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3岁乞讨,40岁自杀的惠英红,凭什么出演70周年献礼片?

3岁乞讨,40岁自杀的惠英红,凭什么出演70周年献礼片?

近日,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发布提档海报,9月30日全国公映。

预告片一出来,就让无数人泪奔。

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场景还原,都让屏幕前的我们看得心潮澎湃。

尤其是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回归》章节,惠英红等演员饰演的警察们集体撤帽徽,动作整齐利落,表情坚毅自信,让大家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英姿飒爽。



如果不去注意惠英红年龄的话,你一定猜不到,她已经59岁了。

60岁左右的人,大部分人都在含饴弄孙,过上了退休的生活,已经觉得人生,也就这样了,照应照应儿女,帮儿女照顾孩子,挤出时间来跳跳广场舞已经是生活中的小幸福了。

但是你看看快60岁的惠英红,在社交平台晒泳装照,不管是状态还是容颜和身材,都宛若少女。

工作也是兢兢业业,拍电影,拍杂志,上封面,近三年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一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还有一次获得了卓越亚洲电影人大奖。



惠英红这么飒的人生着实让我们非常羡慕,但其实,惠英红的成长背后还有很多让我们唏嘘的事情。



惠英红本出生于名人大户,拥有正黄旗叶赫那拉氏的血统,奈何因为造化弄人,家道中落!

3岁,原本应当被家人百般照顾呵护的年龄却被生活所迫开始去乞讨,并且,一开始就是十年。



早年为了成为演员,14岁就去香港的舞厅做舞女,因为“舞跳得好会被导演发现”。

惠英红17岁出道,两年后即坐上一线打星位置,21岁就成为金像奖影后。




可是1998年她突然发现没人找自己开工,好不容易有个找上门来的角色,竟然是没几场戏的配角,她不由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本来是多产的女演员,80年代鼎盛时期平均每年就有7部,但1995年到2000年间却一部也没有,她没有转行幕后,也没有过上相夫教子的人生,而是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至暗时刻。

在采访中,她自曝:

“以前每天都有很多通告,后来好像一夜之间,我的价值变成零,整个人的自信心被打破。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躲在家里不愿见人。

每天都觉得不开心,甚至感到胸闷、心慌,任何事情都不想去做,任何人都不想去见,还经常性失眠,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甚至常常想要自杀。”

有一次,惠英红真的自杀了,幸亏当天有个朋友联系过,那个朋友通过朋友的朋友联系到了她的妹妹,冲向了惠英红家里才救下了她。

躺在浴缸里的惠英红抬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原来自己的脸都已经严重变形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哭了多久。

当时,惠英红就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应该不可能被打败啊!

是什么让她的人生触底反弹?

后来惠英红回忆:

“为什么我要家里人那么难过,到底我有什么问题,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找到朋友,她介绍我去看心理医生。

我说我很幸运,虽然生活不幸落到谷底,但还有家人和朋友帮我。

正确的治疗再加上积极的心态,惠英红的抑郁症康复了。

康复以后,想起医生曾给她的建议:

“抑郁症有很大的机会复发,怎样面对各种危机,你最好能很懂自己的情绪。凡事尽量开心一点,想通一点。”

然而,这样的道理知易行难,惠英红于是报名香港大学心理学课程,通过一年半的学习,拿到了学位。

“我读这个课程就是为控制自己,情绪有一点点问题我都会知道。不会像以前病得那么严重,要朋友告诉我才知道。

那么多人在一个社会里,总会有一些伤害,接受不了就会不高兴。

以前碰到这种情况,我会两三天躲在家里面,学过课程以后,我就不会这么消极,我会仔细分析,然后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为抑郁症的契机,惠英红接触到了心理学,并且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调节情绪、疗愈自己,并且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经过痛苦的洗礼,她变得更加强大,更有魅力,不仅是银幕上的“打女”,更成了生活中的“女神”。

千禧年之后,惠英红重新回到的观众的视野。

从武打片到文艺片,从《幸运如我》里的老年痴呆症母亲,到《血观音》里的“棠夫人”,惠英红用作品告诉大家,她是一个演员,她可以!

惠英红是生活的强者,是真正的女神,走出低谷的她活成了一束光,不仅让自己幸福,也带给了更多的人,生命之光、改变之光、幸福之光。



作为一个心理学行业从业者,我知道,心理学这个学科,确实可以带给你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智慧,帮助你成长为更完善,更强大,更自我实现的自己。

正如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者,每一次日落都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

甚至惯常的平淡生活中的琐事也会使他们激动、兴奋和入迷。

他们从生活的基本体验中得到了喜悦、鼓舞和力量。

他们的生命,是自我实现的生命,是丰盈饱满的生命,他们的眼里会有耀眼的光芒。

在工作中,我们也接触到了很多,因为心理学改变了自己生活状态和命运的学员。

他们用坚韧的学习毅力和改变命运的勇气,带给了我们传播心理学,帮助更多人成长的这些人坚持的动力与热情,还有更大的勇气。

我也忍不住想要和大家分享几个,他们的故事。



心理学让我做了生活的甲方——十八线城市乖乖女

从小,我就是一个乖乖女,学习很好,遇到喜欢的人只会偷偷看着,绝对不敢多跟男生说话,更不用说谈恋爱了。

高考之后,父母让我在省内上师范大学,我以不错的成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如父母所愿,在县城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老师工作。

随后,是相亲,和是公务员的老公结婚、生孩子。

月子里,产后抑郁的我常常在想,我的人生,难道就是这个样子了吗?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吗?

之后有段时间妈妈和婆婆都不在身边,老公每天上班,我一个人看孩子,单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碎碎念埋怨孩子,想要把孩子从窗户扔下去。

每当有这样想法的时候,我就赶快离开宝宝在的卧室。

后来婆婆照顾孩子,我去上班,我发现我的圈子越来越小,之前的朋友、同学也越来越少联系。

我像一只笼子里的鸟一样,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甚至发不出了叫声。

在学校,我也常常对学生发脾气,发完脾气之后又极度后悔。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心理学,从此开始上班、学习、看娃的生活。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身边的闺蜜和亲友解决一些情绪、婚姻,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

慢慢地,也和之前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多,学生和我的关系也好起来,我还被学校评为了“优秀教师”。

假期,我开始去北京、去广州、去上海参加各种线下的心理学学习和工作坊,我也开始在网上接心理咨询。

今年,丈夫说他也要和我一起来学心理学。

因为,我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他有了更强的信心去为家庭、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心理学让我从工作困境中华丽转身——二胎妈妈

在人生的前30年,我好像并没有思考过,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结婚前听父母的,结婚后听老公的。

直到生了二胎之后,我开始做全职妈妈,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根本无暇关注老公。

有一天老公对我说,我觉得跟你没有共同语言了,你根本就是不爱我了!

有时候,我发现,老公在那里一边玩儿手机一边笑,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歇斯底里地跟他吵,但是,根本没有什么用。

原来,当我失去自己后,老公、事业全部都离我而去了。

为了自我成长,我去学了心理学的课程,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了解自己,觉察自己的感受,觉察自己的需求。

后来,排除万难,我重新回到了职场,在职场上,当我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时候,职场之路越来越顺。

在我不断进行自我成长,并且用心理学的知识跟老公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老公变得越来越体贴,甚至经常接我下班。

这一次,我知道,我不再是那个接受别人安排,浑浑噩噩过着不属于自己人生并且被动接受别人给我标签的“二胎妈妈”。

我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妻子、才是妈妈、才是女儿。

只有我才拥有定义自己的权力,我是一个“心理学的学习者与践行者”、我是一个“勇敢面对生活的人”、我是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些才是我自己的标签,因为我自己的人生,我说了算!



心理学让我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离婚的单身贵族

结婚前,他说他会永远爱我,他说他会养我,我觉得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结婚后,我辞去了工作整天沉迷于购物、刷剧,完全失去了工作的能力。

但最后,像罗子君一样,我的幸福没有了,他出轨了。

我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他,哭、闹、自杀,但是都没用,他还是走了。

最后一次自杀失败,从鬼门关回来之后,我告诉自己要振作,为了父母,起码要好好活着。

在心理咨询中,我接触到了心理学,于是去报了心理学的课程。

我开始重新出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坚持自己的爱好,业余时间画画,定期旅行。

后来,我遇到了现在的他,幸福地恋爱着。至于结婚的事情,顺其自然吧!

这一次,我非常确定的是,这真的是幸福。

因为现在的我已经不把幸福放在了别人手里,而是把幸福的能力紧紧握在了自己手里。

我知道,不管是单身还是恋爱或者是婚姻,不管是亲密关系的开始、维持、或者是分离,我都会让自己幸福。

因为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清晰地觉察到了自我的需要,也拥有了洞悉他人需要的智慧。

我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拥有爱与信任的能力,带动其他人一起幸福,我拥有了和谁的婚姻都可以收获幸福的底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04328.html