他只是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叫过来骂了一顿,说你们两兄弟以后要好好相处。然后他又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下令把李世民的几名部下给流放了。

李渊这一波操作也太诡异了吧?明明是李建成指使人造反,怎么丝毫不追究,反而流放了李世民的部下?

也没什么难理解的。李建成敢一个人去见皇帝,说明他心里没鬼,不怕查。况且他是太子,只要老爹死之前不乱搞,皇位就是他的了,指使叛乱只会对他不利,他为啥要这么做?

所以这下你能想通了吧!极有可能是李世民派人去向李渊诬告李建成,结果反而把杨文干逼得不得不反了。李渊虽然岁数大了,但也不糊涂,回过味来了。于是就宽恕了李建成,又流放了李世民的部下,进一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这件事过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经走向白热化,两人距离火并,就差一个导火索了。

导火索出现在两年后的那个夏天。突厥南下入侵唐朝,太子李建成向李渊推荐弟弟李元吉来率军抵抗突厥。李元吉和李建成关系很好,李建成这样做,是想趁机抓军权。

李渊因为上次杨文干的事情,气一直没消,就想再削弱一下李世民的势力。于是,他同意了。

李元吉趁机向李渊要求挑选李世民手下精锐的将士,来跟自己一起出征,李渊也同意了。

这时,李世民已经感到危险在逼近,他的部下们也劝他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就和部下们一起定下了行动计划,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了。

玄武门之变就这么发生了。


四、玄武门之变后记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皇帝李渊正在后宫的池子里乘船作乐,这心得多大。

等到尉迟恭闯进后宫,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秦王李世民已经替陛下把他们给杀了。

李渊听了,第一反应是震惊,但很快恢复平静,似乎想通了什么,立马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他还说了一句自我打脸的话,说立你做太子,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啊!

李渊看着向自己走来的李世民,淡定地说,这些天以来,我听信谣言,错怪你了。李世民就上前扑在李渊怀里哭,场面还挺“温馨”。

李渊知道自己玩脱了,已经害死了两个儿子。事到如今不能跟李世民翻脸,不然恐怕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

李世民也知道,只要李渊不翻脸,就没必要难为他。他毕竟是我爹啊,儿子打老子,传出去名声不好,这皇位也坐不稳。

这对人精父子,就在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中,达成了政治默契,完成了权力交接。

两个月后,李渊迫不及待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

这一刻,他长舒了一口气,再也不用玩平衡,可以享点清福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4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