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票房破11亿!凭“眼技”上热搜的张译,是怎么活成扫地僧的?

票房破11亿!凭“眼技”上热搜的张译,是怎么活成扫地僧的?

张译终于要红了吗?

今天,“张译眼神戏”上了热搜,国庆档三部献礼电影的背后,两部都有他的演技添彩:《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

到10月3日上午12时30分,《祖国》票房11.82亿,《攀登者》4.86亿。

两部电影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可没有观众觉得出戏:那就是他们,就是灵魂附着在这位演员身上的“高远”和“曲松林”。

△同一个角度,不同的人物性格出来了。

《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这个故事,虽然短,却是我眼里张一白导演过的最有悲剧力量的爱情片。

故事背景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事的主角是一对被命运分开的恋人。

“高远”,张译扮演的年轻科研人员,在这个故事里,台词不到十句,大部分时间被口罩遮住脸,却留下了让人无比深刻的三段眼神戏。

第一段,从核反应实验室出来,他的白色口罩上,缓缓渗出鲜红的血,像一朵盛开的花,所有人都心里一咯噔:他命不久矣!

可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个方案不行,咱们还得换一个。

眼神毫无惊慌,无比坚毅。

第二段,他和她在公交车上相遇,这段占据大篇幅的长镜头中,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认识你,你认错人了!”

接着,她开始讲述故事,他只凭借“眼技”,跟任素汐对戏,呼应她的台词,演出他的内心挣扎,把“高远”的内心活动通过一双眼睛,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

第三段,原子弹爆炸成功,他们被欢呼的人群冲散,隔着人山人海,她指着报纸,用眼睛问他:“你消失三年了,是不是去做这件事了?”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几乎不易察觉,眼睛里笼罩上了爱意。

《相遇》尾声中,镜头长久地聚焦着他的眼睛,那双光华四射的眼睛,不着一言,却已经道尽了千言万语。

我读出的,是喜悦、是欣慰,是行将远去的遗憾,也是“我怕来不及”的不甘。

从未有这样的时刻,让人觉得张译“好苏”!他摘下口罩那一刻,很多人已经在电影院里泣不成声。

再对比一下,《攀登者》里,张译的角色“曲松林”,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这个人物看起来不讨喜:偏执、执拗、钻牛角尖,但张译却用一段哭戏,把角色内心所有的苦,都释放出来、倾诉给观众听。

还有人看完《攀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张译是不是真的瘸?”

张译的眼神戏今天上了热搜之后,很多网友说“吹爆张译演技”“张译真的好会演”“太会演戏了”!

老实说,这样的话,我都听腻了!因为每次在张译有新作品出来的时候,都会听一次。

他的戏,之前总是被批评“有点过”,但是这一次,在国庆档的两部电影中,我觉得张译犹如高手修炼,又参破了一重天。

现在的他,可以做到“举重若轻”和“四两拨千斤”的高手境界了。

殊不知,张译这个高手,当初刚入行的时候,却是被判了“你不行”的。

我觉得他像“扫地僧”,不是科班出身,没进过表演学院,所有经验都来自偷师。

1978年生于哈尔滨的张译,1997年在19岁的时候参军进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

当初他的志愿也不是当演员,而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戏,填志愿的时候,他把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外的学校都考了一遍,因为“我知道北电要长得好看的”。

ps:那一年北电表演系录取的男生,是:黄晓明、陈坤、郭晓冬、祖峰。

进了话剧团的张译,当年也不喜欢做演员,他在团里演不上戏,很多人说“张译你演戏就是个死”。

他连父母也瞒着,说“我在单位是写公文的”,谁料父母当真了,就寄了本《公文写作实用技巧大全》给他。

直到张译看了两部话剧之后:《一人头上一方天》和《地质师》,震撼和惊讶席卷了他:“原来好的演员是可以让观众跟着笑、跟着哭的!”

“扫地僧”张译开窍之后,第一步是研究“武林秘笈”,他在话剧院图书馆,读完了2000多个苏联时期的绝版老剧本。

读完之后,开始写剧本,师从高满堂,曾经“一个人写到半夜,一边哭一边跪着写。”

十年的龙套生涯,剧团里大量的剧本工作,为他日后成为职业演员,做了“厚积”。

张译的字漂亮,张译的文笔也漂亮,他在知乎有大批拥趸,大概都是这一时期的“厚积”积累的资产。

改变张译命运的,是那部《士兵突击》

为了这个角色,他写了一封3000字的自荐信给导演康洪雷,名为《我的请战书》,甚至为了拍这剧要去昆明,他果断地离开了部队,选择转业。

对很多人而言,“史今”这个角色,是他们的白月光。

史今退伍的那段哭戏,留名电视剧史。

但扫地僧怎么可能只做白月光?《士兵突击》之后,张译就一直在呈现他的“24面体”。

俗称:演啥像啥,演啥是啥。

追凶者也》,他演的“五星杀手”,是一个你从没看过的张译:笨拙与阴狠,奇妙地结合在他身上。

因为张译太出彩了!这个片子有了《冰血暴》的味道。

《亲爱的》,他演丢了孩子的土豪,妻子怀上了二胎,在儿子的生日宴上,他宣布不再寻找。这边还在欢欢乐乐,下一分钟就在路边大哭。

所有的痛苦、绝望、愧疚,都在哭声里了。

这段表演配得上影帝级别,为他拿下了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黄金时代》,他演文艺青年蒋锡金。

对着镜头回忆萧红那段,从努力克制压抑,到绷不住了爆发流泪、抽噎,整个过程堪称表演教科书。

张译很奇妙,作为演员,不红的他好像很没有存在感,但作为角色,他在任何出现的场合,都没法令人忽视她。

《老炮儿》里,张译只出现了两分钟,就是那个被冯小刚扇了一耳光的小城管。

为了这两分钟,他琢磨了很久,改了一两句台词。

却得了冯小刚的盛赞:“他特别聪明,别看他就改了一点词,其实把我这角色帮了一下。”

《老炮儿》拍完,冯小刚就找张译演了《我不是潘金莲》,演法官贾聪明。

《搜索》,他的角色没有台词,于是就跟导演陈凯歌商量,透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个人物。

尽管已经从“扫地僧”活成了公认的高手,可张译仍有一种“谦卑”,他常常会“”,怕角色不合适,也怕自己拖剧组的后腿。

“任何一次接到一个新角色,我总会下意识去衡量,作为演员自身材料和角色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如果差距很小的话,我觉得我就干,差距大了,就有点不太敢。”

“别最后让人觉得大家都演挺好,就张译演得不好,影响了整个电影的品质。”

△《我和我的祖国》杀青时,张一白拍摄的监视器画面。

对别人来说,演了戏的就能叫在名字前面加“演员”这个头衔。

歌手也可以是演员,模特也可以是演员,综艺咖也可以是演员。

但对张译来说,戏比天大:“有些人是以演戏为生的,演戏是我的饭碗。”

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他主动要求减肥,因为他觉得“高远”这个角色被核辐射之后,在慢慢走向死亡,所以角色必须消瘦。

张一白说:你瘦个5斤就可以了。但张译超额完成任务,10天内每天只吃黄瓜,暴瘦了15斤!

陈可辛来探班的时候看到张译,以为是画了特效妆容,谁知道是真人就瘦成这样。

贾樟柯、曹保平、张艺谋、高群书、张一白、李仁港、徐克、陈可辛……

张译这个“扫地僧”,备受各大“门派”的大导演重视,他却把每次拍戏的过程,解读成“导演们不停帮我打开窗户”。

他说:“我就像一个自闭儿童一样,被导演们不停打开我的一扇一扇窗户,然后我发现原来我这个不光是一个塔楼的房间,我还是一个南北通透的。再后来发现我是三面有玻璃的,最后我发现我一圈都可以有玻璃。”

结语

张译爱猫,他自己也像猫。

有作品时走到人前,没作品时就躲开人群,他喜欢跟这个世界保持一点距离。

我永远不会把我的私生活晾出来,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所以,他不上综艺,因为觉得自己是个只不过能写一点段子的影视剧演员,别的干不了,“去娱乐节目去秀”是万万不沾的。

帅不帅不重要,我负责深层次的内心,我认了这事,认了就比较快乐。”

张译在被调侃“不帅”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我和我的祖国》论演技,站在第一梯队的——葛优、黄渤、张译,又有哪一位是帅哥?

曾经,总有人感慨:张译怎么还不红?

但是今天的张译,上了热搜之后,让人越发咂摸出一个道理来:

靠脸吃饭,越老越掉价;

靠本事吃饭,越老越矜贵。

今日主笔:某小刀。

@刀刀叨文艺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3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