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 > 奇妙的怀旧:童年影视剧里的春夏秋冬

奇妙的怀旧:童年影视剧里的春夏秋冬

文/黄西蒙

按老派观点,怀旧似乎是年纪较大者的“特权”,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通过怀旧来“为赋新词强说愁”,追念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进而反观当下的生活和情感。其中最常作为怀旧载体的,就是一些所谓的“经典影视剧”。之所以此处加引号,是因为这些影视作品未必真的算经典。

换言之,那些所谓的“经典影视剧”,不一定真的是可以永久流传下去的艺术作品,而是具备“经典”特征的作品。这种“经典”特征在作品所在时代和未来的时代都有独特性,我将之命名为“此在特性”和“重现特性”。前者指的是,这个作品恰好符合了所在时期的文化风潮,契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渴望;后者意思是,这个作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被受众尤其是网络上的受众重新赋予经典的特征。

比如,首播于1998年《还珠格格》电视剧,在当时真的可谓“万人空巷式”的火爆。《还珠格格》的流行当然跟故事的煽情和演员表演的精湛有关,但也跟影视剧渲染的日常生活的浓烈情感指向有关。当大陆观众面对炽烈的爱情还有些羞涩的时候,《还珠格格》却让人们在嬉嬉闹闹的故事里“接受”了这些并不复杂的情绪。时至今日,此剧不仅造就了一大批一线的成功的演员明星,也让其中不少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走入了日常生活,甚至成为网络表情包的素材来源。因此,《还珠格格》可以被看成上述所指的“此在特性”明显的经典影视剧,

但有趣的是,有些作品是被“未来的粉丝”追认为经典的,这些作品带有明显的“重现特性”的经典感。从艺术价值上,它们很难被看成第一流的作品,但在年轻人的口碑里却有着不错的评价,而这是因为它与未来流行的某些观念/符号相契合。比如,2000年上映的电视剧《西游记后传》颇有个性,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这部作品的选材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用今天话来说“脑洞很大”,但在拍摄上,囿于一些技术因素,还是有些粗糙。

吊诡的是,《西游记后传》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因为其中大量武打动作重复三次播放,虽说其本来是为了让画面更酷炫,但不少观众认为这就是在拖剧情,甚至有网友吐槽“把本来十集能演完的故事拖成了三十集”。但是,或许连剧组都没想到,这种重复的武打镜头竟然跟后来的“鬼畜”文化的形象不谋而合,《西游记后传》竟然被不少年轻网民奉为“当代首部鬼畜大片”,这个本来几乎要被人淡忘的影视剧,在网上又“复活”了。

不过,年轻网民吐槽《西游记后传》,仅仅是恶搞心理作祟罢了,就像《西游记》电视剧里的“小钻风/总钻风”和“大王叫我来巡山”之类的经典话语,是因为被网友“发掘”之后才成了流行语。这种被网络文化构建的“经典”是后发式的,是网络文化借昔日的影视剧的“素材”,来完成对当下文化形象和符号的建构。

而且,这种建构还是比较表层的,并不必诉诸于太多复杂的态度,只是消解严肃和调侃权威话语的一种现象。换言之,这些影视剧本来属于所在年代的奇异作品,并不被人看成经典,却在未来被新的网络文化利用,进而取代旧的权威声音,成为新的“经典”。这其中很大程度上依赖年轻网民的“脑洞”,是年轻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很难用某种正误判断的姿态去面对这种现象,因为自由联想、大胆求变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质,这也是年轻人的群体话语在舆论场上(尤其在网络上)瓦解旧的话语秩序的过程。

只是,这种对往昔的怀旧,是否真的意味着对过去美好的追念呢?其实未必。即便很多85后、90后怀念童年的天真烂漫和少年的意气风发,舍不得的是曾经的精神状态,但恐怕没多少人愿意回到曾经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而上世纪那些经典的影视剧,视觉效果和传播手段与今天各种层出不穷的“大片”并无可比之处,但彼时的影视剧却让人有了追念的价值。

正如美国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里说:“怀旧本身具有某种乌托邦的未读,只不过不再指向未来。有时候,怀旧也不是指向过去,而是指向侧面,怀旧者感到被窒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常规界限之中......过去变得比未来更为难以预测,而怀旧就取决于这样的奇异的不可预测的特质”。经典影视剧所构建的昔日记忆是模糊的,其中的模糊便压抑了本身的不完美特征,甚至压抑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而当个人的记忆和网络构建的集体记忆氛围所引导,个体就很难对这种诱导作出反思。

网络构建的怀旧话语,在舆论场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换怀旧的同时,也让人忘却了记忆里太多本来的不美好,甚至一些阴影的记忆也在嘻嘻哈哈的调侃话语里被消解了。更何况,不少对经典影视剧的怀旧,已经超越了剧作本身的内涵,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和当下的心理。文艺理论界已有太多人谈及作品接受者的心理对原作和原作者的“反作用”,甚至在网络文化的推动下,这种反向的态度形成了“再创作”的过程。一些经典影视剧也因此出现了各种风格的同人作品、翻版新作,等等。

“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似乎可以被看成一个最“极端”案例——这两位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上的人物,因为被太多80后和90后熟悉,加上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自己对青春生活的想象,与之有关的各种小说、漫画、音乐乃至影视剧在网上不断出现。这些故事当然不只关于李雷和韩梅梅,而是属于每一个在青春期有过欢闹和寂寞、也有过热血和迷惘的“过来人”。当这些曾经“鲜衣怒马少年时”的孩子逐渐长大,甚至陆续步入中年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把昔日的记忆变成奇异的怀旧对象。

(本文以本名首发于《中国青年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1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