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没了《爸爸去哪儿》的芒果台,能靠《一路成年》再续综艺辉煌吗?

没了《爸爸去哪儿》的芒果台,能靠《一路成年》再续综艺辉煌吗?


最近,因为“拍过限制级却是大画家”、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以及撞脸全世界而频频被提及的徐锦江又成了大家的热议对象,原因嘛——反差萌!




徐锦江,186的大高个,饰演的角色也总是一些孔武有力的大将军、大反派,要么就是武林高手……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计是鳌拜啦,皇帝看了都要害怕的那种~全世界都以为他本人应该和角色差不多,应该是硬气十足、粗线条、大大咧咧的那种大佬:




结果……谁能想到,上了真人秀的他为我们呈现了完全相反的一面。比如,说话特别温柔,还说自己的小名其实是小绵羊,哈哈哈~


比如,特别黏家里人,儿子和老婆不在家就打电话。喝水、吃饭都等着老婆和孩子安排,简直就离不开人。


再比如,因为产生高原反应、炉子点不着,还和大家说不上话……徐锦江差点就大哭一场,然后又马上开始安慰自己没事儿没事儿!



以至于不少人都说,相比起来,他的儿子徐菲反倒更像父亲的角色,几乎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除了不会做饭)。


而节目里其他几位爸爸也都尽显“反差萌”的魅力。比如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老师,虽然第一次上真人秀,但做了功课的他就已经开始给节目组提建议,絮絮叨叨的说大家站一排听真的很傻呀!然后还和梁家辉打配合一起欺负李锐,村长是敢怒不敢言哈哈哈


梁影帝也很好笑,他想切西瓜给大家吃,却被提醒中午饭家长不可以参与,结果他立刻戏瘾上身,一个眼刀丢过去:谁说不许哦!吓得摄像老师瑟瑟发抖敢怒不敢言X2,最后影帝高高兴兴的切了西瓜给大家分了。




还有苏见信和李汶翰的素人爸爸都很好笑,说不下去了还会自己喊卡。


说了这半天,赶紧说说这档综艺的名字吧,《一路成年》。嘉宾一共五组,分别是梁家辉和他的双胞胎女儿、徐锦江和他的儿子、苏见信和他的女儿、吴刚和他的儿子以及李汶翰和他的老爹。内容也很简单,大家一起出去玩~


相信阅综艺无数的综艺老手们,一看这架势就能猜到,这档《一路成年》是芒果台不肯放弃亲子综艺红利,又不得不考虑相关规定限制而衍生出的“爸爸去哪儿”式新节目。

不过,就目前看来,芒果的算盘似乎没有打好。虽然嘉宾综艺感都很强,笑点与温情也都有,但无论是节目声量或是观众评价,《一路成年》都远不如《爸爸去哪儿》。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撸完三集的猫老师大概琢磨了一下:除了播出平台等客观因素以外,整个节目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节目组把《爸爸去哪儿》低幼的环节照搬给了已成年的孩子们。



比如前两期节目中,节目组给嘉宾设置了赶猪、喂土拨鼠的环节。这两个项目如果让六岁左右的孩子来参与,无论是较弱的行动力,还是毫无逻辑的童言童语都会让节目非常有趣,但问题在于《一路成年》的“孩子们”最小的19,最大的25岁,俨然不能通过这样的环节创造出多么“好看”的东西,反倒不如不敢喂羊还老逗人家的吴刚好笑。




另外一方面,节目组也没有考虑到随着孩子们年纪的成长,他们早已不是一起跑两步就能成为朋友的状态,熟识、交好所需要的时间都会跟着加长。即便同龄人相对好沟通一些,但实际上一些同框交流还是相当尴尬。


爸爸们也是一样,几位父亲除了徐锦江和梁家辉熟识之外,其他几位都相对陌生,尤其李汶翰的父亲还是个素人。彼此互不认识,也没有相似的生活、职业背景,再加上没有年幼孩子打辅助,即便节目组把大家凑在一起,也是徒劳一场。


虽然在节目环节设置上除了这么大的BUG,它还是有优点可取的。尤其是从节目意义方面来讲,个人认为它比《爸爸去哪儿》所表达的更加深刻,也更值得思考。


《一路成年》给予自己的定义是“首档父子关系观察类远行真人秀”,镜头聚焦的目标也变成了“即将成年的孩子和他们父亲”。而当我们把三期节目看下来,就会发现节目的镜头并不仅仅限于表面,而是把内涵延展到了父子之间即将或者正逐步发生变化的关系上。

节目组先是给了嘉宾“发现”的契机。

比如,苏见信和他的女儿小丸子。这对父女关系不算和谐,面对其他父亲或者同龄人,小丸子都能聊的很开心;但面对自己父亲见缝插针的示好,她却一直保持着抗拒的状态。


苏见信一直以为通过奶奶定期的汇报电话就能了解女儿的所有,但直到这次旅行,两个人开始真正相处,他才发现女儿已经是大人了,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买个玩具、给点好吃的、说两句好听的话就能掌握住她。


再比如,李汶翰和他的父亲老李~他们父子之间表面关系融洽,实际上却并不了解彼此。李汶翰15岁出国留学,16岁开始做练习生,熬了四年时间才拥有了出道机会,结果出道不过两年又在上升期时因为种种原因组合名存实亡,往后整整三年他都没有上过舞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到成人且压力满满的时期,老李几乎全程缺席。


老李自然知道以上种种让自己的儿子独立很多,却没想到即便自己告诉儿子以后有机会真的可以向家人倾诉、示弱时,儿子也会坚定的回复:不。


光有发现是不够的,节目还给他们改变的契机。长达一个月的相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去弥补彼此的“错过”。

小丸子虽然抵触父亲的殷勤,却并代表她不爱爸爸。相反,她懂得父亲一路走来的艰辛,甚至还会为他流泪。她只不过是,不喜欢爸爸这种急切的表达爱的方式罢了。等到苏见信找到了文字这种婉转的沟通形式之后,他们父女的关系已经走上了融冰之旅。


另一边老李面对的问题就难一点,李汶翰为自己披上的盔甲,远没有父亲想象中好脱,但好在时间够长,即便儿子最终也不能放弃一点点独立,那爸爸也能多陪陪儿子。


其实正如梁家辉所说,《一路成年》虽然把标题留给了孩子,但实际成长的却不止孩子,还有爸爸们。大家都在通过这次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汲取着自己所需。


而对于观者而言,面对丧偶式育儿、诈尸式教育频现的当下,《一路成年》的出现或许能给更多“父亲”、更多家庭带来思考与反思。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次,错过了便再没机会陪他一起经历,这其实是后续多少相处也弥补不来的。所以,既然没有那么忙碌,或许可以尽可能减少“父亲”乃至家长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里的缺失,别让亲密、快乐、放纵的《爸爸去哪儿》在20年后变成问题频出的《一路成年》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