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空间

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空间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修外求内,欢迎关注。

前言

本来这篇文章准备写的题目是《从中国电影看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分析》,但是在出于调研目的看了《流浪地球》后,决定将题目改为《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改这个题目呢?因为从《流浪地球》身上正好看到了中国电影行业的蜕变点。

从我们普通中国人接触电影开始,好莱坞一直是世界电影行业被膜拜学习的顶点。连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也不过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颠覆好莱坞的唯一希望在中国

打开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排行前一百的电影里全是美国制片的电影,除了六十二位的战狼2(参考链接: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豆瓣)。如果我们想在世界电影票房榜里从上往下找寻非美电影(即制片国家里不含有美国的电影),战狼之后就是一百五十八位的红海行动,再之后是一百六十六位的美人鱼,再之后是一百七十四位的唐人街探案2。如果想要寻找非美非中的电影影片,排位最高的是来自于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超体 Lucy》。再往后的电影,我个人是懒得翻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接着往下看。但是从整个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势力分布来看,中国电影业是唯一有希望挑战好莱坞电影霸主地位的国家。

电影霸主的五大条件

那么现在的中国电影业具备了挑战好莱坞霸主的条件了么?

从《流浪地球》看,最后一块短板已经补齐了。

从排行世界票房排行榜顶端的十强电影,我们来看看达成世界电影霸主级成就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第 1 名 《阿凡达》2009 科幻/动作

第 2 名 《泰坦尼克号》1997 灾难/爱情

第 3 名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2015 科幻/动作

第 4 名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018 科幻/动作

第 5 名 《侏罗纪世界》2015 科幻/冒险

第 6 名 《复仇者联盟》2012 科幻/动作

第 7 名 《速度与激情7》2015 动作/犯罪

第 8 名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5 科幻/动作

第 9 名 《黑豹》2018 科幻/动作

第 10 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2011 奇幻/冒险

除了卡梅隆的两部超级票房电影《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外其他的电影都是在2011年之后(含)上映的电影。当然这里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是正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让泰坦尼克和阿凡达这先后两代票房冠军的王者风范凸显出来了,世界电影王座的密码也蕴含在这两部电影中。

那么想要制作出世界票房冠军的电影需要什么条件呢?

首先,从先后两代票王电影都出自卡梅隆之手,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票王电影需要优秀的电影人才。并且这里的电影人才不是说缺失卡梅隆这样的优秀电影导演,而是需要一整套可以支撑整个电影大工业体系的人才梯队体系。

其次,是一个好的可以引起广泛共鸣的剧本。不论是阿凡达也好,还是泰坦尼克也好,我们观看电影时不会感觉到明显的违和感。其剧本的精神内核不论是压迫与反抗也好,还是爱情也好,都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战狼2之所以在海外票房不佳,剧本精神内核的普适性不好也是一个原因。

再次,是要有顶尖的电影工业体系。不论是泰坦尼克也好,还是阿凡达也好都是当时电影工业技术精华的巅峰之作。

再次,是要有足够庞大的本土市场收入保证整个电影行业从业人员的梯度培养机制能正常运转。

最后,才是要足够大手笔的电影投资。

现在我们来对比看下这五大条件,中国电影业是否都具备了?各自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人才梯队体系建设解析

首先是电影行业人才,我们看世界电影票房榜的顶端的电影基本都是科幻(奇幻)类电影。泰坦尼克虽然是灾难片,但是灾难片本身就是科幻片的一个次级分类。

我们常常听说在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等类型片中会出现小成本电影以小博大的票房爆款出现,但是很少听说有小成本的科幻类电影能取得非常好的票房爆款。根本原因在于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等类型片可以依靠剧情、表演、音乐等电影技巧的某个方面来取胜。

但是在科幻片这个电影皇冠的类型片领域。如果想要拍一部好的科幻片,必须要需要表现出超出现实(现有时代)很多的各自场景细节,这就要求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对各个方面(场景细节、剧情思想深度等)细节都要有较高的要求。这种对各种细节的高要求必然导致大投资、高技术、大人力资源团队调度等高难度要求。而这种高要求的电影影片如果以一种比较高的完成度得以完成,就会呈现出一种非常极致的视听享受。这种电影制作高难度带来的行业壁垒,实际上也是科幻系列电影占据票房排行榜前列绝大部分位置的根本原因。

从近几年中国票房排行榜来看,各个类型片里都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出现。这些优秀作品每次出现的背后,就可以说中国电影建设成功了对应电影类型的人才梯队短板。比如《红海行动》《战狼2》等说明中国电影建设出了不止一只优秀战争片的人才梯队。《唐人街探案》《美人鱼》等说明了中国电影建设出了多个喜剧片人才梯队,顺便唐人街还解锁了侦探悬疑片的短板。《我不是药神》解锁了社会题材类电影的人才梯队短板,《飞驰人生》解锁了赛车类电影的人才梯队短板等。现在轮到《流浪地球》解锁了最重要的科幻电影人才梯队建设的短板。

中国剧本状况解析

说到剧本这块,其实中国相比美国是具有非常大的底蕴和优势的。

如果有喜欢看小说的朋友应该对起点中文网比较了解的,如果在关注点八卦应该知道以起点系为主的网络小说其实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流行趋势了。在前期阅文集团IPO时,个人专门去找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和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的书籍做了大概的一个扫读。基本上都是还不错的书籍,在这两个榜单上也有大家熟悉的《暮光之城》《五十度灰》等。也另外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英语系通俗小说家的作品来看,比如史蒂芬*金(代表作《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托尔金(代表作《魔戒》系列作品)等作家的代表作看,当然也少不了大家耳熟能详的J.K.罗琳(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

整体而言这些作品当然是非常不错的小说作品,但是相比经过十多年网络小说浪潮里淘汰出来的网文精品而言,总有中失之平庸之感。主要体现在两点:1,小说类别不够丰富。2,小说情节想象力不够丰富。而且国内在还有大刘这样的优秀小说作者创作出来的一系列书籍。总体而言,作为科幻电影需要的文学土壤,中国还是相当丰厚和有底蕴的。

赶超北美的中国电影票房

在本土市场票房收入这块,中国已经超越北美电影票房市场成为了世界第一。可以说只要是能打动中国观众的优秀电影就是有比较大的把握获得较好的票房收益的。今年年末依靠口碑翻盘的电影《无名之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说美国电影行业的收入三分之一来源于票房,三分之二来源于衍生收入,而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几近于无。但是中国之前电影衍生品市场无法开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例如某部电影大卖后,电影版权方希望设计出一些比较好的衍生品拓展电影收入。但是往往上市没多久,就会被盗版商以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盗版商不用承担数以百万计的设计费用),导致正版电影衍生品无法正常盈利。但是随着国家逐步落实相关知识产权的具体保护措施,这一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扭转(参考视觉中国的营收变化趋势及近期的公众号用图诉讼风波)。

不是问题的影片投资条件

在影片投资这块,目前世界影史上最大额的单部投资应该就是《阿凡达》的五亿美金了。根据《流浪地球》出品公司中国电影和北京文化的相关公告及部分文宣报道来推算,《流浪地球》的总投资应该不低于5亿人民币。虽然和《阿凡达》的五亿美金不能相媲美,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的道具、场景、人工等拍摄成本要低于美国,换算为一亿美金以上不为过。更何况还有北京文化投资乌尔善的《神话》三部曲电影30亿在后,相比《魔戒》三部曲共3亿美金的投资已经完全超过了。

破茧而出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及人才

中国科幻电影之前一直做不起来,不是因为没有好导演或者好演员,更根本的原因是在缺乏一整套较高层次的电影工业体系和相关的人才。而《流浪地球》的出品证明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和相应人才梯队的建设完成,中国电影终于补上了电影工业体系这个最耗时间和人才,也是最难补的发展短板了。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的出品证明中国电影工业补上了这个短板呢?

很简单,看作品。只要是看过《流浪地球》的朋友一定都认同这句话:

流浪星球这部科幻电影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来,也只有中国电影人才能制作出这样的科幻电影。

不论是从整个电影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的精神内核而言,还是从电影“服化道”所体现出的各种中国风格的电影元素而言。只有真正中国人主导的电影团队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有朋友可能会好奇,光从各种“服化道”和特效效果,你就能看出是不是中国人做的?

其实,在《流浪星球》之前也有很多中国电影用了非常多的特效。近一点的比如说《长城》,远一点的可以说《卧虎藏龙》、《英雄》等。虽然这些片子是由中国人导演或者中国人主演的,你也能从电影里看出很多中国味或者中国风的“服化道”及特效。但是你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或者看完回顾电影时,总是感觉有那么些不对味。可能具体说不出来哪里不好,但是看电影时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感。

其实出现这种感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电影背后的工业制作团队主要由外国人所主导。即使作为导演或者演员的中国人已经尽可能表现出足够的中国味,但是因为最终呈现的电影还是要由外国人来主导制作,避免不了在电影制作角度中呈现出明显的外国人视角,所以我们看起来总是有种怪怪的感觉。

但是《流浪地球》没有!

不论是从电影整体的观看感受来说,还是从各个角度报道出来的电影拍摄细节来看。整个电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特效制作上都是由中国人所主导的制作团队来完成的。而从《流浪星球》的成片观感来说,说一句对标好莱坞一线科幻电影并不算夸奖。

厚积已完,即将薄发的中国电影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完成了整体的人才体系建设和积累,到了要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如果好莱坞目前的电影工业体系能给100分的话,给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评个80分并不为过。虽然我们现在还很难说,什么时候中国电影也能出个超越《阿凡达》这样的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越过了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关键节点,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成长期。

考虑到目前(2018年)我国的观影人次为16.2亿次,人均观影人次不足1.2次,离欧美人均3次以上的人均观影人次(美国2017年人均观影人次约3.8次)还相差较远,行业潜在增长空间巨大。考虑到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进入和美国电影工业争夺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阶段,未来中国电影票房的海外占比必将逐步提升。对于中国电影行业而言,目前仍然是一个非常朝阳的成长型行业。

其实从个人向部分电影专业人士咨询情况而言,《流浪地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适合全球化发行的影片。考虑到《流浪地球》的主控方为中国电影,其本身是国内进口电影的主要发行商(另一家为华夏电影),和国外主要电影发行公司都有一定的合作关系。虽然《流浪地球》可能因为是第一部由中方主控海外发行的影片(《英雄》等电影的海外发行基本由国外公司主控),海外票房不能报以太高的期待。但是《流浪地球》海外发行的过程必将为后续中国电影的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海外票房的结果也有望为后续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给出较好的发行指引。

中国电影行业公司发展状况解析

虽然中国电影行业坐拥潜在观影人次高,海外发行市场广阔,衍生品市场开拓空间非常广阔等优势,是一个十足的高潜力的成长型行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电影公司都能乘风而上获得较好的收益。

考虑到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行业发展趋势,即票房口碑最好的电影获取最丰厚的票房利润占比,其后的电影随着票房排名的下降票房利润逐步走低。当票房低于10亿而整体投资额又较高时,可能就会面临盈利有限乃至于发行亏损的情况了,毕竟保底发行商亏的烂手烂脚的影片也已经比比皆是了。

也就说虽然中国电影行业的整体行业成长空间广阔,但是其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还是会处于一种非常激烈的状态。比如之前作为民营影视企业代表的华谊兄弟在18年出现了主控电影的断档,缺席年度票房争夺战的情况。博纳影业在18年贺岁档以《红海行动》豪夺年度票房总冠军后,却又缺席了19年贺岁档。又比如北京文化在2014年才正式转型电影业,但是依靠《心花路放》《战狼2》《我不是药神》等影片的一路大爆,成功后发先至转型成为民营电影公司的翘楚。

所以从这几年国内电影票房的风云变幻来看,目前影视行业整体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激烈洗牌期。现在发展排名较前的影视公司,未来不一定能在影视行业内生存下去。

在参考目前国内电影市场“赢者通吃”的大趋势,和美国影业六大合并浪潮的行业趋势来看,在激烈的洗牌期后国内存活的巨头型影业公司可能不会超过四家。

目前除了中国电影背靠局方拥有进口片的保底优势,北京文化依靠宋歌等高管团队拥有人才优势,博纳影业背靠港台人脉,光线传媒抓住了转型导演的人脉,万达电影背靠院线优势外,其他的影视公司很难说体现出了什么较为明显的长期竞争力。

但是这些占有一定先手优势的公司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总体来看也是各有隐忧的情况。

中国电影在目前人才为主的影视行业很难给出较为灵活的用人机制。而北京文化的商誉、现金流都非常承压,还有大股东不稳的风险。博纳影业在退市重谋IPO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现金流压力,其背靠的港台人脉也有比较明显的人才断档风险。光线传媒的商誉、现金流承压,还有转型导演的能力持续性问题。万达电影商誉明显承压,并且还有在影片制作领域的有明显能力缺失的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行业是一个潜力巨大、增速较快但竞争非常激烈的成长型行业。但是谁将成为中国电影业的王者,还是一个需要长期观察的问题。

借用《流浪地球》的一句台词为本文结尾吧:

前进三,中国电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3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